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著名宰相苏颋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吗?

著名宰相苏颋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15 更新时间:2024/1/2 5:02:09

苏颋的唐朝著名宰相,关于苏颋的生平经历可通过苏颋简介而得知。通过苏颋简介得知,苏颋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27年,享年57岁。苏颋是陕西武功人,父亲是尚书左仆射苏瑰。苏颋自幼喜欢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苏颋对文学领域、政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记载说,苏颋从小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他看过的书籍都能过目不忘。

等到苏颋青年时期,他便参加了科举考试。苏颋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得进士,因此进入唐朝廷为官。随后,苏颋担任乌程县尉,而后又被推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不久之后,苏颋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公元702年,在统治者的示意下,苏颋奉命核查来俊臣等管理审判的案件。在苏颋的调查下,发现来俊臣等酷吏错判了很多无辜人士。随后,苏颋对他们进行了平反,并为负冤者洗清了罪名。

公元706年,苏颋担任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多个职务。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的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两人一同执掌枢密,当时被朝中称为一段佳话。公元716年,等到苏颋为父守完孝回到朝廷后,唐睿宗任命苏颋担任宰相一职,并和侍中宋璟一同帮助唐睿宗执政。苏颋为人直爽,处理政事十分果断。在皇帝面前,如果宋璟一时没有想到,而又没有回答上的问题,苏颋就会站出来协助补充。此后几年,苏颋一直为唐朝建设鞠躬尽瘁,直到公元727年病逝。

苏颋的故事

关于苏颋的故事有多则,其中通过了解苏颋的故事,便可得知苏颋的生平经历。史书记载一则名为“子过其父”的故事,其中讲述的就是苏颋的故事。话说,苏颋为父亲苏瑰守孝回来后,唐睿宗便任命苏颋为宰相。当时,同时担任宰相一职的还有宋璟。宋璟和苏颋一同在朝廷辅佐唐睿宗处理国事,两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每当唐睿宗让苏颋、宋璟发表观点时,苏颋总会谦让宋璟,先让宋璟提出意见。面对宋璟提出的意见,苏颋也会尽力协助。宋璟曾对同僚说,自己与苏轼父子一同为官,苏仆射苏瑰宽厚待人,如同长者一般,朝廷因为有他,所以统治者很有福气。而在对朝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苏颋在政事上的精敏程度,超过了他的父亲。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此可见苏颋在政事上的贡献,是卓越而又突出的。

除此之外,“思如泉涌”讲述的也是苏颋的故事。唐隆政变爆发之后,皇帝让苏颋负责拟定一份诏书。苏颋为了节约时间,便建议自己在说的同时,也让书吏一同记载。这样的话,不仅能提高速度,同时也能恰当斟酌。苏颋文采很好,在口述诏书时,语速很快。书吏多次对苏颋说,让苏颋放慢一些速度,要不然自己记载不过来。因写字太快,手腕太劳累的话,根本不能提高办事效率。在场的宰相李峤听着苏颋口述起草诏书时,连连佩服苏颋的文采。后来,宰相李峤见人就说苏颋思如泉涌,自己根本不如他。

苏颋的评价

关于记载苏颋生平经历的书籍,都涉及到了有关苏颋的评价。通过苏颋的评价,便可得知苏颋在后人眼中的形象。诸如,元稹崔群、柳芳等著名人士,都对苏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元稹曾以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对苏颋的评价:“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从这句话来看,元稹对苏颋的评价,主要针对的是苏颋对朝廷的贡献。苏颋在唐睿宗年间担任宰相时,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和当时的宰相宋璟一同辅佐唐睿宗处理国家大事。宋璟为人正直,在处理政事方面很有见解。每次宋璟发言时,苏颋总在一旁耐心听讲,如果宋璟在发言中,忽略了一些细节之处,那么苏颋就会站出来积极补充。

后来,苏颋生病卧床不能早朝时,皇帝经常派遣官吏来询苏颋对政事的看法,由此可见,苏颋是一位谦逊而又恪守职责的人。同时,世人对苏颋的评价,也可从苏颋的生平经历中得知。众所周知,苏颋是苏瑰的儿子,苏颋出生后,父亲苏瑰便在唐朝廷任职。以今天的话来说,苏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是,苏颋并没有依靠父亲,他考取进士,乃至后来在官途上平步青云,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颋在政治上的作为,明显是优于父亲苏瑰的。

标签: 著名宰相苏颋

更多文章

  • 以诗文而名的盛唐宰相——苏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苏颋,文学家,政治家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

  • 李白19岁时被苏颋肯定可与之比肩!苏颋是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苏颋

    李白19岁时被苏颋肯定可与之比肩!苏颋是什么来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的诗人不在少数,而李白在其中的地位可以说占据很大的一个分量。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被其称为“谪仙人也!”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

  • 常衮是谁?常衮是忠臣还是奸臣吗?常衮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常衮,唐朝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常衮性刚急,为政苛细,不合众心,可以说又是谏言派的又一杰出代表。那时候,元载、王缙当宰相,皇帝每天都都给他们赏赐御膳,数量之多,十个人都吃不完,以此来表示皇帝对他们的器重。但是,在常衮当了门下侍郎之后,

  • 【常衮传】原文及翻译,常衮,京兆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常衮

    常衮传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累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依前翰林学士。永泰元年,迁中书舍人。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与杨炎同为舍人,时称为常、杨。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内侍鱼朝恩恃权宠,兼领国子监事,衮上疏以为

  •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绾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氏。祖父名温玉,武则天时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叫侃,开元中醴泉令,他俩都以儒学德行著称。杨绾生来聪惠,年四岁,处在群体昆仲之中,显得聪敏才识过人。有回夜宴亲朋贵宾,行酒令,照规矩各人举出坐中之一物,以四声表明,诸多来宾尚未发言,杨绾应声指着铁灯树说:“灯盏柄曲。”众人全都

  • 唐朝杨绾人物生平简介,早而夙慧,好杀减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绾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幼年时便以聪慧闻名,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

  •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传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

  • 唐朝宰相卢怀慎死后家无余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唐玄宗开元初期著名宰相,相对于姚崇的治世才能而言,世人更看重他那宽阔的心胸和良好得工作、生活作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卢怀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右御史台中丞等位高权重的职位。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卢怀慎和中书令姚崇开始一同掌管国家事务,成为事实上的朝廷宰

  • 卢怀慎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他无治国大才 还被讥为混饭吃宰相 为何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

  • 卢怀慎:被讥为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却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怀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