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什么会被刘禅猜忌?费祎遇刺的背后是什么?

姜维为什么会被刘禅猜忌?费祎遇刺的背后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2/9 2:52:36

姜维为什么会被刘禅猜忌?费祎遇刺的背后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病逝以后,蜀国内部也不像之前那样团结了。刘禅为了收紧权力,废除了丞相之位,意思就是防止朝中有第二个诸葛亮出现。而此前实施的北伐计划也遭到阻挠,只有姜维坚持带兵北伐。但因迟迟见不到成效,导致朝中有人说姜维此番其实是另有目的,因此被刘禅所猜忌。此后姜维便一直得不到刘禅的理解,又怕回朝会遭到陷害因此只能在外屯兵。不过刘禅不信任姜维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会是什么呢?

在波云诡谲的三国时代,无数将星谋臣被命运均分撒在了魏蜀吴三国之中。而作为小说正统中的蜀汉集团,其一举一动也难免会收到众多读者的注目。若只论国力而言,蜀汉集团也无疑是实力最弱小的一家。

对此,蜀相诸葛亮不是不明白,但他忠心为主的念头,却始终未变。在诸葛亮晚年,他开始考虑起了接班人。“好论军计”的马谡,“战功卓著”的魏延,都曾是他考虑的目标。不过,在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北伐之后,马谡失街亭被斩,魏延又表现出了冒险精神。如此一来,谨慎的诸葛亮只得另寻他人。值此期间,魏国降将姜维的亮眼表现,却成功吸引到了诸葛亮。前者用兵不仅谨慎灵活,而且还能精准把握到敌军动向。这让苦苦寻找接班人的诸葛亮,也好像是看到了希望。

而姜维在此之后的表现,也确实没让诸葛亮失望。在蜀汉后期,姜维也一直执行着诸葛亮的种种政策,其中还包括数次北伐战争。可即便如此,蜀后主刘禅对待姜维的态度还是有些不冷不热。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便引《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可以看到,虽然刘禅没有在明面上表露出对姜维的不满,但从他扶值陈祗、黄皓等人与姜维争权,这件事来看:后主刘禅明显对姜维不信任。

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不少读者也是有目共睹。那为何刘禅对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却抱有这样的态度呢?结合当时情况来看,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在内:

首先,姜维是降将出身,无法很好的融入到蜀汉集团之中。出于这种考虑,刘禅断不可能将所有的信任都放在姜维的身上。蜀汉集团在建立的过程中,主要有三大势力:元老系、荆州系和益州本土系。而诸葛亮便是荆州系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但姜维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他的位置就非常尴尬了。因为荆州系的人不与他交好,而益州本土系的官员却又将姜维看做是荆州系中的一员。在此情形之下,尽管姜维掌握了蜀国一部分的兵权,他个人的威望和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也无法做到像诸葛亮那样,能有效的协调好蜀汉集团内部一些潜在的矛盾。

其次,姜维北伐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细数姜维数次北伐战绩,虽然总体上尚且属于是胜率颇高,但姜维用兵,却不知多加收敛。正因如此,姜维北伐战争虽然鲜少有败绩出现,但他却不能考虑到蜀汉国力,最终致使蜀国国力锐减,落到了个穷兵黩武的情况。对此,老将廖化也曾提出过反对意见。据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曾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对此,廖化便曾告诫过姜维:“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维对待廖化的建议,并没有及时听下去,最终导致了他在剑阁的惨败。

最后,费祎遇刺身亡一事,让刘禅对最大的嫌疑人姜维,真正产生出了忌惮心理。因为姜维的北伐战争,其实还受到了很大的掣肘。

诸葛亮在位时期,是军政大权集中掌握在手中的。也正因如此,诸葛亮发动起北伐战争,也是得心应手,不会有其他不利因素对自身生出一些掣肘。但是诸葛亮死后,这种情况就不同了。诸葛亮将自己的军政大权分别交给了两方人马。军事方面交由姜维掌管,好让他继续贯彻自己制定的北伐策略。而反观政权,诸葛亮却选择了同为荆州系的蒋琬、费祎等人来继承。如此一来,姜维在兴兵北伐之时,难免会因为粮草军械等补给问题,受到朝中一些官员的制约。

但这种情况,也并非只是发生在姜维身上。纵观每个朝代,手握重兵的一方将军,总要受到朝廷的一些猜忌之心。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后主刘禅,不得不对姜维生出了疑心。这件事情,便是非常蹊跷的费祎遇刺案件。

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谥曰敬侯。”关于这个刺客郭修的事迹,见于《三国志•三少帝纪》,是魏帝曹芳对其的一番赞扬之语。后来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也有过一段描述:“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修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修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值得玩味的是,曹芳在赞扬郭修义举之时,距离费祎被刺杀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正因如此,可以肯定的一件事便是:郭脩刺杀费祎这件事,是他在被姜维俘虏之后,才生出的念头;而且他最初的刺杀对象,竟然还是刘禅。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姜维作为唯一一个与郭修接触到的蜀汉将领,他身上也难免存在着很大的嫌疑。且根据上文中的一些分析,姜维甚至还有这个动机:费祎一旦死去,姜维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收诸葛亮留下的一些政源。

时至今日,姜维究竟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情,尚且还是一个未知之谜。但不管怎么说,费祎遇刺之后,蜀后主刘禅确实对姜维生出了忌惮之心。而这一点,也成为了刘禅不信任姜维的最重要的原因。

标签: 三国姜维

更多文章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 作为诸葛亮继承人的费祎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费祎,蜀汉

    你真的了解蜀汉费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蜀汉实力最为弱小,然而却是大家最喜欢的国家,因为其中有许多大家喜欢的人物故事。然而,尽管蜀汉深受众人的看重,却始终是实力不济,最终被魏国所灭。不过,也有人说,假如此人不死,蜀汉不至于灭亡,这是真的吗?费祎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费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费祎,蜀汉

    在历史长河中,费祎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费祎,蜀汉名相,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足见费祎的能力与地位。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言:“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在裴松之看来,若费祎在,则蜀汉不亡。

  • 费祎的才学如何?为何诸葛亮会很看重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费祎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

  • 夏侯惠生平简介:三国历史上魏国夏侯四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夏侯惠,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父亲:夏侯渊 兄弟姐妹: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和 约汉末魏初间前后在世,年三十七岁。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惠著有文集二卷,《隋

  • 三国历史上廖化是沉稳老将:并非矮子里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三国

    廖化、蜀汉中后期劳苦功高的军事支柱之一,性情刚烈,官至右车骑将军。廖化字符俭,本名廖淳,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氏,性格果敢刚烈。廖化早先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219年关羽兵败被杀,帐下的廖化也归属吴国。廖化身在吴国心在蜀,以诈死的方式带着老母逃脱;此时(222年)正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东征,廖

  • 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三国演义,廖化

    廖化是谁?表示印象不深,是不是那个在蜀中当先锋的武将?一提起他,有人如是说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一句俗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绝对不会陌生,那句俗语的意喻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中,是用来指代“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也因为这句带有贬义的俗语,廖化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能力平庸的

  • 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那麽,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

  • 廖化厉害吗 廖化当先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

    廖化厉害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中国俗语。意思是说,某个团体缺乏能干的人,只好让能力并不出色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这句话中有个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于讽刺别人能干一般,像廖化一样。廖化的画像而在此同时,廖化也被形容成为一个武艺稀松,能力差强人意的蜀国将军。而实际上,廖化是这个样子

  • 被忽视的蜀汉名将廖化:两次救关羽险擒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网络配图一提及“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世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而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廖化。对于文官出身的廖化,一生功过盖棺论定的,似乎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蜀中无大将,

  • 蜀汉最长寿名将廖化 从人变成神就做了5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核心提示:论领兵打仗,廖化与“五虎上将”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论谋略,廖化与诸葛亮、姜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不上马谡,讲不出什么“攻心为上”的高论。网络配图一遍览《三国演义》,可以发现: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廖化无疑是成功的。一是功成名就。二是善终长寿。廖化从第二十七回第一次出场,到一百一十九回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