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嵬驿兵变”的真相是什么?陈玄礼效忠的到底是谁?

“马嵬驿兵变”的真相是什么?陈玄礼效忠的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44 更新时间:2024/1/7 5:06: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嵬驿兵变”的真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马嵬驿兵变"指的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文武百官逃至马嵬驿时,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最终杀死了宰相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一次军事政变。这次兵变的结果是玄宗赴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局。不久后李亨自立为帝,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从此失去了权力。

作为一场军事政变,"马嵬驿兵变"绝对不是偶然爆发的。它的导演是谁,为什么要发动这个兵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禁军大将陈玄礼主谋说,有太子李亨主谋说,也有大太监高力士主谋说。但是目前史学界的主流还是两种意见,就是太子李亨主谋或者高力士主谋。让我们回到公元756年的马嵬,去共同探讨一下这场兵变的深层原因吧。

一、高力士有多大能量

高力士可不是普通太监,他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他权力极盛时,天下进呈给皇帝的奏折,必先送高力士阅览,由其分出轻重,大事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如果高力士是主谋,那护卫唐玄宗的禁军大将陈玄礼就是高力士的合谋人,因为出面发动兵变的是陈玄礼。可是陈玄礼是如何与高力士勾结的,并无历史证据。陈玄礼是因为除韦后、安乐公主有功而晋升禁军龙武大将军的,他并不是高力士提拔的将领,而且如果是高力士主导了马嵬之变,事后也未见对陈玄礼有什么封赏。

高力士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与杨国忠并无太大的矛盾,他也不具备操纵朝廷的本事和实力。实际上,在安史之乱爆发前,高力士对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态度是两不得罪的。唐代的宦官专权是始于肃宗和代宗时期,唐玄宗时还没有这个先例,玄宗虽然信任高力士,但也没有要把朝政交给一个太监来打理的意愿。因此,高力士不可能产生除掉杨国忠,自己来把持朝政的想法,他也没有发动兵变的理由。

从事后看来,高力士并不是这场兵变的受益者,唐玄宗失去权力,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高力士了。最后高力士还因为被李辅国陷害,流放黔中道,得知唐玄宗的死讯之后,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所以说高力士操纵了"马嵬驿兵变"之说,证据难以服人。

二、禁军和陈玄礼的角色

禁军随着玄宗出逃之后,第一站是咸阳。按照原定计划,军士们要在此略作休整,进食后再出发的。

《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辰时至咸阳驿,官吏骇窜,无复贵贱,坐宫门大树下。亭午,上犹未食。俄有老父献食,帝令具饭,始得食”,其他的人都没有吃东西。直到人马走到金城县,才筹措了一点点粮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

陈玄礼

从唐玄宗的伙食可以看出来,这时他和部下的士兵基本上是处在断粮的状态下的,军士们又饥又累,不满的情绪才会持续发酵。正是有一只幕后的手利用了将士们的不满情绪,导演了接下来的兵变。

这只幕后之后会是陈玄礼吗?这是不可能的。陈玄礼只是一名将领,他不具备导演这出有预谋,有计划的兵变的实力,也没有这个胆量。而且唐玄宗的出逃并没有什么事先预案,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在出逃前两天,唐玄宗还喊出了“御驾亲征”叛军的口号,直到七月十二日,唐玄宗见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才知道长安保不住了。这天天黑以后,玄宗命令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十三日天刚亮便从延秋门出发,开始了狼狈的出逃之旅。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见到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宫门两边,只是皇上不见了。所以从时间上看,陈玄礼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布置安排将士们发动兵变。

事实上,出逃的一行人到了马嵬驿,是因为随从的将士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纷纷向陈玄礼表示不满。在一只幕后的手的挑动下,陈玄礼接受了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法,所以才带领士兵包围了唐玄宗的住所,杀掉了杨国忠。

三、幕后之手究竟是谁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幕后指挥者就是太子李亨。

李亨的太子位置一直不稳固。其实唐朝的太子都差不多,无论是最早的李建成,还是高宗的太子李贤,还有唐玄宗原来所立的太子李瑛,下场都不好。李瑛死后,李林甫力主立寿王为太子,只是没有被唐玄宗采纳。

李亨

李亨当了太子后,李林甫仍然想把他弄下去,按《新唐书-杨国忠传》上的说法,李林甫在陷害太子党的韦坚等人的时候,就把杨国忠推到前台,让他借韦坚一案,构陷太子。杨国忠当时想借这个机会升官,所以也比较积极,欲置太子于死地而后快。在对待太子李亨这件事上,杨国忠和李林甫虽是政敌,但是态度是一致的,都想换容易控制的寿王当太子,方便将来把持朝政。

李亨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史载他“聪明强纪,属辞曲丽,耳目之所览,不复遗忘”,对于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构陷,他表面上装做若无其事,其实心里早就记下了这笔账。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想传位给太子,杨国忠大惊失色,连忙通过杨贵妃“衔土请命”,阻止了李亨接班。为了防止再发生什么意外,李亨就必须要干掉杨国忠,这才是"马嵬驿兵变"的真正原因。

四、李亨如何选择

李亨的聪明在"马嵬驿兵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借口就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天底下所有受到战争影响的人,都把矛头对准了杨国忠。这时的杨国忠已是众矢之的。特别是那些军中将领,更是早就有了除掉杨国忠的想法。

杨贵妃之死

据《资治通鉴》记载,另一位大将王思礼就曾派人联络过大将军哥舒翰,要求哥舒翰振臂一呼,请诛杨国忠,但是哥舒翰没有同意。这件事也不知道怎么被杨国忠知道了,他怕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这才强令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导致唐军大败,潼关失守。本来按哥舒翰的坚守之计,潼关并不一定会丢,唐玄宗也不一定会逃难。因此潼关失守,无数唐军被杀,形势急剧恶化,很多人认为杨国忠对此要负全部责任,王思礼甚至想派数十骑赶到长安杀杨国忠。

前线唐军的情绪也蔓延到了陈玄礼的禁军之中,就是陈玄礼本人,也对杨国忠的不满越来越大。所以李亨一与陈玄礼联系,就得到了陈的支持。当时的情况是前有太子支持,后有军士支持,陈玄礼权衡再三,便抛却了所有的顾虑。从陈玄礼的角度来说,杨国忠已成天下千夫所指,跟着太子干才会有前途。

说李亨是幕后指挥是有证据的。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兵变之前,“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太子”,而兵变之后,李亨却不见了,唐玄宗四下都找不到太子,还派兵四处寻找。这是不正常的,是李亨有意躲避的结果。他为什么要躲?一是不知道兵变能否成功,自己离得远远的可以撇开干系,二是怕失败后杨国忠会报复,自己离远点能有个应对的时间。兵变成功后,他立刻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也是想尽快摆脱父亲的控制,去自立门户罢了。

李亨登基

但是有一件事是李亨没有想到的,陈玄礼在处死贵妃后,居然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陈玄礼虽然在处死杨国忠这件事上,与李亨站在了一起,但是他仍然是忠于玄宗的大将,这也正是陈玄礼日后追随玄宗入蜀,玄宗不予怪罪,而返长安后却被李亨勒令致仕的真实原因。

《旧唐书》说得很清楚:“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为什么不敢?从李亨的角度来说,四川是杨国忠苦心经营的大本营,杨国忠的势力还没有铲除干净,他不愿意和玄宗一起去四川冒险,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他情愿“北上渡渭,一日百战”,直到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后,才登基为帝。多年来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从此画上句号,多年的对头杨国忠也已命丧马嵬,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标签: 唐朝陈玄礼

更多文章

  • 陈玄礼:唐玄宗最忠诚的大将,为何会选择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玄礼,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玄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首先大将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第一,他们两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第二他是唐玄宗当初政变,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策划人和执行者。第三,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他便一直跟在唐玄宗身边,他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保卫,第四,唐玄宗其实是一个

  • 陈玄礼对唐玄宗忠心耿耿 陈玄礼为什么要在马嵬坡背叛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玄礼,唐玄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玄礼背叛唐玄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评选唐玄宗一生中最忠诚的人,莫过于陈玄礼和高力士了。高力士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我们来聊聊陈玄礼。(陈玄礼剧照)说陈玄礼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忠诚的人之一,这句话毫不夸张,有以下一些证据。其一,陈玄礼帮助唐玄宗谋得江山

  • 陈玄礼是谁?陈玄礼为何要背叛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玄礼,唐玄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玄宗最忠诚的大将陈玄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首先大将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第一,他们两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第二他是唐玄宗当初政变,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策划人和执行者。第三,唐玄宗当了皇帝之后,他便一直跟在唐玄宗身边,他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保

  • 陈玄礼对皇帝一向忠心耿耿 他为什么在马嵬坡逼迫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玄宗,陈玄礼

    对陈玄礼逼迫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假如说陈玄礼煽动兵士诛灭杨氏一族是对早已在逃跑的玄宗的又多方面严厉打击的话,那那么说一点难题也没有。因此 难题的关键所在搞清楚当初马嵬驿产生的事对玄宗到底是好是坏。安史之乱前,玄宗当政的几十年,是中国历史上认可的盛会皇

  • 陈玄礼逼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为什么没有怪罪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玄礼,唐朝

    还不知道唐玄宗为什么没有怪罪陈玄礼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龙四年(710年),唐朝朝政大权表面上是被唐中宗李显所控,但实际上因李显软弱无能,朝政大权实际上却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控,这二人一直想做唐朝的第二个武则天,所以她们一直都在谋夺朝堂的控制权,她们先是

  • 陈玄礼间接逼死了杨贵妃,为何自己却能全身而退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陈玄礼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不得不说,陈玄礼就是那个逼死杨贵妃的人。至少在逼死杨贵妃这件事上,他有脱不掉的干系。为什么这么说呢?“马嵬事变”中,六军不发。这六军不发,肯定是有组织者的。没有组织者,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组织者是谁?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与作为六军首领的陈玄礼有很大关系。如果

  • 陈玄礼杀死杨国忠,又逼死杨玉环 陈玄礼为什么还能够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玄礼,李隆基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玄礼能善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前因”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彻底爆发,这场军事政变迅速让大唐由盛转衰。河朔三镇除安禄山之外,其余节度使均起兵谋逆。他们嘴里说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杨玉环这对奸臣佞贼。可天下大乱之后,四海诸侯并起,其本质还是想推

  • 太子李亨真的在马嵬坡拉拢陈玄礼,背叛了唐玄宗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亨,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真是太子李亨拉拢陈玄礼背叛唐玄宗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当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名将被鲁莽冲动的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赐死后,唯一能够令皇帝想起的资深老将就是此前在河西陇右连连有功的哥舒翰。可由于一来年纪颇大,二来有病在身,史书还特别指明哥舒翰出征时病情再次严重

  • 《新唐书·张行成传》原文及翻译,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行成

    张行成传阅读答案新唐书翻译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

  • 唐太宗为何会奖赏一面金镜子给宰相高季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季辅

    高季辅简介上提到高季辅是唐朝的宰相,生于公元596年,字季辅,祖籍在德州的蓚县级今天的河北景县。公元654年,高季辅病逝,,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并赐谥号为宪。高季辅剧照高季辅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孝顺母亲,还精通各种武艺。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汲县的百姓发生叛乱,高季辅的哥哥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