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出色的将军张弘范为何背叛南宋投靠元朝

揭秘出色的将军张弘范为何背叛南宋投靠元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3/12/6 9:51:32

张弘范是中国古代十分有名的一位人物,据说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军,而且身世也比较显赫,既然是将军那么就一定会征战沙场,那么到底张弘范是什么人呢?

张弘范是什么人这个问题要从他出生那年也就是公元1280年可以说起,张弘范字号仲畴,他的父亲张柔是蒙古统治时期有名的军阀,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渐渐成长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有志青年,他的诗集被后人整理出来也就是今天的《淮阳集》,而他展露军事管理的才华则体现在中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262年。

山东地区发生了兵变事件,张弘范随父亲张柔一起奉命出兵讨伐,期间身先士卒多次获得战役的胜利,体恤士兵赏罚分明得到很多手下的爱戴,后来得到忽必烈的赏识,提拔他做了顺天路管民总管,甚至把金虎符交给了他。在公元1569年的时候,张弘范跟随丞相伯颜攻打宋朝,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得战争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却是张弘范俘获了宋朝大臣文天祥,他感慨于文天祥不屈的正气待之以礼。后来张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一份劝降信件,文天祥提笔写下路过零丁洋的感慨,正是那篇千古绝唱过零丁洋。张弘范和文天祥虽是对立的,但是胸中气节和人格却是一致的。

张弘范是什么人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他对待文天祥的态度里看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顺应历史的洪流为全国统一做出了贡献,这是值得肯定的。

张弘范 汉奸

张弘范作为一名汉族人,出生在南宋时期,但最后却为少数民族元朝做事。他在元朝做事是可以接受的,可他确实是灭掉了南宋的领军人物,也正因为这个行为使得张范被称为是南宋的汉奸。那么张弘范的汉奸这一称号具体是怎么得来的呢?

张弘范之所以和汉奸这个称号有联系,主要一点就是因为他是一位汉族人,原本是在南宋做事的,可是最后却加入了元朝,并帮助元朝打败了南宋,从这个角度讲,南宋的灭亡与张弘范带领军队攻打南宋军队这一行为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为离开了自己所属的民族而投奔到元朝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张弘范身上就多了一个汉奸的称号。张弘范作为一个汉族人,他代表元朝灭掉了南宋,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汉族王朝被外族所打败。

张弘范在灭掉南宋后,他还在一块巨石上刻下了一行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大将军张弘范亲自灭掉了南宋王朝。这种行为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张弘范如此高调的行为使得南宋人民对他的愤怒之情更为高涨。他作为一个汉族人投奔到元朝当中,对于南宋人民来说已经对他很不满了,再加上这次灭掉南宋后刻字的行为,南宋民众对他更是愤恨。他在民众心里留下的汉奸的形象更为深刻了,而且永远也不能抹掉。因为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还是很大的,张弘范大张旗鼓的为元朝做事这当然是南宋民众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张弘范被称为是南宋的汉奸。

张弘范的儿子

张弘范的儿子名叫张珪。在父亲张弘范的教育下,张珪从小就有了超乎常人的本领以及志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十分擅长射箭,而且每次都能射的很准。有一次,张珪在跟随父亲走路的途中,经过一片森林,可凑巧的是从森林里跑出来一只老虎,而张珪根本没有被这只老虎吓住,他拿着箭朝着老虎的方向射去,而且成功射中了老虎的喉咙,张珪成功除掉了老虎,这使得随行的人都开始夸赞张珪。

在张弘范的儿子张珪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管理朝廷上的一些事务。之后便升到了大将军的职位,他身上带着父亲赐给他的虎符,这就意味着他掌握了父亲军队的大权。由此可见,张珪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否则父亲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张珪。可是没过多久,张弘范就去世了,在张珪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后,他自己深知自己资质还没有达到能够很好的管理全方面的事务,便请教身边之前跟随父亲的将领,张珪希望他们能够辅佐自己来处理政务。

在张珪把地方的盗贼问题处理掉后,他被重用担任枢密副使的职位。虽然当时皇帝身边的侍从却说张珪还年轻着呢,不要这么着急的就给他这么大的官职,可以先试用,要是有才再升官也不迟,可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皇帝觉得张珪父辈对朝廷的贡献是极大的,现在他儿子得到这样一个职位是很应该的。当然张珪在他的职位上也是尽心尽责,对家乡百姓更是十分关心。

更多文章

  • 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作品鉴赏 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赵孟頫换茶的绢本作品,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是国画、书法合璧之作,堪称珠联璧合,双美并现,《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描绘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写般若经与和尚换茶的故事。画面内容此图

  • 揭秘: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管道升与丈夫赵孟頫的神仙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道升,元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管道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管道升(1262年—1319年),字仲姬,浙江德清茅山(今浙江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管道升自幼才资过人,聪明慧敏,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可谓有着极高的天赋

  • 赵孟頫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孟頫,元朝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的著名文人。赵孟頫出生于宝祐二年,是宋太宗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系子孙,祖辈祖辈都是宋朝的权贵。这样显赫的地位与身份并没有给他的仕途添彩,反而令他的一生都受到限制与束缚,因为他出生在南宋快要灭亡之际。正值青年的赵孟頫,他的政治生涯还没来得

  • 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

    元朝的疆域之广一直令人艳羡,但是相对于满清的统治能力其却相差甚远,同样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仅仅持续了97年,而满清国祚却差不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二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不过尽管元朝统治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不少汉人忠于它的,其中一个名为陈友定的人就始终对元室不离不弃。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此

  • 同为宁死不屈的一代忠臣,为何文天祥能被世人谨记,而陈友定却无人知晓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文天祥

    公元945年,正值五代乱世。一位名叫刘琼的将军驰援末代“闽王”——天德帝王延政,抵达将乐县时,听说王延政已在建瓯投降了南唐。一时间,国破,无主,士兵们要拥立刘将军为王,但是,“琼义不肯受,自刎死” (《十国春秋"闽七"列传》)。过了423年,已是元末明初,一个名叫陈宗海的将军从将乐赶赴南平。他听说父

  • 元末名将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定,元朝

    说到陈友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朱元璋率领群雄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之后,再派汤和、廖永忠南下征讨福建的陈友定。陈友定,字国安,福清人,本是穷困农民,十分豪气,乡里人对他十分畏服,史书上记载:“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元朝末年,朝

  • 山西稷山县姚天福神道碑的来历 铁面御史”姚天福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著名的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写。元统元年(1333年)元顺帝诏命为姚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碑中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所劾治的皆是权奸强酷之吏”的事迹。此碑在1984年由稷山博物馆移至青龙寺。青龙寺位于稷山县西十里

  • 姚天福是哪里人?元朝“包青天”姚天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

  • 吴澄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说上的行走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澄,元朝

    美国垮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鲁亚克有一部名作叫《在路上》。在路上,可以引申为一个文化命题。打开中国文化史,在路上的文化苦旅者屡见不鲜,最早的儒家创始人孔丘先生就是一个行走在路上的学人,他的学说、主张、见解、一路形成,一路阐述,一路讲学,一路传播。从孔子开始,为学在路上,就有历代学者挥汗如雨,奔走

  • 元代吴澄简介,人物生平介绍,与许衡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吴澄

    早年生活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