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1/9 12:02:08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用权术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胡宗宪主动与赵文华结交;又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赵文华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张经与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左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任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渐直福建军务。三十五年诱降并歼灭了倭寇的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部。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其为“严党”而入狱。在狱中愤然-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四十四年瘐死狱中。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明史》有传。

步入仕途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既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发展宏图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平息倭患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二批使臣前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他儿子和他因此也较贪。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

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为其平反,追谥襄懋。

标签: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

更多文章

  • 明代抗倭功臣胡宗宪的权力有多大?古今只此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你真的了解胡宗宪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随着《大明王朝1566》《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热播,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也逐渐走入大众的眼帘中。他为了抗倭大业,违心依附于严党,因此导致他声名不佳;甚至他麾下的俞大猷、戚继光声名皆在其上。其实,胡宗宪在总督东南数省的岁月中,作为最高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会投靠魏忠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的斗争是很残酷的,许多人可能本身立过大功,做过许多对百姓有好处的事,但是因为他们投靠的人倒台了,因此就会被人打压。今天我们要说的胡宗宪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来是抗倭名将,剿灭了许多海盗,让沿海的百姓过上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的一生是怎样的?胡宗宪经历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宗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过《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朋友都知道,戚继光虽然刚正不阿,但他出仕于嘉靖,那时正是严党的天下,若不依从严党,不论才能多大都无用武之地,甚至被杀。比如不依附严党却大败过倭寇的南方督抚朱纨、张经最终都是因得罪严党而身首异处。戚继光能在剿倭

  • 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和冯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明朝的太监确实牛,不过大多名声不太好。冯保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恶名,但总的来说,他是明朝难得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推行,冯保是幕后功臣。所以,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明朝的权力结构与冯保的地位明朝的权

  • 冯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太监 为何连皇帝都有些畏惧这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

    对明朝太监冯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从来不乏权倾朝野的宦官,他们站在离天子最近的位置,借着便利条件迅速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此时,早已无法尽人事的太监们无法追求寻常人的生活,只能将目标瞄向财富和权力,明朝太监冯保就是其中典型。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

  •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文忠,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文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

  •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怎样的?包括了哪两方面的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说到王阳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心”思、禅宗的“

  • 王守仁的故里是哪里?他到底是绍兴府余姚人,还是宁波市余姚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守仁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王守仁是驰名中外的名人,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王守仁小时候曾经叫王云,为什么会改名守仁呢?王守仁之所以取名云跟王守仁出生的时候异象有关。王守仁的母

  • 王守仁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 王守仁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王守仁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守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朱见深)十七年(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编修。弘治中(朱佑樘),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幄时间最长,孝宗(朱佑樘)很眷恋他。李广受世

  • 李如松指挥的抗倭援朝战役是什么结果?让他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明朝

    李如松指挥的抗倭援朝战役是什么结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明朝是我们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我们都知道明朝非常有骨气,这源自于他们军队战斗力给予了他们强大的自信心,明朝和汉朝差不多,都是战斗力保持非常持久的军队,从开国到亡国军队都很能打,横扫蒙古铁骑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