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为什么能坐上皇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才是继承者?

忽必烈为什么能坐上皇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才是继承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74 更新时间:2024/1/19 23:41:52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忽必烈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元朝的开朝之君忽必烈,从一路夺取大汗之位的经历来看,跟他的后来者“朱棣”一样都是得位不正的嫌疑。蒙古帝国自铁木真传为,被蒙古各大首领认同的最后一任大汗叫做蒙哥,是铁木真的孙子。在年轻时的历练阶段,曾攻入欧洲的古罗斯之地,是位骁勇善战的蒙古武士。

不过他并未逃脱自己的宿命,当其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力争灭掉大理国和南宋之时,他的丧钟悄然敲响了。1259年死于四川东钓鱼山,成为南宋间接击杀的最高级蒙古武士。

而由于蒙哥,实在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就这么死在了四川,他并没有精心为自己培养明确的接班人,而这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大大的伏笔。

按照蒙古的传统,作为守住大本营的大汗子弟,将是默认的接班人,所以当时没有四处出征,在蒙古帝国大本营哈拉和林坐镇的阿里不哥,被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公认为了蒙哥的接班人。

不过阿里不哥的位置不好做,蒙哥在1251年7月1日,曾任命了一位漠南大总管忽必烈,这人几乎治理者所有的蒙古下属原“汉”帝国的土地。

忽必烈还在自己的执政过程之中,极力拉拢汉族读书人,获得了汉族的士大夫阶层认同,被称为了“儒教大宗师”。忽必烈由此也成为了蒙古各路势力中“最大的异类”。同时因为跟汉人关系搞得好,在忽必烈治理下的土地,相对其他蒙古版图很少出现暴力,粮食生产也得以恢复,使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最有实力的武士。

跟忽必烈完全相反的是,阿里不哥这个作为要坐上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人,在言语中对汉人与汉族文化表现出了不满,他不认同上述文化,认为蒙古人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所以当蒙哥一死,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被剥削,汉族的士大夫阶层,是卖命地为忽必烈吆喝,并在行动战略上,提供全套的智囊支持。

其中在汉人加持下,忽必烈用的最妙的是“先发制人”,既然蒙古王公已经私下不承认忽必烈继承大权,那就在阿里不哥还未登基前,自己先登基,以先手,解决自己慢一步的问题。

1260年春天忽必烈召开库里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在自己完全掌控的势力范围,使自己有了合法性。弄得阿里不哥只能连忙登基,不过因为后发,他失去了谴责忽必烈不合法的理由。

此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展开了短兵相接,为了谁是合法的登基之人,杀得不可开交。由于双方用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蒙古士兵,所以在对抗中,进攻元素打了个平手。

在后勤方面阿里不哥要弱很多,汉人的帮助下,忽必烈的士兵,用完善的后勤,每一个都吃得饱饱的。而阿里不哥因为手中汉地少,打砸抢烧依旧是重要的后勤来源。

而这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阿里不哥始终难以赢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领袖是野蛮人。

至于遭蒙古王爷集体反对,忽必烈凭什么,坐稳了“帝位”,最核心的一点即忽必烈更早的明白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是另一回事,收民心是作为统治者的基础、打砸抢烧的日子始终不是办法。

标签: 元朝阿里不哥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为何要讨伐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呢?最后结果又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忽必烈

    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蒙古帝国大汗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叙利

  • 阿里不哥到底输在忽必烈什么地方 这事情得从忽必烈经历说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阿里不哥,忽必烈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蒙古铁骑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

  • 蒙古贵族阿里不哥生平简介,阿里不哥时被忽必烈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阿里不哥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

  • 白朴是哪一个朝代的?白朴的文学创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朴,元朝,元曲家

    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种类,而白朴也在中国元杂剧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代表作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等等。白朴出

  • 元曲四大作家之白朴简介:曲题材多出自于历史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

  •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白朴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朴

  • 南国“苏武”郝经: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郝经

    郝经是谁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博大精深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纵观中国各朝代,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当属中国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文人政客,他们不但在诗词上佳作如林,更是在政治上大有建树。虽然唐、宋两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在元朝也有着不少

  • 元朝“苏武”郝经:被南宋扣押16年不变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苏武”郝经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博大精深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纵观中国各朝代,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当属中国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文人政客,他们不但在诗词上佳作如林,更是在政治上大有建树。虽然唐、宋两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在元朝也有着不少的著名文

  • 南国“苏武”郝经:堪称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国“苏武”郝经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博大精深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纵观中国各朝代,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当属中国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文人政客,他们不但在诗词上佳作如林,更是在政治上大有建树。虽然唐、宋两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在元朝也有着不少的著名文

  • 郝经:宋末元初著名大儒,曾被扣押16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郝经,宋朝

    你们知道郝经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宋末元初著名大儒。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