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宪为什么被李隆基追封为“让皇帝”?李宪和李隆基的关系怎么样?

李宪为什么被李隆基追封为“让皇帝”?李宪和李隆基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56 更新时间:2024/2/9 7:57:4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宪和李隆基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做让皇。”清代文人何亮基在《游惠陵》一诗中曾如是说到。

一提到“手足相残”这个成语,我们很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为了皇位撕破脸皮,最终大打出手的场面。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在唐朝建立以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次子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而长子李建成则是长期待在李渊身旁,协助他处理政务,功劳并不算大。李渊从王朝的稳定上来说,选择了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为了弥补次子李世民,便将其封为了秦王,位居诸王之首,又为其组建了秦王府,授予兵权。

可就是这样的举动,最后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被杀,李世民率军进宫,李渊无奈之下只能将其立为太子,随后又下诏禅位。

不过,唐朝不仅仅有“手足相残”的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还有“兄友弟恭”的李宪、李隆基兄弟。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从古至今,权力一向都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的话就是害人害己,尤其是在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皇权,多少人为了这个东西,为了金殿之上的那把龙椅,上演了多少弑父杀兄、手足相残的惨剧。

可就是李宪、李隆基这兄弟俩,在诱惑力巨大的皇权面前,却能够做到“兄友弟恭”,最终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主动退让,将皇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而李隆基为了报答兄长,将李宪的封爵一提再提,更是时常亲自看望兄长李宪,李宪染病,李隆基甚至抛下政务,亲自带着太医前去给他治病。在李宪死后,李隆基又将兄长封为了皇帝,于是,后世史家便将李宪称之为“让皇帝”。

那么,李宪和李隆基兄弟俩为什么能在毫无亲情可言的皇室之中做到“兄友弟恭”,甚至李宪还能够主动把皇位让给弟弟李隆基呢?

有人说,是因为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使得李旦成功复辟,如同当年的李世民一般,手中握有兵权,又深得大臣支持,李宪这是不得不向他低头。

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先从身份上来说,李宪的母亲刘氏是当年被武则天下令处死的相王李旦的正妃,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只是李旦的侍妾,后来才被成为了侧妃,也就是说李宪是李旦的嫡长子,而李隆基只是李旦的庶子,而且,李宪在父亲李旦第一次登基之时,李宪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因为武则天夺权,才又被降为皇孙,一个是早就被立为过太子的嫡长子,另一个则是庶三子,身份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再从权力上来说,所谓李隆基手握兵权,可谓是一个笑话,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不过是因为有一小部分禁军将领的支持(笼络到这一部分禁军将领还完全是因为借助了相王李旦的声望),与太平公主里应外合之下做到的,而李旦复辟之后,将李隆基拜为了宰相,随后将其爵位提了提就了事了,反而是将御林军交给了嫡长子李宪执掌。

然后从大臣的支持上来说,支持李隆基的大臣无非就是在“唐隆政变”中的功臣们,因为他们很多在那个时候就被打上了李隆基的标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从身份上来说,支持李宪还是李隆基这就很一目了然了,而且当时的朝堂之上权势极盛的太平公主一系一直都不希望李隆基上台了。

与其说李宪主动让出皇位是因为李隆基的权势,倒不如说是因为兄弟俩深厚的感情和李宪看好李隆基能够终结唐高宗以来唐朝乱局的潜力。

想当年武则天罢黜唐中宗李显,改立李旦为帝之时,唐睿宗李旦名为皇帝,实则是被软禁于深宫之中,只能处处小心,只求自保。可就是这样做也逃不开野心家们的陷害——李旦的正妃刘氏(李宪生母)、侧妃窦氏(李隆基生母)都被罗织罪名处死,随后又将矛头直指李旦、李宪父子几人身上,所幸有诤臣以死明志,这才逃过一劫,李旦在此事之后,主动退位。武则天为了做戏,名义上将李旦立为了皇嗣,实则依旧软禁,以武三思武承嗣为首的武氏亲族更是将李旦父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样的环境下,失去了母亲,同病相怜的李宪、李隆基兄弟俩只能相互扶持(这样的兄弟在后世还有一对——明天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兄弟俩)。这样朝不保夕的日子过了将近二十年,试问兄弟俩的感情如何会差?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兄长李宪为了保全自己和弟弟,养成了与世无争、温文尔雅的性格,而弟弟李隆基为了将来保护兄长,平定乱世,也养成了愈发坚韧的性格。

从唐高宗信任皇后武氏以来,大唐帝国政变不断,先是武则天罢黜唐中宗,改立唐睿宗,随后唐睿宗又主动退位,李氏皇族起义不断,后来又有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再是张柬之等神龙政变的功臣被虐杀殆尽,大唐王朝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李宪深知自己的能力,就算自己登基,也最多就是像父亲李旦这样,做一个生性恬淡、珍视亲情的君王,这样的君王在太平盛世或许是一个明君,但是在乱世之中,却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君,而在“唐隆政变”中杀伐果断的弟弟李隆基,绝对有潜力结束这数十年来的乱世。

当时,韦后集团被剿灭,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凭借着兄长李旦的信任,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想当年在神龙政变后权势极盛的唐中宗一脉,因为手足相残,损失惨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不能有强有力的君王出现,当年发生在唐中宗一脉身上的惨剧,将会在唐睿宗一脉身上重演。

于是,李宪主动向父亲李旦提出将弟弟李隆基立为太子,而李隆基得知消息后,又进宫请求父亲立兄长为太子。有人说李隆基此时谦让是在做戏,如果在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对兄长的关心如一日,李宪咳个嗽,李隆基都要派太医前去诊治,每逢李宪生辰,李隆基势必亲自前去祝贺也算是做戏的话,那李隆基这就是算是在做戏吧。

深知长子想法的唐睿宗李旦顺水推舟将庶三子李隆基立为了太子,随后又因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日益激烈,珍视亲情的他选择了视而不见——宣布退位。

在李隆基有了天子之实后,太平公主为了夺权,几次想要怂恿李宪出面夺权,李宪却始终不移地站在了弟弟李隆基这一边,在姑侄两人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他为了表明自己支持弟弟的立场,更是宣布闭门读书,不问朝政,这就绝了太平公主想要借他嫡长子的身份发动政变的念头。

李隆基在除去了太平公主一系,巩固了皇权之后,启用姚崇等名臣,使得大唐帝国的威名再度远扬,唐朝的国力更是达到了巅峰,也是此前历朝历代未曾有过的盛世——国家安定,万邦来朝,史称“开元盛世”。

李隆基的英明神武,不正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李宪的明智?更何况李宪在李隆基登基之后,更是地位尊崇。

有一次李宪患病,卧病在床,李隆基得知消息后,下旨太医全力医治,每日皆赐下药物与膳食,更是向全国为兄长寻觅郎中,不吝重赏。

每年李宪生辰,李隆基不管政务有多繁重,都会亲自前往李宪府中祝贺,每每有地方进献的奇珍佳肴,只要李隆基觉得不错,必定会分出一份送到兄长李宪府上,据史书记载,李宪每年写下的谢表多达数百页。

公元742年一月,李宪去世,李隆基闻讯,前往李宪府中,扶棺痛哭,下旨追封兄长为“皇帝”,谥号为“让”,史称“让皇帝”。

李宪长子上书恳赐,李隆基不许,反而命内务府为李宪赶做御衣,又将李宪正妃元氏追封为“皇后”。李隆基本想为兄长李宪办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但是又念及兄长生前节俭,大肆操办恐怕会让兄长在九泉之下对自己不满,便只是按君王之礼下葬。在出殡之时,又让自己器重的几个儿子步行护送兄长灵柩,将其陵墓命名为惠陵。

李宪的退让,让出了自己和弟弟李隆基各自的辉煌人生,是为对手足相残司空见惯的大唐皇室之中难得的一丝温馨……

标签: 唐朝李宪李隆基

更多文章

  • 李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宦官 童贯曾拜在他门下,他还经常帮忙指挥作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李宪

    很多人都不了解宦官李宪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从而给国家带来祸患的例子可以说是史不绝书,北宋时期的大宦官就是其中之一,但童贯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不仅权势极大,气焰嚣张而且他手中还掌握具军队,亲自领兵打过仗,最后他甚至被宋徽宗册封为王。童贯入宫净身之后拜在了

  • 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子:李宪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李宪(679年—742年1月5日),本名李成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长兄,母为肃明皇后刘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以皇孙,封永平郡王。武周时期,授左赞善大夫、寿春王。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迁员外宗正卿。唐睿宗

  • 作为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为何心甘情愿让位给李隆基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唐朝

    你知道李宪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总是不容易的,因为权势滔天的皇位,多少亲兄弟自相残杀,“冷血无情”也成了皇子们身上常见的标签。再者,从商周时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形成,并随着历朝历代发展不断沿袭,“立嫡立长”早已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多少人挤破

  • 李宪要将皇位拱手让人,他为什么不想当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你真的了解李宪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社会里,再没有谁的权力,比皇帝更大的了。很多人为了当上皇帝,不惜杀兄弑父、骨肉相残。然而在唐朝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个太子,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非要让位给自己的弟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他既不是为情所困,也不是想遁入空门,自然也不是

  • 李宪没有登基当过皇帝,为什么他会有帝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朝代,产出了很多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在古代封建社会,皇位一直是无数人都想要得到的,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杀兄弑父、骨肉相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的争夺,还有康熙帝儿子们的“九子夺嫡”,可以说这才是皇子争夺

  • 嫡长子李宪为何心甘情愿让位给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成器,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成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宪,本名李成器。后人提起他的名字,多半是和“让皇帝”挂了钩。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没做过半天皇帝,死后却被封为皇帝封号的王爷。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也曾给予他高度评价:“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

  • 唐朝历史:唐朝英雄万马救中原”的一代名将之李嗣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名将,李嗣业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

  • 大唐名将李嗣业的生平简介,李嗣业的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威震西域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 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李嗣业跟随安西都护 来曜征伐十姓苏禄,李嗣业首先登上城堡抓获俘虏,积累功劳授任昭武校尉。 天宝初年(742年),李嗣业受召募到安西,当时军队中开始使用 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而李嗣业特别擅长

  • 勇猛无敌的李嗣业是怎么殒命的?唐肃宗是怎么指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李嗣业

    勇猛无敌的李嗣业是怎么殒命的?唐肃宗是怎么指挥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开元年间,安西都护府中涌现出一位猛将,他善用陌刀、骁勇善战,“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此人就是名将李嗣业!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嗣业率领精兵驰援,每次与叛军交战时,他身先士卒,“持大棒冲击,

  • 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广陌刀的大唐名将,还真不是李嗣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广陌刀的大唐名将,还真不是李嗣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陌刀,唐军的骄傲、敌军的噩梦。一提起陌刀,人们就会想起大唐名将李嗣业:“陌刀如墙而进,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一刀断人,一刀断马,陌刀堪称当时唐军大杀器。凭借平定安史之乱的赫赫战功,李嗣业成了大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