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瓒相比刘备要强得多 赵子龙为什么还投奔刘备

公孙瓒相比刘备要强得多 赵子龙为什么还投奔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4/1/24 13:14:03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云和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并称为蜀汉五虎上将。

常山赵子龙追随刘备的始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赵子龙受常山郡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而在同一时期,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三人也因为行伍不顺,被迫投了公孙瓒,刘备在这一时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一职。在公孙瓒抵抗袁绍的过程中,赵子龙曾作为刘备的部将出征,协助刘备掌管骑兵。因此在这一时期,子龙与刘备等人逐渐熟识起来并成为好友。

子龙雕像

公元200年,刘备从曹操处拐带五万雄后短暂的投了袁绍,在这期间,赵子龙追随着刘备的足迹寻访而来,成为刘备手下一员战将。应该说在公孙瓒手下任职期间,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是面对普通的百姓,他都可以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因此刘备深得人心、深受百姓爱戴。子龙通过观察刘备的言行觉得他是一个可以辅佐的主公,因此才会不远千里而来追随刘备。

应该说,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赵子龙一身好武艺投奔曹操、孙权、袁绍、刘表等任何一人都会被捧为座上宾,但子龙却依然选择势力弱小的刘备来投,究其原因很简单,赵子龙通过实际观察,认为只有刘备爱民如子、深知百姓疾苦,是一位值得托付的主公,而这也是子龙舍弃公孙瓒转投刘备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子龙心地善良、明辨善恶,是一位颇有抱负的战将。

赵子龙剧照

曹操大军南下夺荆州

在子龙追随刘备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博望坡之战生擒了敌将夏侯兰,更在之后成为刘备最重要的保护力量。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而这一时期刘备正依附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原本多病的刘表拟让刘备接任荆州牧、管理荆州等地,但均被刘备拒绝。

到了8月份,刘表病逝,次子刘琮隐瞒刘表病逝的真情,在蔡瑁等人的拥立下继位,进而向曹操投降。而此刻驻守樊城的刘备在得到刘表病逝的消息时,已经身处夹缝中,进退两难,无奈的刘备只能放弃樊城向江陵退守。在这期间,数十万百姓都自发选择跟随刘备一同退守江陵,因此刘备的行军十分迟缓。

子龙救阿斗

曹操在得知刘备出逃的消息后,迅速逃出骑兵追击,并在当阳附近冲散刘备的大军,使刘备的退守大军和百姓混杂在一起,形成十分复杂的局面。而刘备自己也因此战骑的冲击身边只余百人,家眷、亲信将领大都被冲散不知所踪。待到安全处休整时,刘备询问家眷情况,糜芳谎报称负责照顾家眷的赵子龙已经降了曹操。虽然刘备嘴上坚信“子龙是我的亲兄弟,怎么能够反我!”,但依然派出张飞率领二十骑沿途寻找、聚拢残兵,并拒守长阪桥负责阻断曹军。

长阪坡一战封神,七进七出既是担当又是无奈

此刻的赵子龙确实因为曹操骑兵的冲击与刘备等人失散,而且刘备的家眷更是不知所踪。面对曹操的雄兵,子龙没有退缩,选择带领手下三十余骑兵返回寻找。在这期间,子龙先是救了负伤的简雍,并派两名随从将之护送回去,而自己则继续深入曹军腹地寻找。在失散兵丁的指引下,子龙很幸运的在逃难的百姓中寻回甘夫人,一问尚知糜夫人与阿斗与之失散。说话间碰到曹操部将淳于导押解糜竺的军队,敌我相遇、话不投机,子龙枪挑淳于导救下糜竺。而后子龙护送二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长阪桥,正遇上在此阻敌的张飞。张飞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子龙先扣了一顶帽子:“赵子龙!你为什么反我大哥?”子龙一听这话当时就懵了,心想我在曹操大军中拼杀救人,怎么就反了?于是大声回到:“我找寻不到主母与小主人,所以落在后面,这‘反’字是从哪里说起?”其实在子龙回来之前张飞已经见到了简雍,得知是被子龙所救,因此大体上知道子龙并没有反。两人又闲谈两句,子龙说:“你们保护甘夫人先行,等我再去找寻糜夫人和小主人。”说完带领几名骑兵返回原路继续寻找。

子龙剧照

客观的说,子龙护送甘夫人和糜竺返程,就应该有知难而退的打算,毕竟面对曹操的大军,子龙的小股救援力量无异于以卵击石随时有被消灭的风险。因此救下甘夫人和财神爷糜竺应该也算是功劳一件了,即便是功过相抵也是可以的。但没想到遇到混不吝张飞,张飞明知子龙没有反,偏偏以言语相激,给子龙扣上了顶叛徒的帽子,让子龙有苦说不出,只能拼上一死显示忠心,这才被迫返回原路继续寻找糜夫人和阿斗。总有坊间传言说张飞勇猛、憨傻,从此处的表现来看大家不觉得张飞也是很有心计的吗?

气势

被迫无奈的子龙重返战场,并且刺杀夏侯恩、成功救下幼主阿斗,在曹操的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成为名留千古的孤胆英雄。应该说,张飞的言语相激是子龙重返战场的主因,但子龙能够在曹操的大军中杀他个七进七出,还要得益于早年他在公孙瓒处效力时的历练。公孙瓒为抵御北方胡人的袭扰,通过组建小股精锐骑兵的方式与之对战,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能够有效对抗胡人的进攻。而这些精锐的骑兵大都能骑善射,而且身经百战,因为这支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且战前的口号是:“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故公孙瓒将其命名为“白马义从”,而赵子龙正是“白马义从”中的一员。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我国的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最擅长骑射、奔袭,因此如何与之对抗、防止他们的袭扰一直是困扰统治阶层的一个大问题,也正因如此秦始皇时期才会修建万里长城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公孙瓒能够依靠着“白马义从”的力量与胡人对抗,可见这支骑兵的实力是如何的强。而赵子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敢于率领小股骑兵闯曹操大军,孤胆英雄由此而来。

公孙瓒剧照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标签: 赵云刘备

更多文章

  • 公孙瓒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公孙瓒,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公孙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是后人口中永恒的话题,这里面有太多值得人们乐道的故事,太多纵横天下的豪杰,更有经天纬地的谋士,老天是公平的,有人把握时机,就有人失去时机,今天来说一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曾是雄踞一方的豪杰,但是鼠目寸光,心胸狭隘,最终只

  • 公孙瓒的实力不弱,为何他还会被袁绍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公孙瓒,东汉

    为何公孙瓒还会被袁绍击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19年,袁绍打算与公孙瓒讲和,但公孙瓒并没有同意,反而增强守备,因此袁绍只能大举兴兵攻打公孙瓒。由于袁绍实力逐渐强大,公孙瓒有所不敌,于是他决定留在易京,等待他的儿子搬来救兵,采取内外夹击的方式攻打袁绍。一年后,张燕与公孙

  • 阅尽青山知史冷:浅谈三国姜维的历史评价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姜维

    历史往往是残酷的,史书所言常常有失公道。陈寿的《三国志》评维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孙盛的《晋阳秋》更讥其为“亡国之乱相”。呜呼,余读史至此,悲愤莫名!姜维以羁旅之孤臣,负军国之重托,内有庸君懦臣,竖阉构陷;外有强敌窥伺,虎视眈眈。以魏蜀国力悬殊若此,胜算渺茫,维

  • 姜维:诸葛亮最器重的人戎马一生却没留下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蜀汉,姜维

    诸葛亮临死时曾说:“我死之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后来蒋琬、费祎都基本继承了这个自守的国策,在姜维跃跃欲试的时候总是抑制其行动,每次都只给他不超过一万的人马。延熙十六年,执政的费祎不幸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姜维继任大将军后,蜀国再次由守势转为攻势。姜维字伯约,本是魏国天水郡冀县人,是远近闻名的孝

  • 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重用马谡是选中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姜维,马谡,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

  • 姜维是怎样击破王经的?背水一战过程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王经,三国,背水一战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专决中外事务。姜维得讯,以为司马师新丧,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可乘机伐魏,以取中原。后主刘禅准其所请,命往汉中作战前准备。征西大将军张翼自以蜀地浅狭,钱粮浅薄,不宜远征。姜维不从。张翼见出兵已势在必行,便向姜维提议道:“以往多不克而还,皆因出兵动作过于

  • 生不逢时的悲情英雄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在蜀汉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个人的成败是与蜀汉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所作所为:像叛魏降蜀,不忠;抛弃母亲,不孝;连年北伐,不仁;不战降魏,不义。也颇受后人的非议。姜维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本为魏人。《姜维传》上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少孤,与母居。

  • 姜维是亡国乱相吗?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作为诸葛亮、蒋琬、费礻韦之后的蜀汉重臣姜维,古往今来对其褒贬不一。或云其为天下英俊,或云其为一时仪表,或云其“玩众黩旅”,或云其为亡国乱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耶非耶,值得探索。因为这既关系到诸葛亮荐人是否有当,也关系到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有鉴于兹,试以三事辨之,就教于方家。一辨该不该投蜀建

  • 揭秘:降将姜维为什么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诸葛亮

    对于三国人物姜维,很多人认为蜀汉是败在他手上了,也因此认为诸葛亮在选接班人是犯了个大错,因为姜维除了那点点军事才能外就一无是处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姜维除了军事之外的其它才能——1. 政治能力这是最有争议的一点。现网友普遍认为,姜维的政治水平极差,不懂搞内政,对黄皓等奸人更是束手无策

  • 揭秘姜维带领蜀汉走向灭亡的六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蜀国

    蜀汉后期,“人才市场”严重衰败。蜀中已无大将,人才枯竭断档严重。平庸廖化作了先锋,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诸葛亮故去之后支撑蜀汉军事局面的两位大将,姜维与夏侯霸,竟都来自曹魏阵营。姜维历来被人认为是一个平庸之人,穷兵黩武。但我认为姜维是一个国家之栋梁,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姜维乃一降将。因此全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