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佛王维一生重情重义,最后为何会皈依佛门?

诗佛王维一生重情重义,最后为何会皈依佛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1/5 2:43:0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维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唐朝盛产诗人文豪,他们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学风格,有着不一样的社会体验,笔下生出了不一样的诗词之花。被称为“诗佛”的王维经历了安史之乱,也承受了罪臣的耻辱,他用自己佛系的性格走过了一生。

王维的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祖辈都是有名的人物。他的爷爷是当时的大音乐家,为朝廷效力。父亲当时担任过较大的官职,然而不幸早早离世。母亲也是出身于大贵族家庭,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擅长绘画。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维有着优越的传承基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他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维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少年便已成名在外。家中有着音乐与绘画的氛围,王维从小耳濡目染也形成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为了科举考试,王维十分认真学习诗词歌赋,除此之外,他还兼修音乐与绘画。在他九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便挑起了养育孩子的重担。母亲懂得诗书,并且画画水平颇高,是王维的好老师。王维的母亲还信奉佛教,受母亲的影响,王维与兄弟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平时只吃素菜,不吃肉食。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们,王维的母亲带着他们来到了舅舅所在的县城,方便照应。王维虽早早丧父,但是过得依然属于上层人的生活。他生得高大威猛,气质淡雅,又博学多才,少年时期便已有了不小的名声。在他17岁时便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篇,这首诗词受到了众多文人的称赞。

有佳人相助,王维终于成功步入官场之中。在王维少年时期,他看到了别人中了进士,心里十分羡慕,便孤身前往长安寻找能举荐自己的人。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他都没有办法敲开达官贵人的大门,只能回到家中。在他十七岁时,王维再次与兄弟一起来到长安,再次尝试进士之路。这一次,王维的兄弟懂得人情世故,直接用贿赂一招,走进了歧王的大门。在歧王府中,王维把自己所作的诗篇给歧王看,歧王都连连称赞他。这一次王维在王公贵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常常出入各个王府。然而真正帮他踏入仕途的是玉真公主,王维生得十分英俊且多才多艺,公主对其是十分仰慕。在公主的推荐下,两年后的王维在京兆府考试中夺得状元,并开始了进士考试。经过两次进士考试,王维顺利进入了朝廷为官。

在他为官期间,明哲保身,专修佛道并结识了不少文人好友。他为官期间,奸臣李林甫作为宰相残害忠良,朝廷内外充满了腐败黑暗。王维从一开始还有有所失落,到后来的平静而惋惜。他在官场中圆滑处事,不追求高大政绩,不祈求升迁换任,也不想着辞职卸任,就是这种顺其自然的状态,不威胁权贵的利益,让他反而得到了越来越高的俸禄。他常常出入佛教之地,专修佛道,甚至生出了归隐的念头。他在官场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处理公务之余结交了不少的好友,如张九龄浩然,他们常常一起吟诗作赋。在孟浩然去世时,王维还为他写下了诗歌,抒发了对好友的思念。

因政治黑暗而又连累弟弟,心生悔恨之意,王维最终选择了皈依佛门。安史之乱爆发,经过多年的混乱后,唐朝最终收复长安与洛阳。朝局稳定后,决定惩戒做伪官的官员,而王维便是其中的一位。当时王维的弟弟平复有功,得到高升。为了给哥哥赎罪,弟弟决定放弃这个机会,以求得皇帝赦免哥哥。这件事让王维心中充满悔恨之意,他对于朝廷也无所追求,最终决定走入佛门,潜心修行,以洗清自己的罪孽。

在官场上明哲保身的王维,在感情生活上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妻子死后便也不再另娶他人。王维在迎娶妻子前曾与另一女子真心相爱,然而碍于母亲的意思,王维最终只能选择回家与崔氏成亲。日久生情,王维与妻子两人情趣相投,日子过得十分融洽。妻子对王维是百般体贴,温柔至极,王维心中也是十分感动。然而好景不长,妻子在生孩子时,因难产而死,王维非常伤心,此后三十多年也未曾再娶,这在当时社会是十分罕见的。

王维的诗歌就如同他那温润的性格一样,非常得安详宁静。面对乱世他并无过多抗争,经历苦痛后他选择一人皈依佛门,独自进行身心修行,以慰藉这世间的苦难,洗清自己的违心犯下的罪行。

标签: 王维唐朝

更多文章

  • 王维脍炙人口的《相思》,堪称千古名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维,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王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相思就像是古典诗词中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流淌至今。如先秦时期《诗经·郑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简直把相思者的爱而不得诠释得

  • 李白与王维同处一个时代又有共同好友,为何一生却毫无交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白,王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白与王维为何一生却毫无交游?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白与王维,这两人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是所谓的“年同甲子”。王维逝世于公元761年,然而隔年,李白也与世长辞。不止是生卒年,李白和王维的人生轨迹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交集,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一首诗文著作

  • 王维和李林甫关系如何?他真的是受李林甫的排挤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被罢相,大唐权柄落入李林甫手中。张九龄曾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所以王维深情地写诗相送。同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有人认为他是受了李林甫的排挤,但这种说法没任何凭据;况且监察御史这一官衔不算低,王维正是在任职期间写下大量意气风发的边塞诗,充满积极的入仕精神,怎么也

  • 王维到底有多乐观?这几句诗表达的淋漓尽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维

    佛系青年的祖宗是王维,他的“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意指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烦恼。同样是走到死胡同,诗人阮琪绝望大哭,陆游只等柳暗花明,而王维最淡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哪里迷路就在哪里躺会儿。王维最讨厌上班,认为同事间最虚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妻子死后终生未娶

  •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西施咏》原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维,《西施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西施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施咏作者: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西施咏鉴赏这是一

  • 唐朝诗人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原文、注释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唐朝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朝:王维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古诗简介《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从赵都督

  • 唐朝有才华会写诗是一种什么体验 王维死罪因为一首诗被免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写诗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写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王维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诗人,才华肯定是不差的,且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唐朝的诗人,特别是著名诗人,大多是带着一点浪漫主义思维,他们的政治能力普遍比较差,和作诗的才华是成反比的。就以王维而论,他九岁就在家乡成为知名神童,

  • 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和王维为何没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维,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维,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李白和王维这样两位有分量的诗人,为什么会没有交集?他们共同留下了上千首诗歌,却没有一首唱和之作,甚至在各种史料中,也没有两人同框的记载,他们仿佛生活在平行世界之中,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相当多的

  • 阳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阳关,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

  • 王维为何被称为“诗佛”?佛法对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维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生于公元7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