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仁师平反】原文及翻译,崔仁师是怎么平反的?

【崔仁师平反】原文及翻译,崔仁师是怎么平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48 更新时间:2023/12/11 0:45:10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仁师至,悉脱去底械,与饮食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译]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决。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情谁不贪生,只恐怕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虑。”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正宽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

标签: 崔仁师

更多文章

  • 崔仁师人物生平,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崔仁师

    崔仁师,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武德初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武德五年(622年),陈叔达举荐崔仁师有才能可以担任史官,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撰梁、魏史。贞观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当时青州有个男子图谋叛逆,有关官员逮捕他的党羽,囚犯关满了监狱,诏令崔仁师审问。刚到青州,为所有囚犯除去刑具

  • 谏臣刘洎说了什么话导致杀身之祸且永不被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谏臣刘洎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贞观七年,刘洎被授予为给事中。贞观十一年,刘洎又担任了治书

  • 宰相刘洎为什么到武则天的时候冤情才被洗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宰相刘洎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贞观七年,刘洎被授予为给事中。贞观十一年,刘洎又担任了治书

  • 刘洎的冤情为什么到武则天的时候才被洗刷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洎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贞观七年,刘洎被授予为给事中。贞观十一年,刘洎又担任了治书

  •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死刘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死刘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少有的明君,他以任贤纳谏而著称,而且在赋税方面也是减轻了不少,大力发展生产,农民身上的担子轻了,在刑罚方面也是做到了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所以,唐太宗任政的时期,社会出

  • 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就因教授太子读书遭到妒忌而被陷害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洎,唐朝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一生为唐朝做出了无数贡献,但是就因为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成为了其人生的污点,而且对自己的子孙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在李世民在位期间,自己一共生有三个嫡子,而未来皇位的接班人就在这三个人之中选择。作为嫡长子的李

  • 刘洎忧心皇帝的身体,为何最后却被皇帝赐死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刘洎

    贞观十九年(645年)十二月,唐太宗远征高丽回国,途经定州时,因为旅途劳顿加上战事不顺心情不好,突然染上毒疮,病情十分危急。被委以辅佐太子兼监国重任的刘洎和马周赶来看望,出来时正碰到褚遂良也来探病,刘洎一见褚遂良就哭了起来,说:“圣上的身体真让人担忧啊!”忧心皇帝的健康,这话说得没多大毛病。不过在太

  •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旧唐书·薛元超传》原文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

  • 薛元超是李治发小,为什么还倒向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薛元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薛元超是初唐时期著名才子,因为父亲去世的早,由他的姑姑照顾长大,而当时他的姑姑是在宫里教导李治,所以薛元超也基本上是在宫里长大,和李治从小就在一起玩的,和李治算是关系很好的发小,可是在太子李贤谋反案中,薛元超却倒向了武则天,这是为什

  • 被称为“朝右文宗”的薛元超。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唐朝

    对薛元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薛元超,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薛元超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名臣,他以直谏著称,并深受唐高宗的信任。薛元超和裴炎一样,曾经都是武则天倚仗的股肱之臣。可能一些人对于薛元超屈膝于武后之下感到羞耻,不过,这掩盖不了薛元超作为一代贤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