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他是什么目的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他是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1/25 0:48:05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公元263年,邓艾姜维正在与钟会对战之际,取道阴平,攻占绵竹,打败并斩杀了诸葛瞻父子俩,在成都城外逼得刘禅开门投降,蜀国灭亡。姜维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震惊,他即便是想回去支援也改不了这个事实了。因此假意投降曹魏,私下却偷偷策反了司马昭的心腹大将钟会。

公元264年初,钟会背叛司马昭,竟然假传郭太后的遗诏起兵反叛。不过司马昭诡计多端,即便钟会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因此就发现了不对劲,一旦钟会有所举动,司马昭也必然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事实证明司马昭真的太奸诈了,钟会好歹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可这场叛乱仅仅三天就以失败告终了。钟会死于叛乱之中,而姜维也遭到了牵连,最终被曹魏斩杀。很多人都对这场反叛存在疑惑,钟会和司马兄弟交情匪浅,并且一直都是他在司马昭背后支招,还帮助他夺权,为何最终要背叛司马昭呢?

第一,钟会随着打着郭太后遗诏的名义起兵造反,但是他并非是一心为了维护魏国,更不是为了曹魏的基业。虽然司马家比较缺德,但是曹魏政权的建立也不怎么光彩,算起来也是鸠占鹊巢了。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遭世人诟病,而后曹丕逼汉献帝退位,改国号为魏,所以曹魏政权和汉朝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人打心眼里还是不认可的。

钟会出身颍川世家大族,他的父亲钟繇当年虽然支持曹操,但在重视出身的年代里,他们这些出身正统贵族的名流对于曹魏政权没有归属感,或者说法统性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心中没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不像汉朝,即便衰败到那种地步,好多人还是一心想要兴复汉室,认为自己是汉人。

钟会出生之后,亲眼见证了司马懿如何铲除异己,如何权倾朝野,而他从小和司马兄弟交际频繁,因此他对曹魏政权还是没有多大好感的,并且在司马昭掌权后,钟会也成为了他背后出谋划策最多的谋士。因此,钟会心中谋反并不是多么无耻的事情,不过就是弱肉强食的结果。

第二,钟会手中原本就有十万兵力,再加上邓艾的三万兵力,还有姜维投降之后的降兵,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万以上人马,这么强大的军队,都能建立起第二个蜀国了。所以钟会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他忘了一点,那就是他手中原有的这些曹魏将士们的家还是在魏国,那里有他们的亲眷,若是跟着钟会谋反,一家老小性命难保。

还有就是军中不少人都是司马昭的亲信,他们只要搞点小动作,不等打仗,士兵们就投降了。而蜀国早已投降,姜维手下的降兵又怎么会跟着钟会出生入死呢?况且姜维也不是真的要帮钟会成就大业,不过就是想利用他攻击司马昭而已。可怜钟会没有看清时局,自视过高导致兵败身死。

标签: 钟会三国

更多文章

  • 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诏曰:卫将军司马昭清忠高亮、聪哲明允,素有雄才伟略、丰功硕绩,足为大魏栋梁之臣。朕特拜其为辅政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以侍中兼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奏事不名。天下四方宜共知之。”诸葛诞将朝廷使者送来的这道露布诏

  • 三国里的成功人士之一,司马昭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司昭,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马司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主角就是马司昭,常言道:“马司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儿要说的是马司昭在选拨人才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方面,在前有诸葛亮、曹操和其父司马懿等人才辈出的

  • 杀死曹魏皇帝的司马昭为了不让自己落得弑君的名声,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三国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昭,司马懿次子,生于公元211年,卒于公元265年。生前谋位代魏,并未称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后,追尊为文帝。司马师由于眼瘤爆裂死于许昌,由司马昭接任大将军。司马昭独掌朝政后,根本不把皇帝曹髦放在眼里,事事独断专行。公元257年,魏扬州

  • 蜀汉投降刘禅归顺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想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汉室衰微,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因此中原大陆上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他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攻打对方,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割据政权都被剿灭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却最终都没有篡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司马昭

    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说法,就是曹髦说出来的。因此曹髦痛下决心想要拼死一搏,率领宫中侍

  • 曹髦为什么要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

  • 徐庶简介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徐庶简介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

  • 徐庶有哪些轶事典故?分别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轶事典故

    折节学问徐庶画像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

  • 为什么关羽张飞最开始就认同徐庶而看不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张飞,徐庶,关羽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行侠仗义。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可以说二人对徐庶

  • 三国历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后鲜为人知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曹操,结局,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