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杨绾人物生平简介,早而夙慧,好杀减寿

唐朝杨绾人物生平简介,早而夙慧,好杀减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2 8:30:01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幼年时便以聪慧闻名,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

天宝十三载(754年),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疏议贡举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杨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杨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杨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又升为礼部侍郎,向肃宗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代宗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事中、舍人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讷、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杨绾相同。

李讷等人的论述与杨绾相似。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如今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杨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代宗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移风易俗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杨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元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鱼朝恩死后,元载认为鱼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玷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提拔杨绾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是想以将他放置在散官职位上。元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代宗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杨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杨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以观察其成效。

同年三月,代宗定计逮捕元载,将其诛杀。四月初一,代宗任命将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代宗不同意。

杨绾德高望重,且质朴忠贞、车服俭朴,素以品德举止著称。任命他为相的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朝中权贵移风易俗的例子有许多:

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今四川省西部)崔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长安之南建有别墅,其中的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崔宽得知杨绾拜相后,在当天就暗中派人将其拆毁。

中书令郭子仪驻守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他正在宴请宾客时听说杨绾为相,便将在座助兴的声乐队减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干受代宗宠信,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但也在杨绾拜相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

除此之外,其余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杨绾又与常衮向代宗举荐被贬的湖州刺史颜真卿,代宗当即颜真卿入京担任刑部尚书。二人还向代宗举荐淮南判官关播(唐德宗朝官至宰相),使其被召为都官员外郎

。杨绾在相位不到数月,便为人心所归。

中风离世

杨绾患有痼疾,拜相不久后便中风,代宗优诏令他在中书省休养。代宗每次在延英殿引见杨绾时,都特许由人扶入。代宗内心看重杨绾,一心任用他,对他非常礼遇宠爱。改革朝政的弊病,惟杨绾是瞻。杨绾多次上奏请求辞位,代宗多次下诏回绝。等到杨绾病重时,代宗每天派遣宦官前往询问病情,并命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每次听说他的病有起色,代宗便喜形于色。

同年七月二十日(777年8月27日),杨绾病逝,享年六十岁。前来探望的宦官急驰回宫奏报。代宗闻讯后,惊愕悲悼许久,为他辍朝三日,并下诏追赠杨绾司徒。

其后,代宗又命文武百官前往杨绾的宅第,与特派内常侍吴承倩会同吊唁,并赐其家绢千匹、布八百端。代宗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朕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朕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朕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死后受到如此恩遇,长久以来少有人能与杨绾相比。

太常最初为杨绾拟定的谥号为“文贞”,但宰相常衮平素便忌恨杨绾得到代宗宠任,至此时更唆使比部郎中苏端上疏大肆诋毁杨绾。代宗发怒,将苏端贬为广州(一作巴州)员外司马,仍谥杨绾为文简。

同年十月,杨绾下葬长安少陵南岗。

早而夙慧

杨绾天生聪慧,四岁时就敏识过人。一次晚宴上,宾客们各自提出将座位中的器物以音韵四声读出来,各位宾客都没有说话,杨绾应声指着铁灯对应说:“灯盏柄曲。”众人都很惊奇。

好杀减寿

据苏辙回忆,宋英宗治平(1064年—1067年)年初时,他在东京,曾梦到自己入三清殿,殿上有老子像,高三二尺,相貌非常奇怪,可以和人说话,去问他的人有很多。苏辙也前去拜谒询问,老子问苏辙:“你知道杨绾吗?”苏辙回答:“是唐朝的贤相。”老子又问:“你知道高郢、严震吗?”苏辙回答:“高郢是文臣,严震是功臣。”老子问道:“三人谁更贤能呢?”苏辙回答:“高郢、严震虽然贤能,但他们远不及杨绾啊!”老子说:“这些人都位至宰相。但杨绾未至上寿,而高郢、严震都在耆艾之年才死,你知道原因吗?”苏辙说:“不知道。”老子回答:“杨绾喜欢杀生,而高郢、严震都不喜杀生,这就是他们不同的原因。你要记着!”苏辙在梦中本来不懂三人的好坏,醒后阅读《唐书》,三人的官秩、寿考他都信,唯独没有见到老子所说的好杀与否。

标签: 杨绾

更多文章

  •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传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

  • 唐朝宰相卢怀慎死后家无余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唐玄宗开元初期著名宰相,相对于姚崇的治世才能而言,世人更看重他那宽阔的心胸和良好得工作、生活作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卢怀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右御史台中丞等位高权重的职位。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卢怀慎和中书令姚崇开始一同掌管国家事务,成为事实上的朝廷宰

  • 卢怀慎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他无治国大才 还被讥为混饭吃宰相 为何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

  • 卢怀慎:被讥为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却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怀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

  • 如何评价唐朝宰相卢怀慎?卢怀慎为何被讥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卢怀慎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朝宰相卢怀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

  • 卢怀慎是是谁?死后两年仍令唐玄宗泪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卢怀慎的文章。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识、而且在他死

  • 裴冕是唐朝的宰相吗?裴冕是怎样辅佐唐肃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唐肃宗,唐朝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裴冕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

  • 唐朝宰相裴冕人物生平简介,裴冕生性奢侈好香车华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裴冕

    裴冕在天宝年间以门荫入仕,历任渭南县尉、京畿采访使判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虽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深受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天宝十一年(752年),王鉷因其弟王焊谋反受到牵连,在宰相李林甫的进言下,被唐玄宗赐死。当时,李林甫独揽朝政,百官畏惧。裴冕却不惧李林甫权势,前去收敛王鉷的尸

  • 代宗宰相杜鸿渐,柏岩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708—769年),字文选,濮州(今河南濮阳市)人,父鹏举安州刺史,祖父乘志,武后时监察御史、怀州刺史。族父暹,礼部尚书、魏县侯。出身仕家,聪慧好学,举进士,初仕延王府参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保太子李亨有功,肃宗授兵部郎中知中书舍人。乾元二年(759年)在平定康楚元叛乱有功,拜尚书右丞太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