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生不逢时的悲情英雄姜维

生不逢时的悲情英雄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1/20 6:25:10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在蜀汉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个人的成败是与蜀汉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所作所为:像叛魏降蜀,不忠;抛弃母亲,不孝;连年北伐,不仁;不战降魏,不义。也颇受后人的非议。

姜维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本为魏人。《姜维传》上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少孤,与母居。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为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宫中郎,参本郡军事。”由此可知,姜维的出身很好,还是“烈士子女”。这让他很早便身居高位。这样的人轻易投降显然不太可能。除非受到了外因的刺激,才会发生内因的变化。果然在《三国志》与《魏略》上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建兴六年,天水太守得知诸葛亮出兵北伐后,仓皇逃窜。

逃跑不说,还怀疑姜维等人与蜀军有瓜葛。于是“夜亡保上邽”等到姜维等人发觉后,早已大势已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和几位同僚被迫投降。由此可见,姜维的背叛完全是天水太守的多疑所致。姜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而在这次战役中,姜维也与母亲失散。姜维投蜀后,很快得到了诸葛亮等蜀汉高官的信任,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不久就“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还统领了5000蜀军精锐——虎步兵。而此时,他才不过27岁。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得到如此成就。不能不说姜维能力之高。

而这时,根据孙盛《杂记》记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孙盛对此颇为不满说其“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但我认为,作为那个纷乱的时代。亲情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姜维自幼与母相依为命。他不可能如此绝情。孙盛的这段记载八成是假的。至于姜维之母。史无明文,恐怕再难与自己的儿子相会了。这是那个特定的年代所致,怨不得姜维。毕竟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说“姜维不孝”,这一点也是有待商榷的。

再说说姜维的连年北伐。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曾给蒋琬写信称赞姜维。(见《姜维传》)姜维感念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这也让他走到了人生的顶点。诸葛亮死后,政治上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蒋琬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也进行了不少战略构想。只是由于旧疾复发而未能实现。如果说蒋琬是鹰派的话,那费祎就是名副其实的鸽派。他不仅不支持北伐,还限制姜维的出兵人数。我每次想到姜维带着不足万人的蜀军与魏国的数万虎狼之师相抗衡。不由得不禁感叹唏嘘。与费祎争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新降之人,不卷入蜀汉各党派的明争暗斗就已实属不易,还上赶着往前凑?可以说就算他与费祎这样的老臣争权,结果必然是对姜维极为不利的。

况且费祎的话本身也有些道理。在这种局面下姜维只有退让的份。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姜维,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无法被人所接受的现实。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姜维一次次的挫败了名将如云的魏军。在费祎死后,姜维才多次出兵北伐。史载姜维的北伐胜少败多。

因此就有人说姜维穷兵黩武。但是大家请注意,穷兵黩武的意思是说: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战争。从表面上看,姜维确实是这样,但大家请不要忘了。姜维的对手是拥有九州之地的魏国,它不仅地大物博,名将也是数不胜数:郭淮邓艾钟会皆为一时之选。

这一点,本为魏人的姜维很清楚。如果他不去攻打魏国,让它安心发展。那么不出几年,魏国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仅有一州的蜀汉。那时怎么办?只有等死。可面对这么一个大家伙,兵出少了有用吗?这一点诸葛亮明白,姜维明白。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地出兵,让魏人得不到一丝安心发展的机会。这才有机会再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就算这些原因都是错的。那么怎么没人说诸葛亮这个“始作俑者”穷兵黩武。可还是有许多人不理解,谯周就写过一篇《仇国论》来劝谏姜维。可以说姜维面临的不仅仅是魏军的威胁,他的后方也不平静。将军无法全神贯注的去打仗已经十分被动了。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姜维还是把魏军卡制在了子午谷一线,让实力占优的魏国被动防守多年。这在军事史上简直是个奇迹。从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感受到姜维的能力确实高超。也可以这么说,姜维延续了衰败中的蜀汉政权。而且蜀亡时还有10万大兵,94万百姓(见王隐的《蜀记》)。这样的情况还能叫穷兵黩武吗?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是亡国乱相吗?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作为诸葛亮、蒋琬、费礻韦之后的蜀汉重臣姜维,古往今来对其褒贬不一。或云其为天下英俊,或云其为一时仪表,或云其“玩众黩旅”,或云其为亡国乱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耶非耶,值得探索。因为这既关系到诸葛亮荐人是否有当,也关系到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有鉴于兹,试以三事辨之,就教于方家。一辨该不该投蜀建

  • 揭秘:降将姜维为什么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诸葛亮

    对于三国人物姜维,很多人认为蜀汉是败在他手上了,也因此认为诸葛亮在选接班人是犯了个大错,因为姜维除了那点点军事才能外就一无是处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姜维除了军事之外的其它才能——1. 政治能力这是最有争议的一点。现网友普遍认为,姜维的政治水平极差,不懂搞内政,对黄皓等奸人更是束手无策

  • 揭秘姜维带领蜀汉走向灭亡的六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蜀国

    蜀汉后期,“人才市场”严重衰败。蜀中已无大将,人才枯竭断档严重。平庸廖化作了先锋,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诸葛亮故去之后支撑蜀汉军事局面的两位大将,姜维与夏侯霸,竟都来自曹魏阵营。姜维历来被人认为是一个平庸之人,穷兵黩武。但我认为姜维是一个国家之栋梁,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姜维乃一降将。因此全蜀

  • 解析三国姜维屯田避祸的典故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

    姜维屯田避祸的典故姜维在历史上又非常著名的几个典故,其中最为盛名的即是“屯田避祸。”这一典故直到现在还是被很多历史学家称赞,也是很多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笑。姜维避祸姜维避祸,说的是姜维在祁山与邓艾相持,稍占上风,却因为宦官黄皓与想要取代姜维的右将军阎宇狼狈为奸,向后主进谗言将其召回。姜维被迫班师,求见

  • 解析传承诸葛亮衣钵的姜维北伐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姜维

    姜维简介姜维,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岁。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时和母亲同住,父亲姜冏战死之后,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后期为蜀国名将,官拜大将军,在蜀国位高权重。姜维剧照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姜维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中,被魏国怀疑有异心,不得

  • 蜀汉权臣姜维为何继承遗志继续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

    三国姜维三国时期,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并且是军师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可谓是有勇有谋,是蜀国的第四代政权掌控人。姜维形象姜维本是魏国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其父亲是战死,所以姜维之后继任了父亲的官位,在魏国也算是比较重要的将领。诸葛亮看重了姜维的才华,当时蜀国文臣武将中后继无人,诸葛亮有心培

  • 姜维北伐兵力多少 姜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维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诸葛亮的时候,蜀国数次北伐就没有多少兵马,也就是5-10万之间,甚至有

  • 解析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维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一、姜维好战导致蜀亡,这似乎成了史学界的公论。但此说是值得商榷[què]的,第一,姜维是否应该主动北伐?《通鉴辑[jí]览》作了很好的回答::“虽说统一之志未能实现,但先声夺人,把战火燃烧在敌国境内,这是积

  • 姜维改变蜀国稳定部署导致蜀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维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丧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后就直接是姜维接班,其实姜维的资历还差得远,在诸葛亮之后还有蒋琬和费祎两个重要人物。在这两个人在时期,蜀汉政权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转而开始了休养生息。但是费祎被刺杀之后,姜维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者,姜维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政治能

  • 姜维:三国中唯一一个打败赵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要说起三国中最厉害接近完美的武将,小编觉得只有赵云莫属了。在汗水一战中,刘备毅然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这点毫不夸张,赵云在蜀国的战绩中,丝毫不差于五虎上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一下,赵云的主要战绩:网络配图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救阿斗,在曹军营帐中,七进七出杀出重围,把阿斗平安的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