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就因教授太子读书遭到妒忌而被陷害身亡

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就因教授太子读书遭到妒忌而被陷害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4/1/3 7:19:52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世民一生为唐朝做出了无数贡献,但是就因为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成为了其人生的污点,而且对自己的子孙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在李世民在位期间,自己一共生有三个嫡子,而未来皇位的接班人就在这三个人之中选择。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这对于其他两个儿子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就因为晚出生了几年就和皇位失之交臂了?所以野心极大的皇儿子李泰不甘心就要相仿自己的父亲,暗中积蓄实力结果被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所忌惮,不得已被迫发动宫变结果被李世民提前将祸端扼杀了。

那么自的儿子要谋反逼宫,那么长子李承乾自然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这个时候李世民召集满朝文武开会商量太子之位究竟该传给剩下的两个嫡子中哪一个,而朝廷中自然分为了两派,一边以房玄龄为首主张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而另一边是以长孙无忌为首全力支持李治做太子。而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却说魏王李泰已经向他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做了皇上,将来一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李治,而身为父亲自然对儿子的话百分百相信。但是作为朝廷中智谋的代表褚遂良的一句话点醒了皇上,那就是自古皇位都是老子传儿子谁家会真正传给兄弟?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但是就因为立储的事情本来和和睦睦的满朝文武也产生了嫌隙,为了能够弥合这种裂痕皇上就命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房玄龄等人一同为帝师共同教导太子学问,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君臣再次回复到和谐共处的时代。这个时候本来主张立李泰为太子的大臣刘洎,却开始积极的前往东宫走动并教导太子读数,所以李世民对于刘洎十分满意也希望其他大臣向其学习,为了表彰刘洎的忠心李世民特意将其封为宰相,一时间这位刘宰相可谓是出风得意啊!

这边春风得意那边就有人心情不爽了,本来坚定主张立李治为太子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个时候却被刘洎给排挤到了一边让他们心中十分气愤,就想要找个机会除掉这个墙头草!李世民在晚年身体不好一直通过服食丹药续命,这一天刘洎前来向皇上回报工作看到皇上身体有恙,所以就说了一句拍马屁的话,结果就因为这句话害了自己的姓名。褚遂良添油加醋的向李世民打小报告,说刘洎这个人见到皇上身体每况愈下而和李治走的又极近,刘宰相居然说出了大不敬的话。让李世民大怒,于是在简单的询问了刘洎后就命人将其斩杀了!那么李世民不是一个能够明辨真伪的明君吗?为什么这次如此草率的就要了一条人命?

首先,李世民和褚遂良本来就是师兄弟,曾经一共在书法大家史陵门下学习,所以二人关系十分亲密相对于刘洎而言李世民更愿意相信自己师兄的话。第二,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年事已高,就算在贤明也已经是一个垂暮老人了脑子糊涂是可以理解的,生怕自己的太子因为等不及登基而犯下和自己当初一样的错误,那么作为老师的刘洎自然就成为了被处罚的对象。第三,李世民晚年为了长生不死,经常服食宫外能人异士炼制的丹药说明他也是一个怕死的正常人,而作为皇上最忌讳的就是那个死字,可以说刘洎犯了李世民忌讳自然就得罪了皇上。

虽然刘洎是被陷害致死,但是本身这个人作为朝廷重臣却墙头草两面倒在自己支持的李泰没有获得太子之位后,就回头向李治献殷勤这样的臣子估计精明的皇上也不愿意让其在朝为祸吧!

标签: 刘洎唐朝

更多文章

  • 刘洎忧心皇帝的身体,为何最后却被皇帝赐死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刘洎

    贞观十九年(645年)十二月,唐太宗远征高丽回国,途经定州时,因为旅途劳顿加上战事不顺心情不好,突然染上毒疮,病情十分危急。被委以辅佐太子兼监国重任的刘洎和马周赶来看望,出来时正碰到褚遂良也来探病,刘洎一见褚遂良就哭了起来,说:“圣上的身体真让人担忧啊!”忧心皇帝的健康,这话说得没多大毛病。不过在太

  •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旧唐书·薛元超传》原文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

  • 薛元超是李治发小,为什么还倒向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薛元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薛元超是初唐时期著名才子,因为父亲去世的早,由他的姑姑照顾长大,而当时他的姑姑是在宫里教导李治,所以薛元超也基本上是在宫里长大,和李治从小就在一起玩的,和李治算是关系很好的发小,可是在太子李贤谋反案中,薛元超却倒向了武则天,这是为什

  • 被称为“朝右文宗”的薛元超。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元超,唐朝

    对薛元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薛元超,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薛元超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名臣,他以直谏著称,并深受唐高宗的信任。薛元超和裴炎一样,曾经都是武则天倚仗的股肱之臣。可能一些人对于薛元超屈膝于武后之下感到羞耻,不过,这掩盖不了薛元超作为一代贤臣的

  • 【新唐书·郝处俊传】原文及翻译,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郝处俊

    原文: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

  • 历史上的郝处俊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郝处俊

    郝处俊(607年-681年),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其父为郝相贵,许圉师的外甥,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十岁早孤,好读书,嗜《汉书》。贞观年间进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做过甑山(汉川)县令,故时人郝甑山。累迁吏部侍郎。武则天当政时,极力反对高宗让位武则天。卒于唐高宗开曜元年(681年

  • 唐代名相卢承庆宠辱不惊的成语创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承庆

    史上卢承庆简介中提到:卢承庆,表字为子馀,号为幽忧子,乃幽州范阳人士也。卢承庆,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70年,享年76岁。袭父亲爵位,被封为范阳定公,是唐朝臣子,在高宗时期出任宰相。其妻为范氏,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景祚、二儿子景裕。卢承庆画像卢承庆的祖父卢思道是隋朝重要官员,其父卢赤松与李渊

  • 历史上的唐朝著名宰相卢承庆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承庆

    史上卢承庆简介中提到:卢承庆,表字为子馀,号为幽忧子,乃幽州范阳人士也。卢承庆,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70年,享年76岁。袭父亲爵位,被封为范阳定公,是唐朝臣子,在高宗时期出任宰相。其妻为范氏,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景祚、二儿子景裕。卢承庆画像(网络图)卢承庆的祖父卢思道是隋朝重要官员,其父卢

  • 卢承庆简介 历史上卢承庆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承庆简介

    史上卢承庆简介中提到:卢承庆,表字为子馀,号为幽忧子,乃幽州范阳人士也。卢承庆,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70年,享年76岁。袭父亲爵位,被封为范阳定公,是唐朝臣子,在高宗时期出任宰相。其妻为范氏,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景祚、二儿子景裕。卢承庆画像卢承庆的祖父卢思道是隋朝重要官员,其父卢赤松与李渊

  • 唐朝名臣于志宁的故事 于志宁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志宁

    于志宁出生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是唐朝名臣,被列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著有《于志宁集》等作品。家族原本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后改汉姓为于。于志宁后裔子:于立政(太仆少卿)、于慎言。孙:于游艺(江都令)、于知微(兖州都督)、于光远(陵州刺史)、于大猷(明堂令)、于安贞(吴兴令)。于志宁出身于河南于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