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霸主帐下都是“猛将如云”,成吉思汗手下为何无叛将?

古代帝王霸主帐下都是“猛将如云”,成吉思汗手下为何无叛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43 更新时间:2024/1/19 18:36:1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成吉思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他打创造了让人惊叹的丰功伟绩,成吉思汗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整个大漠草原全部统一于他的旗帜之下,无论战争的胜负,他的帐下却是从无叛将。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帝王霸主帐下无不“猛将如云”,论部下的忠诚程度,却没有一位君王能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成吉思汗宽仁大度,很有容人之量。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非常关心自己的手下,在胜利的时候不忘犒赏其功勋,在艰难的时候他能够珍惜其性命,关心其疾苦,这一点上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他立足的根本。古尔汗札木合铁木真在统一草原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之一,因其部众为铁木真所夺,于是纠集了十三部三万之众向铁木真进攻,双方接战于答阑巴勒主惕,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冀之战”。此次会战,札木合可谓虽胜犹败,他在战争初期已经获得胜利的情况下,居然得意忘形地竖起了72口大锅,活活煮死了自己手下那些投靠了铁木真的部众。而当他战败之时,却仍不改其贪财劫掠的本性,甚至连自己的盟友也格抢勿论。如此昏聩的演出使他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手下大批将士叛逃到了铁木真一方(其中较有影响的就有44人,当中23人成了蒙古国的开国元勋),反而快速地增强了铁木真的实力。此外如泰赤乌等部,也是当时蒙古草原较具实力的大部族,但其首领也与札木合如出一辙,经常劫掠其兄弟部众昭烈部,其结果只能是民心丧尽。

与此同时铁木真忠诚与宽厚的名声也在草原上悄悄传播开来,人们口耳相传着:铁木真汗“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真吾主也!”称赞“他是一个知道如何享有国家、供养战士和能够在他的‘兀鲁斯’维持良好秩序的人!”并且人们还看到只要在铁木真的带领之下,就能不断地获取战争的胜利,得到更多牲畜、奴隶和财富。铁木真的好名声吸引着各类人才如百川归海一般向他的帐下汇聚。

第二,成吉思汗尚能重德,胸怀宽广。成吉思汗用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任人唯贤,他打破了原有旧贵族的用人界限,不分阶层、种族,只看实际才能来选拔人才。依据如此标准来选拔人才,就大大扩大了选择的范围,为那些出身低微、原来被人看不起的下层精英提供了进身之路。为那些出身低微原来被人看不起的下层精英提供了进身之路。比如被成吉思汗视作心腹将领的就有来自底层的牧马者巴歹和乞失里黑,牧羊者迭该,木匠古出古等人。而最能印证成吉思汗唯才是举用人标准的例子便是成吉思汗对者别的发掘与任用。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之前是铁木真敌族泰亦赤兀惕秃答首领的部属,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阔亦田之战当中,哲别一箭射中了铁木真的脖子,几乎要了他的性命。铁木真在获胜之后,向战俘寻问射伤自己的人是谁,者别坦然出来承认射杀之事,并且表示:“若汗欲惩罚吾而赐吾死,敢请遗污一掌之地。若汗思赦吾,则愿效命汗前,为汗冲锋陷阵,横断彼深水,粉碎彼黑石而冲之!”

第三,成吉思汗赏罚严明,爱才如命,贤才是国家之瑰宝,是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关乎国运的盛衰兴亡,成吉思汗深谙这个道理,穷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招募聚集着人才。并且,他非常珍惜部下的生命,战斗之前总是详细的部署计划,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他对战前的准备工作总是要求得格外细致,并且总是亲临前线,指导兵士作战。成吉思汗对将士性命的重视集中体现在两条特殊的军规之上,其一,战场上不得遗弃伤员,否则该小队的官兵全部处死;其二,如果十人小队中有一个同伴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他人不去抢救,那么该小队成员全部处死。如此规定,一方面可以使士兵同生死共患难,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保障了士兵的生命,提高了战场上士兵的存活率。此外成吉思汗还明确提出:“只有自己能知道这种饥渴并据以推知别人的情况,只有在行军时能考虑到不让军队饥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担任首长。”他把能否爱护兵士作为考察提拔将领的一项指标。他自己更是率先亲力亲为,在战斗中如果有将士受伤,他常常“亲付以善药,留处帐中”。成吉思汗对将士的这种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护,在将士们的心中转化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使得将士们在沙场之上能够个个奋勇争先而无后顾之忧。

成吉思汗对人才的爱护还体现在他对待功臣的态度上,每战之后对于立功将士他总是能够积极地进行奖赏,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恩惠总是牢牢地记在心上,比如在阔亦田战争中,成吉思汗脖颈受伤后流血不止,晕迷不醒,是者勒篾用口将淤血一口一口吸吮出来,待半夜成吉思汗醒来后,饥渴难耐,又是者勒篾赤着身子,潜入敌营,偷回一壶马奶酒为他解了渴,从而保住了性命。成吉思汗感动地历数者勒篾对自己的恩情:“以前我被三姓蔑尔乞惕所迫,他们围绕不儿罕山搜查三遍,是你救了我的性命。如今又口吮我的淤血,救了我的性命,在慌乱中舍命到敌人那里寻取马奶,搭救我的性命,这三次大恩,我永远不会忘记”。之后成吉思汗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终生保持着同者勒篾的情谊,建国之后封他为千户那颜,并赐其九罪而不罚的特权。

当然,在作战时,作为军事领袖的成吉思汗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他勇武的行为让士兵很是佩服,集合这几大优点的成吉思汗,自然而然会聚集起民心,受到部下的爱戴,所以,他戎马一生,手下却是没有一个叛将。

标签: 成吉思汗蒙古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灭金大计是什么样的?他死前是如何嘱咐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吉思汗,宋朝

    成吉思汗的灭金大计是什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成吉思汗去世的时间是公元1227年8月,这个时间点刚好是蒙古军攻灭西夏的前夕。成吉思汗尽管之前对西夏用过几次兵,但每次都有点虎头蛇尾,没有将西夏连根铲除。西夏接连被蒙古暴揍,心理防线几近崩溃,只好纳女请和,表

  •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贾似道是忠是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贾似道,南宋

    《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况且《元史》里也记载了在鄂州之战后期,忽必烈曾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身为南宋守将的贾似道:“彼守城者只一士

  • 忽必烈的称霸海洋的迷梦:举兵远征东南亚诸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忽必烈,称霸海洋,远征东南亚,

    忽必烈不仅要在陆地上称霸,而且还要称霸海洋,他派人从海路进军占城、爪哇,但是他的侵略招到痛击,得不偿失。元朝灭亡南宋后,曾封占城王为郡王。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忽必烈命唆都在占城设置行省,进行统治。1282年(至元十九年),忽必烈以占城王子补的扣押元代派往暹国、马八儿国使者为由,发兵攻打占城。

  •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选择先消灭大理再灭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大理,南宋,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

  • 为何忽必烈违背成吉思汗遗志将佛教立为国教?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宗教,成吉思汗,

    元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而活跃的朝代,一度将中国的边疆拓展到北海、鄂毕河一带。而这时期的宗教也在碰撞中进行着融合。说起元朝的宗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元朝历代君主皆崇佛教,但元朝初期的宗教政策却是兼收并蓄,不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皆是照单全收,并未打压某一家。成吉思汗就曾亲近过佛教的海云禅师和道教的丘处

  • 忽必烈为何从亲近儒臣转变为宠信能搜刮的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元朝,官场,

    泰极否来。南宋政权终得消灭,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

  • 专家:河北邢台是忽必烈“采行汉法”治国试验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元朝,汉法,

    中国元史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王晓欣日前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的大元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上表示,河北邢台是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实行汉法的第一块试验田。“如果说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草原帝国变成了传统中原王朝,那么关键性的一步是在忽必烈作藩王的时候从邢台开始的。”王晓欣说,从忽必烈开始,统治者采行汉法,其中有

  • 历史上的今天2月18日 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忽必烈

    1294年2月18日 (甲午年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在722年前的今天,1294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距今801年)-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

  • 揭秘忽必烈有足够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攻打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

    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蒙古国,也就是日后进军中原的元朝。当时除了蒙古国外,中原上还有一个国家南宋,当时的南宋偏安于一隅,国力逐年衰减,而蒙古国却是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大地,希望有一天能够占领中原地区。为此,蒙古国一直都在谋划着进攻南宋的战略。说到蒙

  • 解密:美食涮羊肉的发明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食,涮羊肉,忽必烈,

    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