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攸:曹魏第一任尚书令,最终结局是什么?

荀攸:曹魏第一任尚书令,最终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87 更新时间:2023/12/10 17:23:57

对荀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魏宗庙在曹操213年晋封为魏公之后就在邺城开始建立了,曹丕立国后宗庙仍在邺城,曹丕只是将曹节曹腾曹嵩合为一庙(三人分别是曹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而让曹操独享一庙,直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后才于229年“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将宗庙迎至洛阳。

追谥和功臣配享宗庙是朝廷“议功”的重要举措,既然宗庙已经迎至洛阳,首要之举就是将曹魏开国功臣配享曹魏太庙,于是曹叡于青龙元年(233年)正式实施配享太庙制度,第一批人数不多只有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

《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自233年开始到262年为止,曹魏先后五次一共有26人配享曹魏太庙,不过有点令人不解的是,曹操生前两大心腹谋士荀攸和郭嘉配享太庙的时间相当晚,分别于244年第三批次和262年第五批次才得以配享太庙,而且当时都只有他们一人入选!郭嘉且先不说,作为曹操生前军略上最为倚重的第一谋主、又是曹魏公国建立后第一任尚书令的荀攸,为何死后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庙?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将曹魏太庙迎至洛阳并正式将功臣配享太庙的是魏明帝曹叡,不过自233年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配享太庙之后,一直到239年曹叡去世曹魏功臣再无人配享太庙。

程昱是第一批配享三人中唯一的外臣,那为何入选的偏偏是程昱而不是荀攸呢?除了程昱生前官居卫尉、死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资格老之外,恐怕和荀攸出身于颍川世家大族的身份有一定关系:曹丕临终前以曹休、曹真、陈群和司马懿四人为托孤大臣,其中曹休和曹真是宗室,陈群和司马懿两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乾纲独断的魏明帝或许是要淡化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这可能是他舍弃荀攸而选定程昱的原因之一。

第二,正始四年(243年)第二批配享太庙功臣名单公布,人数多达20人。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除了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太尉华歆、司徒王朗5人之外,其余15人都是曹操、曹丕、曹叡时期的领兵大将,比如五子良将除了投降的于禁之外其余四人一一入选,八虎骑除了曹纯之外也全部入选,宁死不降的庞德和战死的典韦也同样入选,这次之所以人数这么多,入选的又绝大多数都是武将,其实是有原因的。

曹叡临终前以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不过大权很快落入曹爽之手,曹爽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则韬光养晦;曹爽为建立军功在邓飏和李胜等人的建议下谋划伐蜀,为了拉拢军队的支持和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所以曹爽大大扩充了配享太庙的武将人选。

第二次配享是曹爽实力扩张期,大权在握的曹爽正在推行“正始改制”,借以抑制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和打压世家大族,这是士族势力的低潮期,荀攸自然未能入选。

第三,正始五年(244年),荀攸在去世30年后(荀攸死于214年)终于得以配享曹魏太庙。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仅仅隔了一年,曹魏再一次选拔功臣配享太庙,而且只有荀攸一人,这次配享似乎是专为荀攸一人所为,这其中其实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首先,曹爽急于建功不顾朝中反对,于244年3月贸然伐蜀发动了兴势之战,结果十余万大军不敌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3万兵马,大败逃回关中,此次大败曹爽损失惨重,损兵折将无数,这使得他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力骤跌,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势力趁机扩大了影响力。

其次,为了对抗曹爽对世家大族的打压,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密,比如河内司马氏和颍川荀氏联姻,司马懿的女儿就嫁给了荀彧的孙子荀霬。

曹爽兵败、士族势力乘势反击,这是荀攸得以单独配享曹魏太庙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荀攸还不是最后一个配享曹魏太庙的,在其之后还有司马懿和郭嘉。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是岁,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司马懿于251年9月去世,11月就配享太庙,这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大权尽入司马氏之手,不过曹操如果地下有知肯定会一脚把他踹出去;至于郭嘉最后一个配享曹魏太庙确实有点令人费解,其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有疑问,既然程昱、荀攸、郭嘉都进太庙了,为何同样是尚书令的荀彧却未能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因为配享曹魏太庙的标准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荀彧的尚书令不是曹魏公国和王国的尚书令,而是大汉的尚书令,而且荀彧是明确反对曹操进爵魏公的,他是汉室的忠臣却非曹魏的“元功之臣”,自然不会配享曹魏太庙。

标签: 荀攸东汉

更多文章

  • 揭秘贾诩为何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剧照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杀令。李傕

  • 贾诩乱武是怎么回事 贾诩与曹操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曹操

    贾诩乱武文和乱武,指的是东汉末年李傕、郭汜等为权力争夺大汉天子汉献帝的事件。因为这件事的谋事者是贾诩,贾诩字文和,所以又叫文和乱武。贾诩像贾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观察入微,还拥有令人折服的交流能力,虽然他有许多过人之处,但从客观历史来看,汉朝的灭亡,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因为在他投奔曹操之前,为李

  • 三国贾诩的职场秘诀:带着老板一起跳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贾诩的职场秘诀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东汉末年是个公司林立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走马灯似地起落兴衰,而那些应聘找活干的英才和庸才,也在其间走马灯似地转动,跳槽那是免不了的。然而,跳槽也是个技术活,要找到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跳槽之际又要让新公司不怀疑自己的忠诚度,不鄙视自己的人品,这个分寸不好拿捏,吕

  • 他是贾诩老师 正宗三国第一"毒士" 连皇帝都向他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武有吕布,文有李儒,两人即为董卓左右臂膀,缺一不可。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每次出场都影响着董卓势力的发展走向,是董卓乱政时期一流的政治人才。网络配图一李儒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位出场的“谋士”,在董卓帐下尽力辅佐,立有大功。既让人佩服,又令人愤怒;既使人赞叹,又让人惋惜。李儒聪明绝顶,处事

  • 两大顶尖谋士回答同一问题:贾诩得善终而他却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装作没有听见。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贾诩连忙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没理你。网络配图一曹操为立世子的事拿不定主意。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世子,曹操举棋不定。一

  • 三国毒士贾诩一生损人利己做坏事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毒士贾诩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

  • 三国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

  • 三国最善权变的谋士贾诩: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曹魏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三国志》把他排列在荀彧荀攸之后,三人同传。陈寿评曰:“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但是认真说来,贾诩“经达”尚在其次,“权变”倒是他的特长。网络配图所谓“经达”,就是能宏观长远地看问题,所谓“权变”,就是能因势利导,权益变通。那么贾诩在汉

  • 三国鬼才贾诩: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三国中能人志士颇多,智勇双全谋略了得。比如天下无双吕布、雄霸天下的枭雄曹操、四世三公袁绍、西凉战神马超等。但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以上说的这些人全是他的手下败将。连诸葛亮都对他自愧不如,此人就是具有鬼才之称的贾羽。网络配图贾诩年少的时候并不是十分出名,但是当时有一位伯乐阎忠认为他智慧超群,说他有张

  • “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导读]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