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刘备本来可以避免惨败的 刘备究竟犯下了哪些失误

夷陵之战刘备本来可以避免惨败的 刘备究竟犯下了哪些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3/12/29 1:34:1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夷陵之战刘备孙权兵力相当,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刘备大军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这种结果在三国时期还是比较少见的。况且当时正处蜀汉鼎盛时期,刘备伐吴的决心也让部队的士气达到鼎盛,为何结果却是一边倒呢?这就要看看刘备在夷陵之战上究竟犯下哪些失误了。其实刘备统病的能力和经验不输蜀汉任何一人,出现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刘备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才会一步步主动踏入敌方的陷阱。

一意孤行

刘备登上帝位之后,为了报仇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坚持要出兵伐吴。《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记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刘备力主伐吴在蜀国内部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就连诸葛亮也不赞同刘备出兵伐吴,可惜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面对群臣的劝谏他仍然下定了伐吴的决心。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刘备出兵伐吴时,孙权已经表示出了服软的迹象。然而刘备却拒绝和孙权谈判表示出和东吴势不两立的态度,这显然是刘备一意孤行的另一种表现。当时以蜀国的实力是没法灭掉吴国的,就算刘备后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吴、蜀两国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的。此时对于刘备来说最佳的策略是一边出兵一边和东吴谈判,以大兵压境迫使吴国在谈判桌上妥协。而刘备却让吴国断绝了和蜀国讲和的念头,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理智的。

急于求胜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在用兵方面就表现出了急于求胜的一面。《三国志 蜀书

黄权传》记载: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刘备出兵伐吴时,蜀国将军黄权认为蜀军从水上行军前进容易后退难。于是黄权便自告奋勇率水军为先锋替刘备御敌,而刘备不仅没有遵从他的意见反而将他调到了江北用于防范魏国的军队。刘备的想法是自己率大军寻找吴国主力决战。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记载: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刘备为了引诱吴国出战曾派大将吴班率数千人向吴军挑战,他则带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中等待吴军上当。可惜吴国统帅陆逊识破了刘备的计谋坚守不出,刘备求战不得只得将伏兵撤走。刘备急于求胜却求战不得,这给蜀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分兵作战

夷陵之战初期,刘备率领蜀军打的很顺畅。蜀军向吴国占据的地区推进了五、六百里,后来陆逊命令吴军坚守不出更是让刘备误认为吴军怯战。刘备对吴军的误判让他犯了致命的军事错误,那就是分兵作战。《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起初,刘备从蜀国出兵是水陆并进。后来刘备干脆命令水军同步军一同上岸扎营,蜀军被分为了四十多营连营七百余里。

《三国志 魏书

文帝纪》记载: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魏国皇帝曹丕在听说刘备分兵作战连营七百余里时也惊讶地认为刘备此举是在自取灭亡。《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记载: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刘备分兵作战连营数百里的疯狂之举,令陆逊找到了破敌之策。陆逊当初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忌惮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此时刘备没有分兵水军、步军的战斗力都令陆逊担忧。现在刘备不仅让水军上岸扎营还将军队分为四十多营,他的这种自我削弱战斗力的作法让陆逊有了必胜的把握。因此陆逊才敢给孙权吃定心丸让他不要为刘备伐吴而担忧。

标签: 刘备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王平汉中一战以少胜多 3万人干掉20万魏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汉,王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平以少胜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汉末年,渐成三国鼎立局面,魏蜀吴平分天下,当然刘备的起步是比魏国和蜀国都晚一些,但是在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的实力就开迅速的扩大,开始能和魏国和吴国抗衡。但是在刘备死后,刘禅对诸葛亮有防备,不信任他,使得诸葛亮

  • 历史上没有污点的皇帝 死后1400多年里还有人为他守陵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杨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隋文帝杨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中国皇帝,大家肯定首先提到秦始皇。他的确是中国历史唯一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人物,但是他劳民伤财不受百姓爱戴。而下面介绍的这位皇帝,他也是开国皇帝,他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福泽万世垂则后人。他在世的时候深受百姓爱戴,去世了1

  • 他本来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平凡王爷 结果突然之间就坐上了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刘恒

    还不知道:刘恒的皇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这样一个王爷,他从生下来就是皇帝最不喜欢的儿子,兄弟众多且排行中间,他的母亲出身卑微、不受皇帝宠幸,甚至数年难以见到皇帝一面。他年仅7岁就被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地方为王,只有母亲和他一起、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十六年,

  • 努尔哈赤的兄弟是开拓领土的功臣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凄惨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的兄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努尔哈赤在对外征战时,对内部的团队建设也丝毫没有放松。为了集中权力,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发生争斗。舒尔哈齐是清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第三子,与努尔哈赤同为喜塔拉氏所生。他五岁时,努尔哈赤九岁,母亲去世,兄弟两同甘共苦;在打江山的

  • 朱元璋传孙子也不传位给朱棣,因为他是庶出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明朝

    对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来朱明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是定了的,那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话说朱标生而聪慧,朱元璋在他小时候就对其抱有很大期望,聘请了宋濂等一批大儒作为朱标的老师。朱标也不负众望,长大后温文尔雅,甚得民心,颇有帝王之风,可惜天不假年,朱标中年早

  • 康熙靠火炮打败噶尔丹,为什么不大大发展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他刚在南方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又到北方“三征噶尔丹”;在这期间,朝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汉官名叫“戴梓”,他发明了“子母炮”也称“冲天炮”,对战事起了很大帮助;康熙皇帝也十分肯定大炮的作用;可是

  • 刘子鸾:历史上最惨的皇帝,9岁就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子鸾,南北朝

    对刘子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似乎身在帝王之家,总是要于民间多有不同,例如在民间以及官宦之家,如果你兄弟姐妹众多,一家人总是能够和和睦睦、热热闹闹的,在外人看来,就是天伦之乐。可是,如果你身在帝王之间,身边的兄弟姐妹众多,则

  • 庄静皇贵妃和慈禧同时进宫,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庄静皇贵妃,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庄静皇贵妃。庄静皇贵妃是他他拉氏,很多人都说她是满洲正红旗,不过这种说法一直没有被证实,但是能够被皇帝纳入后宫,这就说明她的家世应该是不错的,家里应该有在朝廷为官的人。据历史记载,在咸丰二年的时候,15岁的咸丰皇帝举行了属于他的第一次选秀,在这次选秀中,他他

  • 齐国大臣田乞,隐忍数十载篡夺王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田乞,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田乞。田乞,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大臣。他生于公元前427年,齐景公在位时期,田乞开始步入齐国的官场。由于田乞的父亲是齐国的公卿,作为官二代的田乞,一步入官场就被任命为大夫,主管齐国的赋税征收工作。和父亲田无宇不同的是,田乞为人处世十分的狡黠,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

  • 曹操去世后曹彰拥兵10万,他是对帝位没兴趣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彰,三国

    你真的了解曹彰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首先来说曹彰志向不在不同。对于曹彰,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意思是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打战从来都是冲锋在前,勇往无前的。其实说白了,曹彰就是一介武夫,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