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审配被谁活捉了 审配后来究竟是怎么死的

审配被谁活捉了 审配后来究竟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95 更新时间:2024/1/27 12:44:10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网络配图

审配最终是死于与曹操的邺城攻防战中。在邺城被曹操攻破后,审配被曹操麾下的将领徐晃生擒。徐晃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名将,效力于曹操,曾为曹操立下无数功劳。徐晃,字公明,家住河东杨,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东杨小吏,之后因为征讨贼寇有功而在杨奉手下担任骑都尉。后因曹操击败杨奉,于是徐晃转投于曹操手下,效力于曹操,为曹操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徐晃既然被人称为三国名将,就证明他骁勇善战,具有优秀的军事才能。在曹操手下效力时,他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在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同是曹操手下将领的曹仁的援军,与其一起大败关羽,因徐晃在此次樊城之战中治军严明公正而被曹操大为赞赏,还称徐晃颇有周亚夫之风范。在曹操的长子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几年后因病去世。

历史上对于徐晃的评价都是以赞好声为主,徐晃为人正直忠烈,行军打仗时不仅治军严明,对自己也颇为约束,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他虽为曹操立下不少功劳,但却很少向曹操邀功求赏。作为一名将领,徐晃有勇有谋,在对敌作战方面颇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在作战时将斥候派遣到很远的地方,起先装作要输的样子,之后再奋力战斗,追杀敌人。总而言之,徐晃不仅是曹魏的开国功臣,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优秀名将。

网络配图

审配,东汉末年时期人士,是袁绍颇为重用的部下。他为人忠诚,并且非常正直,在袁绍管辖冀州时期,被袁绍委以重任,负责兼并总幕府。审配最终是死于邺城的攻防战中,在曹操的围困下坚守邺城数月后,终究在曹操破城后被擒,拒绝向曹操投降后慷慨赴死。审配自年少时期就为人忠烈,早年曾是太尉陈球的手下,之后因为过于正直而不得志转投于冀州牧韩馥手下。在袁绍胁迫韩馥让出冀州,成为冀州牧后,将忠烈的审配委以重任,使得审配就此得志。

在袁绍手下,审配的能力得以有所发挥,并且他非常尽心尽力地效忠于袁绍。审配之死发生在邺城攻防战时期。在此之前,袁绍因病而死,审配等人拥立袁绍的三子袁尚继承袁绍的一切势力。之后在袁绍的儿子袁尚前往平原进攻袁谭时,审配与苏由两人被命令守卫邺城。曹操进军时期,苏由本打算成为曹操在邺城内的内应,然而计划被暴露,于是他转而出城投奔曹操。

网络配图

曹操利用各种手段使邺城处于围困状态,审配几个月的坚守使得曹操不能够立马攻下邺城。之后他的侄子审荣在一天夜里打开城门迎曹操大军入城,审配拼死与曹军战斗然而最终还是被曹操手下徐晃生擒,拒不投降后被曹操下令处死。

总的来说,审配是个忠烈之士,无论是坚守邺城数月,还是被擒后拒不投降,慷慨赴死,都能看出这一点。

标签: 审配

更多文章

  • 审配是谁?他是怎么让曹操吃尽苦头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审配,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审配在建邺让曹操吃尽苦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审配字正南,是袁绍手下的心腹大将,也是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审配在建邺城的死守让曹操吃尽了苦头。建安九年二月,袁尚再一次进攻袁谭的所在地平原城,守邺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审配的肩上。袁绍死后,审配与逢纪二人,立了

  • 袁绍是怎么拿下冀州的?逢纪献出的计策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逢纪,袁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袁绍是怎么拿下冀州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时攻伐是常有的事情,各路诸侯都想占据一片领土为根据地,然后徐图进取,施展自己的才能,袁绍也不例外,袁绍早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在心中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冀州这块肥肉袁绍已经垂涎良久

  • 袁尚的虚实真假解围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尚

    建安九年五月,过于自信的审配开始为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邺城无辜的百姓,紧接着的是可怜的守城士兵,态势如同孤岛的邺城彻底断绝了粮食供应之后,人们首先作战的对象是自己填不满的肚子,灌满了漳河水的围城堑壕割断了人们一切逃生的希望,把自己的同类作为食物的惨景即将在邺城重现了。围攻邺城的曹操

  • 曹操高智商计杀袁尚 借刀杀人不可谓不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袁尚

    三十六计里的第三计,借刀杀人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作品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在三国时,三十六计被灵活的用于战争等事件中,以下

  • 袁绍为什么要传位袁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尚,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袁绍传位袁尚,你以为只是袁尚长得帅?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确立天下大势,奠定北方霸权的关键一役是官渡之战,但其实此战只是缓解了曹操来自于北方的压力,在实力对比上,袁绍的河北依旧强过曹操的中原,真正改变南北均衡局面的诱因是袁绍病故传位于幼子袁尚,长子袁谭不服

  • 水淹七军:名将于禁到底在哪里比不上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禁关羽

    于禁在三国时期堪称一代名将,为曹氏集团的振兴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樊城之役,因为一着不慎,被关羽水淹了七军。于禁兵败后先是被关羽羁押,吕蒙夺取荆州以后,又被孙权软禁在江南。曹操死后,孙权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从改善孙曹关系的角度出发,才把于禁放回江北。回到魏国后,曹丕对于禁战败后没有杀身成仁的做法

  • 揭秘于禁对曹操衷心可嘉为何会投降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禁

    于禁在曹操麾下效力长达三十年之久,为什么面临险境,就投降了关羽呢?这到底是为什么?要知道,在于禁投降的时候,官职是左将军,假节钺。当时曹操属下,除了夏侯惇,就数他,完全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啊。而且投降之后,曹操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关于这个命题,大家不妨跟着小编一

  • 如何评价魏国武将于禁临阵投靠敌军的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三国时代英雄豪杰,之前曾在王朗麾下任职,后因战功被王朗推荐给了曹操,从此效忠于曹操,归属于魏国势力。但后期与关羽对战时战败,被关羽俘虏,归降了刘备,成为刘备的一员大将,后关羽战死沙场后,于禁辗转从吴国逃回魏国,被曹丕接收,但众人皆瞧不起于禁,认为变节之人实乃小人,众口铄金,议论纷纷,于禁老矣却

  • 揭秘三国于禁最后选择背叛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禁

    于禁,作为魏军的五子良将,有名的左将军,却晚年节操不保,在魏国与蜀国的战争中,为了救助曹仁,同庞德一起与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阵前对垒,惨败于关羽,当时庞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将关羽斩立决,同为魏国的大将,于禁却不同于庞德做法,临阵投降于关羽,降于蜀国。为何于禁在同伴庞德被杀后,没有立即追随庞德而死,相反却

  • 三国时期被羞辱而死的曹魏大将 于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禁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