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史上喝人头酒吃倭寇心的千古奇男子胡宗宪

明朝史上喝人头酒吃倭寇心的千古奇男子胡宗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1/9 9:39:37

导读:这是个很难用世俗眼光读取的人物。他无权不快,依附奸相严嵩,伙同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陷害前任张经;他媚上,累献祥瑞阿谀皇帝;他生活放纵,挥金如土,酒色不绝。他识人善任,提拔出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一代名将;他深沉多谋,谈笑间剿灭王直,徐海,陈东,叶麻;他爽朗勇敢,每战都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矢亲自指挥。他生前保住了国家东南半壁,死后却背得一身骂名。提起抗倭,我们立刻会想到戚继光、俞大猷,但戚继光和俞大猷只是他帐下俯首听命的将佐而已。他,就是抗倭统帅,时任七省总督、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胡宗宪

1、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胡宗宪,字汝贞,出生于徽州府绩溪县。绩溪胡氏是当地望族,自唐宋至今名人辈出,民间有“七胡故里”之称。胡舜陟是北宋名臣;胡宗宪,明代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雪岩,清代红顶巨贾;胡开文,清代徽墨巨匠;胡适,现代国学大师。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后,胡宗宪的仕途一帆风顺。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嘉靖二十八年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在宣大任上,有一次朝廷下诏书让大同左卫军迁徙到别地,士卒不满意,“聚而哗”。胡宗宪“单骑慰谕,许勿徙,乃定。”

不要小看这次“单骑慰谕”,这不是一般的文职官员能做到的事。明代的宣、大官兵骜难驯是有名的,嘉靖三年及十二年,大同一共发生过两次震惊全国的兵变事件,两次兵变的起因和这次非常相似,一为迁徙戍堡,一为修筑工事,两次都因为士卒不满最终哗变并杀掉了统帅。单身一人入军营化解了一次兵变危机,胡宗宪已经显露出胆气过人且善于攻心的政治魄力。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嘉靖皇帝朱厚熜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历史把胡宗宪推到了属于他的舞台,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当时东南前线是四驾马车: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督察军务赵文华和巡按胡宗宪。四人品位相当,职权并不明确。其中,赵文华是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此人不是只善鸟,奸诈骄横,排挤忠良,抗倭有功的张经和李天宠都因为他的陷害而被冤杀。

《明史》称“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胡宗宪显露其世故圆滑的政治手段。对赵文华这个公子哥儿他豪爽大方绝不得罪,对张经、李天宠则落井下石毫不手软,跟随赵文华上疏弹劾二人。最后,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踏着牺牲品的尸骨,胡宗宪步步直升,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福建等七省军务,成为抗倭前线的统帅。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赵文华和胡宗宪就是这样两种人,奇怪的是,他们配合得居然很和谐。嘉靖年间明人潘之恒的笔记《亘史》里,记有这样一则轶事,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某次胡宗宪宴请赵文华,赵文华态度倨傲,胡宗宪讽刺了他几句,席上所有人都错愕万分。赵文华大怒:“我奉天子监军,你们的生死都在我手中,居然敢放肆无礼吗?我的旗牌(卫队)在哪?”于是赵的卫队在堂下大哗。胡宗宪大笑,叱道:“吾拥十万之众,节制七省,天子之命尚且不顾,何况监军!难道我没有旗牌?”胡的卫队应声发出更大的呼喝声,盖过了赵卫队的气焰。陪席的人忙打圆场:“您是主人,他是客人,您就委屈一下吧。”胡宗宪厉声说:“让我道歉?大不了给二千两银子!”赵文华也见好就收,打趣说:“你只送二千两,我更加怪你。”胡宗宪笑道:“就给四千两有何难?”第二天果然把银子送过去,和赵文华相安无事。后来胡宗宪对亲信解释说:“这样的人无才无德,来做监军,无非想趁机得利。我要是不给,他必然心生怨恨,平白给他则不甘心,所以我故意先骂后赏。骂他解我的气,赏他趁他的意,大家都满意。”

2、独撑东南,臣罪当诛!

大权到手,“东南帑藏,悉从调取;天下兵勇,便宜征用”,胡宗宪大展宏图的机会终于来了。胡宗宪具有识人的慧眼,他重用俞大猷、刘显、谭纶、卢镗等知名宿将,而他的幕府里,云集了当时东南最有名的文人、能士。特别是,他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戚继光的一手提拔:戚继光任参将是他推荐的;戚继光义乌募兵是他同意并支持的;提戚继光为副总兵也是他上疏朝廷的。因为胡宗宪的知人善任,尤好施予,故属下皆能效死力。面对糜烂的东南前线,胡宗宪不是军事天才,创造不出挥师荡平倭患的奇迹。但他的眼光独具——擒贼擒王,招抚攻心。

当胡宗宪把在官场上百战百灵的政治欺诈手段,施展在王直、徐海等难以驯服的倭寇首领身上时,效果同样的好。离间计、反间计、连环计、美人计,胡宗宪用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组合拳”,告诉所有人:仗也可以这么打。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诱杀王直、徐海两大倭寇集团首领后,胡宗宪领导下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浙江的倭患基本扫平,时人张鼎评价道:“其擒徐海、诱王直,功尤奇……东南数百年免倭患,皆其再造力也,抑公可谓社稷臣矣。”就在胡宗宪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时候,一场政治风暴却突如其来。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主政长达二十一年的权臣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是如假包换的“严党”。树倒猢狲散,严嵩倒台,胡宗宪的处境岌岌可危。到了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皇帝一纸令下:罢免职务,锁拿进京。于是,和他踢倒的前任张经、擒获的陈东叶麻一样,胡宗宪戴着沉甸甸的枷锁怀着无限感慨进了北京。不过,朱厚熜念其抗倭的功劳,最终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不过,胡宗宪的仕途戛然而止,回到了老家。

热衷权力的胡宗宪不甘心就此终老故里,后来在万寿节“献秘术十四”。献祥瑞是胡宗宪的绝招,献神龟、献白鹿、献灵芝,每次皇帝都是龙心大悦。这次也不例外,“帝大悦,将复用矣。”不料,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严嵩之子严世蕃以谋反罪被诛时,御史发现了两年前胡宗宪和严世蕃勾通的书信,于是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愤恨交加的胡宗宪自杀身亡,自杀前他愤然写下了绝笔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直到万历十七年,胡宗宪死后25年后才被朝廷平反, 追赠谥号为“襄懋”。谥文对他的高度评价,想必能让九泉下的胡宗宪瞑目:“竭十年徇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虽萋菲不免于后言,而孤忠已明于先代。”

3、喝人头酒、吃倭贼心的奇男子

胡宗宪之死,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时人多为他打抱不平,王世贞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新任首辅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当胡宗宪第一次被逮时,作为最受胡宗宪信赖和重用的将领,戚继光当即萌生解甲归田的念头。他对朋友哀叹:“胡公北辕,浙无知己。”后来在朋友的解劝下才重新振作起来。胡宗宪最大的罪名是厚结严嵩,为结好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但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胡宗宪的几个前任朱纨、王忬、张经、周琉都因为得罪严嵩,撤职的撤职,杀头的杀头,自身不保还谈何做事?明人张鼎的一席话道出了胡宗宪的两难:“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疆场之臣难言哉,盖千古蹈斯弊。”

胡宗宪的第二大罪名是贪污军饷。当时很多言官弹劾胡宗宪侵吞军饷,并赠他一个外号:“总督银山”。胡宗宪上疏自辩称:“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能成大谋。”这确实是实情,诱降王直、徐海时,胡宗宪“日费百余金。”比如为解桐乡之围,胡宗宪一次性就馈送徐海黄金千两,缯绮数十箱。说来讽刺的是,素有“贪”名的胡宗宪死时,“其家也几乎壁立。”而取代严嵩担任首辅的徐阶素有“廉”名,但私人田产却高达四十万亩之多。喝人头酒、吃倭贼心的奇男子,一代名将胡宗宪委实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太久太久。

标签: 明朝抗倭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冯保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典籍上是如何记载冯保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保,明朝,宦官

    冯保,深州人。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及帝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初,

  • 揭秘: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竟然成了顾命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冯保,明朝,宦官

    张居正、冯保,政治上有所建树,却过不了金钱关。惜哉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电视上的热播,引发了新一波追觅中国古史的高潮,不过这次是由“清史热”转变为了“明史热”。该剧中,除第一主角张居正而外,还有一个人物上镜率颇高,他便是大太监冯保。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此途在文化快餐化时代颇受青睐,但若能将艺术化

  • 冯保简介 历史上明朝太监冯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冯保,明朝

    在明朝这个时代中,出现了宦官掌权,与文官想抗衡的局面,而然这一情况在冯保身上得到了改变。那么明朝太监冯保握有权力的时候是怎么样做的的。最后,历史上的冯保又是怎么死的呢,武林军事为你来揭秘。冯保个人资料明朝中后期的几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个大臣经历多个皇帝的现象。太监冯保一生中就

  • 大太监冯保是忠是奸?冯保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冯保,太监,明朝

    冯保生平简介:有明一代,权势太监层出不穷,然而太监中也有忠有奸,其中的冯保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明代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

  • 名将李文忠是怎么死的?他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李文忠

    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1日,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在自己府邸“病死”,时年46岁。李文忠身份非同一般,他既是明朝排名第三开国武将,同时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但死前却有很多蹊跷之处,让后人不禁对他的死产生疑问,难道朱元璋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那么都有哪些疑

  • 明朝历史上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为何是个废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儿子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绝对是个牛人,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也就是一个处事不惊用兵如神的将领,曾以一千兵士,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军队,建国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当时和徐达常遇春等齐名,可惜他的儿子李景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政治上不合格,军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李文忠,开国名将,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

  • 王守仁很厉害吗?王守仁一生为何进不了内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因为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于政治上的成就,王阳明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还要更高。他开创的“杨明心学”,不仅仅是本国的影响很高,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孙中山曾经说过:“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

  • 王守仁是怎样的人?王守仁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首先说王守仁是军事家,他一生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以文官获武功,并且还因此封爵。王守仁

  • 正德帝借平定宁王游江南:刚离京王守仁已擒宁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正德,宁王,明朝,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让我们听南京大学博导程章灿讲讲明武宗在南京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吧。宁王造反,让武宗找到了南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