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最后结果怎么样?

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最后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4/1/21 2:37:05

李孝恭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大唐立国之后,李孝恭被任命为山南道抚慰大使,领兵经略巴蜀之地,打败朱粲之后,因为妥善处理了朱粲的余部,在当地留下了不错的名声,为后期成功招降三十多个州做了铺垫。

620年,平定天下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李孝恭也请求攻打江南的萧铣,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战船和士兵都已经集齐,621年,李孝恭以荆湘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带着副手李靖领十二路水路大军向江陵之地进发。

最初的战争极为顺利,让李孝恭生出了轻敌之心,等他们遭遇镇守清江的文士弘的时候,李孝恭和李靖关于进攻策略产生了分歧,李靖主张避其锋芒,寻找机会一举击破,而李孝恭主张直接进攻。

其结果就是李孝恭带兵进攻文士弘,让唐军吃了一个大败仗,所幸李靖果断找到了文士弘军队的弱点,反败为胜,缴获战船数百艘。

包括后面继续南下进攻江陵,唐军缴获的战船不计其数,但李孝恭并没有将这些战船占为己用,反而全部弃之于河中。这一反常的举动让很多将领看不懂,有人就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得舟当济吾用,弃之反资贼,奈何?”

将战利品占为己有是一种惯例,而李孝恭的这种行为自然让很多人看不懂。实际上,李孝恭是考虑到萧铣的势力地盘很大,如果有援兵到来,会将唐军置于不利地位,而弃船在一定程度上能故布疑阵,让援兵看不明白,自然会给唐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后来的事实也说明李孝恭的策略是极为得当的,江陵很快就被攻下,坐拥四十万兵力的萧铣被迫投降。李孝恭因功拜荆州大总管,自此“开置屯田,创立铜冶,百姓利焉。”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向南抚慰各州,相继有四十九州降唐,都归李孝恭统管。

623年,辅公祏发动叛乱,李孝恭奉命平叛,在犒赏大军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李孝恭命人取来一杯水,结果水变成了血水,这对于即将出征的士兵来说,通常是不吉利的,但是李孝恭不急不忙的说: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公祏恶积祸盈,今承庙算以致讨,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后征。”

这一番言论稳定了军心,而平叛也非常顺利,江南之地全部成为唐朝的地盘,李孝恭再次因功拜为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皆统摄之。”这样的影响力直追李世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江南的老大。

等战事结束之后,李孝恭在扬州修建府邸,设立哨所护卫自己,俨然是要常驻此地。就在这个时候,远在长安的李渊坐不住了,虽然李孝恭是他的侄子,但是难保不会生出什么心思,如果真有了那样的心思,真的就是一个大的祸患。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就上疏李渊说李孝恭有反心。李渊顺水推舟将李孝恭召回长安,然后命人彻查,李孝恭并没有想过要反,自然查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是李渊既然已经将他召回了,怎么可能还放他回去,这样的人必须放在自己身边才能安心,于是就在长安给李孝恭安排了一个职位,即宗正卿。

宗正卿是一个从三品的官职,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管理李唐宗室和外戚各项事务的长官。这自然和带兵打仗完全不搭边,手中也没有了任何兵权。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李孝恭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李孝恭本人倒也看得开,自从接下这个工作后,就与过去做了一个彻底的告别,工作之余,他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赶紧买了一百多个歌姬、舞女,然后在自己府中设置专门的场所,喝喝酒,听听歌,看看舞,生活休闲自在,仿佛过去那个征战沙场的人不是他似的。

在与外人交往的时候,他也“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完全没有居功自傲的神色,始终本本分分。李渊看到这样的李孝恭甚是安慰。只可惜李渊能防得了自己这个侄子,却没有防得了自己的亲儿子。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然后逼着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李孝恭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毫无兵权,自始至终都没有站队,也没有和谁过多接触,所以政变并没有波及他。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这个从兄也是挺看重的,让李孝恭做了礼部尚书。李孝恭越发的低调,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

“吾所居宅微为宏壮,非吾心也,当卖之,别营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殁之后。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640年,五十岁的李孝恭暴薨,李世民很是悲痛,追封其为司空、扬州都督。

李孝恭作为李唐宗室中战功赫赫的存在,虽然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但却能在李渊忌惮的时候迅速转换身份,不仅将兵权全部交出,做了宗正卿。更是为了让皇帝放心,选择了安逸、闲散甚至有些纵情声色的生活。

这未必是他的本心,但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远离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从而保全了自己。

标签: 李孝恭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孝恭一生战功赫赫,最后为何以谋反罪名被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李孝恭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烽烟不断,隋朝境内的各路群雄纷纷率领活不下去的群众反对暴政,天下局势动荡不已。李渊父子经过精心谋划,起兵反隋,成为反隋武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唐朝建国后,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七年,在平定各方割据

  • 凌霄阁二十四功臣排第二的李孝恭,到底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孝恭。历史上,说起李靖、徐茂公、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初唐名将,可谓家喻户晓,可是说起河间郡王李孝恭,知道的人却不多。可是,在凌霄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李靖排名第八,程咬金排名十九,李勣和秦叔宝则包揽最末端的两个位置,分列二十三和二十四

  • 李孝恭为什么要装疯卖傻?晚年痴迷音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每当一提起李孝恭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朝的历史中,玄武门之变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秦王将自己的对手都杀死了,不过小编看了资料,发现李世民不只有李建成一位兄长,他还有一名哥哥。这人没有被李世民杀掉,反而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不得不说来头不小。今天就来个大

  • 李孝恭:唐初最厉害的王爷,凌烟阁第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孝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王爷,名叫李孝恭,后来的凌烟阁第二人。1.李孝恭的出身如果按辈分来算,李孝恭应该喊李渊一声堂叔,喊李世民一声堂弟。说起来,李孝恭和李渊家的这个关系,还真不算远。大家都知道,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

  • 解密:默默无名的李孝恭为何能排在第二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说到李孝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那些跟随自己多年,为唐朝建立丰功伟绩的大臣,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于凌烟阁挂起了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过从这些功臣的排名中我们不免看出,大唐的军神李靖竟然排在了第八名,而默默

  • 李孝恭有什么丰功伟绩?唐朝首屈一指的开国功臣,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孝恭有什么丰功伟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初年,说到李氏宗亲中的佼佼者,李孝恭绝对首屈一指。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曾经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李孝恭是仅次于李世民的开国二号人物,此人之功绩,甚至可以和唐初名将李靖相提并论。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族侄,太宗

  • 李孝恭是什么身份?凌烟阁功臣当中唯一的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孝恭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贞观时期凌烟阁所陈列的二十四功臣当中,李孝恭的画像历历在目,他作为皇室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功臣行列的宗室大将。那么,李孝恭有什么样的功绩?他又是因何原因而进入功臣行列的?李孝恭是隋末唐初的名将,他是隋朝右领

  • 李孝恭凌烟阁为什么会排名第二?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存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孝恭战绩远不如李靖,也没有什么名气,凭啥在凌烟阁排第二?贞观十七年,天下已经基本平定,贞观盛世的雏形也显现了出来。李世民为了纪念那些当年一起打下天下和开创盛世的功臣们,因此将他们的画像供奉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二功臣。在

  • 李孝恭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玄武门之变谁也不帮也备受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孝恭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而且比李世民大,所以李孝恭就是李世民的堂哥,光凭这个关系,就足以说明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李孝恭听起来并没有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恭那样的出名,却能排在凌烟阁功臣的第二位,只是因为

  • 唐朝宗室李孝恭,战功赫赫却为人低调,逍遥富贵的度过了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孝恭

    你们知道李孝恭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家一说到唐太宗李世民,肯定就有非常多的话说。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君,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古代王朝非常少见的盛世。他为后来整个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当然也有人会说李世民天性凉薄,因为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手段非常的不光彩。他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