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李白之静夜思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唐代李白之静夜思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28 更新时间:2024/1/26 2:43:35

静夜思,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标签: 唐代静夜思

更多文章

  • 唐代李白之怨情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怨情

    怨情,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颦 一作: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

  • 唐代李白之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

  • 唐代李白之早发白帝城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

  • 李白为什么能够逍遥自在的游山玩水,他的钱是从哪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白,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唐代“诗仙”李白,一生只工作了四年,却依旧有钱游山玩水,这是为何?难道他是一个富二代?关于他有钱到处玩的原因,有三种说法。历史记载,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祖籍是甘肃天水,而他的家世家族却是一个迷。他5岁时便能朗读唐朝小学的识字课本。15岁时

  • 唐诗听蜀僧濬弹琴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濬弹琴,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

  • 唐诗夜泊牛渚怀古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

  • 唐诗渡荆门送别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

  • 唐诗送友人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送友人

    送友人,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

  • 李白大半辈子都在旅游 李白的钱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白

    对李白的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时的社会,以文为傲,有才华就可以以名气赚钱。就如现在的明星,人家在镜头前漏下脸就是钱。以前游山玩水不收门票,吃的住的很便宜,看看电影里面住店都是“老板,来间上房”。俗话说:投对了简历,可以获得一份好工作,投对了胎可以不用工作

  • 得知好友不幸,李白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唐朝

    我们都知道,古代时的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进入朝廷做官,所以就算这些文人们数次参加科举都不中,也仍旧坚持到垂垂老矣,大有一种不中榜誓不罢休的架势。但实际上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在朝为官并不意味着青云直上,相反,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到贬谪,这是许多诗人们都有的共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