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为何迟迟不北伐呢?

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为何迟迟不北伐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2/12 1:18:50

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早先,蜀汉的北伐一直是诸葛亮在主导,并且得到了后主刘禅的坚决支持。

1.诸葛亮死后,姜维人微言轻,没有北伐的主动权。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于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向后主推荐的接班人有两位,按顺序分别是蒋琬费祎;注意,姜维不在其列。

蒋琬和费祎对蜀汉事业忠心耿耿,却都不热衷于北伐,又从诸葛亮要求他们把蜀汉前线大军撤退回成都的遗命来看,诸葛亮已经很清楚蒋琬和费祎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如果让他俩带兵北伐,要取得胜利是很不现实的。

而姜维当时不过是右监军辅汉将军,吴懿出任汉中太守,蒋琬是尚书令,据此推断,姜维在蜀汉军中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当时姜维归降蜀汉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被信任程度也不高,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没有了背景,人微言轻,纵使他想北伐,自己也没有决定权。

2.蒋琬主政的十二年间,姜维只北伐过一次,不过是听命令执行打仗任务而已。

蒋琬执政的12年间,就没有上过出师表,公元238年,即诸葛亮去世的第四年,刘禅等不及了,给蒋琬下了一道诏书,

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劳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囊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任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畔。

他是说,反乱未削除,曹睿凶狠而骄横,已激起了辽东三郡人民的愤慨,要脱离魏的统治;而曹睿又兴兵征夫,与辽东三郡相互攻打;这个变故对我们来说是天赐良机,刘禅希望蒋琬总率各军进驻汉中作好准备,一旦东吴北伐,我们就进军,两国兵力构成犄角之势,伺机向进去魏国。

蒋琬如梦方醒,在这一年才开始了北伐,姜维跟随大将军蒋琬从成进驻汉中,姜维被任命为营司马,率偏师入羌中作战,这也是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的第一次北伐,不过也只是听从蒋琬的命令,执行作战任务罢了。

又过了六年,即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想亮一手以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率领十余万魏军向蜀汉发起了“兴势之战”;汉中太守王平即派遣护军刘敏在兴势拒敌,自己亲率大军跟进防备魏军;蒋琬、费祎、姜维率军从成都赶往汉中增援,结果魏军大败,这次是反侵略战争,称在上北伐,且姜维依然没有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

3.费祎主政期间,姜维有单独率领军队北伐的机会了,可惜,费祎给他的指挥权有限,北伐规模不大,算不上真正的北伐。

公元246年,蒋琬去世后由费祎执政,姜维在费祎执政期间,执行皇帝刘禅的命令,有过三次北伐,但这三次北伐,由于受费祎(费祎不是心胸很开阔的人,或许生怕姜维建功立业故意使然?)的压制,所以每次出征率兵都不足万人,战争规模都不大,收效甚微。

姜维于公元247年在洮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交战,北伐无丝毫进展;249年,姜维与魏国多员将领在洮城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不过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250年,他第三次出兵北伐,依然是在洮西遭遇了魏将郭淮,二人旗鼓相当,双方打了个平手。

4.费祎死后,姜维才有了全面指挥蜀汉军队的权力。

费祎执政期间,蜀汉军政人才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境地,此时王平、吴懿、马忠等老一辈将领纷纷凋零,新的一代又没有成长起来,军中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寥化为先锋”的现象,姜维此时成为蜀汉军事集团的顶梁柱。

公元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后,姜维才开真正主导北伐的模式,这距离诸葛亮殒落的234年已经20个年头了。

总结:诸葛亮死后,姜维是力主北伐的,但由于蒋琬和费祎等人并不热衷北伐;他只是在后主的支持下,有了四次北伐的机会;由于在军中地位低,没有多少话语权,直到蒋琬和费祎去世后,姜维才走向蜀汉军事舞台的中心,才真正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北伐战争。

标签: 三国姜维

更多文章

  • 钟会握有重兵又有姜维相助 为什么造反三天就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钟会,三国

    对钟会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64年正月十五,钟会率领大军进入蜀汉都城成都,并派人将邓艾押往洛阳。此时,钟会手下的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余万,而且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昔日的蜀汉名将姜维也成为钟会的座上宾。然而,钟会发动的这场谋反,仅仅维持了三天,就宣告失败,

  • 姜维和董允相比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董允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董允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董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期,刘备靠着一手空手套白狼的绝活,建立了蜀国,然后靠着结拜的两兄弟,以及坑蒙拐骗来的部队,还有一代名臣诸葛亮,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但刘备既没有孙权的天险,也没有曹操的人才济济,所以蜀国,成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究其原因,和

  • 姜维好不容易计划的复国行动 最后却败在一个小兵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复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病逝之后将手中的权力都交给了自己多年栽培的继承人姜维的手里,而姜维自然也不负众望,虽然蜀国的后期日益衰退,可他还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实了自己的忠心,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仍然被后人所称赞。可他在最后

  • 刘禅若不举城投降,姜维能护住蜀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禅若不举城投降,姜维能保住蜀汉江山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昭伐蜀,能够胜利,最关键的军事行动,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从而势如破竹直到成都城下,刘禅无奈之下选择举城投降。姜维得知刘禅投降,他也只能无奈选择钟会投降。如果刘禅不投降的话,而是南

  • 姜维为什么不在汉中屯田避祸?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大家好,说起姜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中是蜀汉北面的屏障,扼守着连接关中与蜀中的道路,对于蜀汉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故而当初刘备集结精兵悍将,竭尽蜀中资源,从曹操手里夺取了汉中,自此汉中便成为了蜀汉的重镇。在刘备同曹操的汉中争夺战尾期,曹操决定撤出汉中,但是他将汉中的百姓悉数迁出,导致刘备

  • 姜维这么有勇有谋,为何会投降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姜维本来是曹魏一方的大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然后被诸葛亮看中,被选为接班人。他实际上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后半段的附体,因此他以学生身份,接受了诸葛亮衣钵,打得曹魏连连失败。《三国演义》写他是战败受困,无路可走,才当初投降诸葛亮,而且诸葛亮当场决定收他为学生,欲传授平生之学。其实,历史上姜维

  • 羌族出身又是降将,姜维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我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年月蹉跎,我承认他不如三国演义里那样被拔高,也不如三国志里这般被贬低。他既非圣人,也非庸人,而是像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体味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武定邦国的那个,却也不用理睬后世的毁誉。因为,于乱世中一肩挑起责任重担,力挽狂澜,本就是中流击

  • 每个名将都有自己的抱负,姜维他的追求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姜维投向蜀汉是三国故事中的重要章节,《三国演义》甚至安排姜维“欺负”了老年赵云,要诸葛亮亲自出手智斗才降服了姜维,姜维也俨然成了诸葛亮的继承人和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上,姜维投靠蜀汉更多地是因为个人前途,在魏晋时代他的形象和吴起很类似,都是为了功名敢豁出去的狠人。姜维的出身在曹魏属于寒门,是官场上的屌丝

  • 诸葛亮的兵法都被姜维继承,为何面对邓艾却屡屡受挫?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邓艾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说,兵者诡道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对战之时,诸葛亮就使了虚实战法,使司马懿吃了不少亏。比如上邽之战,在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率领了大军进攻祁山,为了保住祁山,司马懿就留下了郭淮和四千的兵力守着上邽,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去增援上邽。只是没想到,诸葛亮并

  •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年月蹉跎,我承认他不如三国演义里那样被拔高,也不如三国志里这般被贬低。他既非圣人,也非庸人,而是像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体味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武定邦国的那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