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黄忠在蜀国五虎将中的存在感最弱?他有点无欲无求

为什么说黄忠在蜀国五虎将中的存在感最弱?他有点无欲无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3/12/26 3:35:11

黄忠,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说到黄忠这位三国历史上的名人,其实他的名气应该是很小很小的,感觉在五虎将里面是最弱的,其实这件事情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黄忠给人感觉好像就是那种若有若无的样子的,有点仙风道骨,虚无缥缈了,其实也有人在说黄忠有点无欲无求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说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

一个老头子,能在三国战场上搞出什么名堂来,要知道每个大爷都是从孙子开始做起,早年都一样是愣头青,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撞着撞着就撞出了名堂,关羽是这样,黄忠也是这样,好饭不怕晚,在三国时代,寿命不长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三四十就死了很多,如果关羽稍微注意点的话,就不会落得被孙权斩首的下场,极有可能刷新三国长寿的记录,黄忠前半生就是条虫,后半生就成了龙,给他从虫变龙的就是那个贵人,刘备刘玄德。

在他没有跟随刘备之前,曾是刘表部下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也就是一个官职很小的下级军官。以黄忠的本领,处在那样的位置,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刘表坐镇荆襄几十年,虽然没有把荆州集团发展成为问鼎中原的第一集团,但刘表最起码的领导才能是有的,看刘表的用人,文有蒯良,蒯越。武有蔡瑁文聘,王威。量能容刘备这样的孤穷之客,为什么黄忠在荆州集团几十年而没有被刘表发现提拔呢?

黄忠没有很明显的政治信仰。说白了就是谁的发展环境好,谁对黄忠好,能发工资又能给一定的活干干,这个人就是黄忠要跟定了,不像曹操那样称霸天下,也不像孙权那样独霸江东,他的心很淡,能守守城池,出去收一下人头回去交差就行,在三国早期,大汉王朝虽然名存实亡,但多数士大夫和将领都是打着拯救大汉王朝的旗号来发展实力和步入仕途的。黄忠好像没有这样的信念,从他归降刘备的事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归降不是因为刘备有着拯救大汉王朝的抱负,而是仅仅因为个人感情而归降的刘备。黄忠这个人很会感恩,他对韩玄一定是非常感激,有着很深的感恩情结,从他对韩玄对待自己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韩玄是如何的忠心,哪怕是韩玄将自己送上断头台,他也是毫无怨言。这样的人才,刘表怎能发现和提拔?因为不爱说话也不怎么表现,所以很长时间都是默默无闻不代表不被重用。

黄忠早期处于的位置决定了他前半生的默默无闻,后来遇到了刘备,才有了他晚年短暂的辉煌。那么黄忠又是如何能以老迈之躯打动年过半百的刘备呢?首先看刘备集团的主要成员,刘备,织席贩履出身,关羽,亡命江湖的杀人流犯。张飞,小有家产的屠户。赵云,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将。马超,失地败军的破落军阀之后。魏延,出身微贱的小卒。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农夫。庞统,游学江湖的学士。从以上可以看出刘备集团成员的出身都是很低微的,所以人才匮乏的刘备会不拘一格的收降黄忠。黄忠以老暮之年也同样回报着刘备,取川战役一马当先。汉中战役黄忠同样败张郃,斩夏侯德,定军山之役,刀劈曹军主帅夏侯渊。一举扬名天下,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一。

吴蜀战争爆发,黄忠同样一马当先,可惜中箭身亡。为什么刘备伐吴要用老将黄忠而不用马超赵云魏延,而独用老将黄忠?此一奇怪现象说明了刘备集团在刘备称帝以后,战略发展目标内部有了分歧。一种是以刘备为代表的向东发展论,借着关羽荆州事件向东吴发动战争,夺取江南,然后和曹魏对峙,以图消灭曹魏。拥护者有关张之后关兴,张苞,以及个人感情很重的黄忠。另一种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北伐论,是以曹丕篡汉为由,号召天下,出兵北进关中,以图长安。支持者有赵云,黄权以及和曹操有血海深仇的马超。这两种意见是有着尖锐矛盾的。刘备虽然作为君主,但也不能协调这一矛盾,只能留守北进派于后方,而自己率东征派东征,黄忠无疑就成了东征大军的主力人员。

黄忠的一生中,虚度了壮年的大好时光,只是在晚年昙花一现的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成就了大丈夫马革裹尸还的壮举,也兑现了大将难免阵上亡的军人诺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有人会说之勇不尽完美,定军山之役他能够斩杀夏侯渊,是因为法正的计谋得当,而并非黄忠马上征战,刀枪上见功夫,靠血战得来的。有些非大丈夫所为。不过疆场对阵,两军决战,有勇无谋也是兵家不可取的,相反,能够智勇双全,以弱胜强,才是真正的为将者。

所以关羽这么骄傲,也不服老都对黄忠敢怒不敢言,口口声声说不愿和老兵为伍,除了黄忠这个模板接近关羽以外,同性相斥,还能说明什么,张飞是他哥们,马超废了,赵云档次不够,所以这三人在关羽眼里还是没啥威胁,威胁和危机感只有一个才能给予,这个人就是黄忠。

标签: 黄忠蜀汉

更多文章

  • 黄忠在汉中之战时斩杀夏侯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忠,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中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中之战,是刘备在得到益州之后发动的一场战场,战略意图在于占领汉中地区,为益州建立门户。汉中与益州距离很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法正等人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蜀

  • 黄忠阵斩夏侯渊后,刘备是什么态度?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三国

    对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17年,法正献计刘备,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不进攻益州,只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与张郃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此时正是夺取汉中最佳良机。法正这个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看来,蜀汉一旦夺取汉中:上,可以讨伐国贼,

  • 吕布还是太史慈:谁是历史上真正的神射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

    说起三国时代的神射手,大家都会想到黄忠、赵云。但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史书中却无记载。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料,谁是真正的“射手座”呢?一、吕布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汉末群雄之一,曾任…说起三国时代的神射手,大家都会想到黄忠、赵云。但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史书中却无记载。

  • 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年少时已是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

  • 三国时期的猛将太史慈具体是哪个国家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古人一般除了名字外,还有字号,太史慈没有号,但却有字,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代人,效忠东吴。今天来说说关于太史慈的小故事,以彰显他性格里的义。太史慈生于东汉末期,因聪明好学,在郡府里担任一个小官,当时郡府常与州府有矛盾,朝廷昏庸,因二者纠缠不休,竟然不辨是非黑白,竟然以哪

  • 孙策和吕布谁比较厉害?孙策和太史慈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了他的大将军。为后来孙权奠定王位也立下了功劳,帮助孙权治理南方。孙策太史慈的友谊建立在彼此赏识和信任

  • 东汉末期著名将领太史慈最后死于哪次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著名将领太史慈

    太史慈是那个国家的人?如果放入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太史慈出生于东汉末期,三国鼎立形成初期。在这种大环境下来看,将他列为吴国人比较恰当,虽然他本身并非是一开始便投奔效忠于吴国的,但一度易主之后便誓死效忠于吴国孙策、孙权两兄弟了。太史慈一生机智过人,善于骑射,用弓更是有如神助。在东汉末年,也曾为官过,为当

  • 东吴名将太史慈:若不早死或会改变三国战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史慈

    “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这是句豪言出自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临死却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所发的。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善于骑射是个神射手。他本来是一个郡的小官,有一次州与郡产生矛盾,郡里害怕自己吃亏就叫太史慈为使出去希望可以占到先机,最后少受点委

  • 揭秘吴国猛将太史慈武功究竟有多高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吴国猛将太史慈武功究竟有多高强?

    太史慈,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六年。太史慈所处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身为男儿的太史慈抱着为国为民的思想,参与了孙权的军队,率领部下四处征战,护得一方安宁。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太史慈身高七尺七,换成现在的高度就是二米三左右。太史慈最擅长使用的武器是弓箭,每射每中,从不落空,被人誉为“神箭手”。据这些相关记

  • 孙策教用人:'傻'孙策无限信任太史慈后的回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

    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巴霖效应”。这个术语来自一个马戏团的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话: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轻信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星座、血型”之类的算命书能让你觉得句句在理,似乎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原因了。可以说,“巴霖效应”是一种犯傻,但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