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和董允相比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董允作为继承人

姜维和董允相比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董允作为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2/12 1:18:17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董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期,刘备靠着一手空手套白狼的绝活,建立了蜀国,然后靠着结拜的两兄弟,以及坑蒙拐骗来的部队,还有一代名臣诸葛亮,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但刘备既没有孙权的天险,也没有曹操的人才济济,所以蜀国,成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究其原因,和诸多人都有脱不开的关系。

首先是刘备的一意孤行,其次是诸葛亮的北伐,造成了蜀国内部空虚,诸葛亮临死之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在选定自己的继承人上,动了很大的脑筋,最终确定了下姜维,还有董允二人,这个选人也很有意思,姜维作为蜀国大将,主外,而董允性格敦厚,知人善任,主内。

诸葛亮在一众的蜀国大臣中,为何选择了董允,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首先第一点是董允的身份,董允一开始就被刘备相中,作为四相之一,后董允又成为太子洗马,所以从一开始,董允就是站到了刘禅这边,和刘禅走的较近,由董允去辅佐刘禅,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点则是董允的正直,董允和那些数读圣贤书的文人很像,心中有一条规则,无论对己还是对他人,从不轻易逾越,当时刘禅贪玩好色,心中毫无国家大事,选董允这样一根筋的文人,去管理刘禅,可以约束刘禅的行为,将刘禅引往正道上,不至于刘禅变成昏君(虽然最后没有实现)。

董允在职时,刘禅想要充实自己的后宫,于是从民间挑选民女,董允出面阻拦,对刘禅说道:今日后主想要充实后宫,但古代天子嫔妃不过十二人,我认为现在后主宫中嫔妃已经都有了,也就不应该在有所增加了。刘禅听后只得作罢,董允的固执,让刘禅吃尽了苦头,在《三国志》称“后主益严惮之”。

第三点则是董允老实,一如上面所述,这种人心中有一条规则,他们轻易不会逾越,这条规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君爱国,无论刘禅如何昏庸,董允始终不会取而代之,就如同诸葛亮一样,诸葛亮将董允与自己归位了同类人,认为董允一定会尽忠职守。

诸葛亮也确实没有看走眼,董允为人恪守尽职,黄皓靠着与刘禅的关系,几次想要接触政事,但董允多次出面阻拦,直言劝谏刘禅,远离黄皓,并且对黄皓进行打压,刘禅也不好去管,所以董允在位时,黄皓不过是一个黄门丞,董允如此行事,只因心中恪守着圣人门徒的觉悟,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觉悟,让贪玩好色的刘禅很是痛苦。

标签: 诸葛亮董允

更多文章

  • 姜维好不容易计划的复国行动 最后却败在一个小兵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复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病逝之后将手中的权力都交给了自己多年栽培的继承人姜维的手里,而姜维自然也不负众望,虽然蜀国的后期日益衰退,可他还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实了自己的忠心,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仍然被后人所称赞。可他在最后

  • 刘禅若不举城投降,姜维能护住蜀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禅若不举城投降,姜维能保住蜀汉江山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昭伐蜀,能够胜利,最关键的军事行动,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从而势如破竹直到成都城下,刘禅无奈之下选择举城投降。姜维得知刘禅投降,他也只能无奈选择钟会投降。如果刘禅不投降的话,而是南

  • 姜维为什么不在汉中屯田避祸?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大家好,说起姜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中是蜀汉北面的屏障,扼守着连接关中与蜀中的道路,对于蜀汉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故而当初刘备集结精兵悍将,竭尽蜀中资源,从曹操手里夺取了汉中,自此汉中便成为了蜀汉的重镇。在刘备同曹操的汉中争夺战尾期,曹操决定撤出汉中,但是他将汉中的百姓悉数迁出,导致刘备

  • 姜维这么有勇有谋,为何会投降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姜维本来是曹魏一方的大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然后被诸葛亮看中,被选为接班人。他实际上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后半段的附体,因此他以学生身份,接受了诸葛亮衣钵,打得曹魏连连失败。《三国演义》写他是战败受困,无路可走,才当初投降诸葛亮,而且诸葛亮当场决定收他为学生,欲传授平生之学。其实,历史上姜维

  • 羌族出身又是降将,姜维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我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年月蹉跎,我承认他不如三国演义里那样被拔高,也不如三国志里这般被贬低。他既非圣人,也非庸人,而是像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体味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武定邦国的那个,却也不用理睬后世的毁誉。因为,于乱世中一肩挑起责任重担,力挽狂澜,本就是中流击

  • 每个名将都有自己的抱负,姜维他的追求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姜维投向蜀汉是三国故事中的重要章节,《三国演义》甚至安排姜维“欺负”了老年赵云,要诸葛亮亲自出手智斗才降服了姜维,姜维也俨然成了诸葛亮的继承人和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上,姜维投靠蜀汉更多地是因为个人前途,在魏晋时代他的形象和吴起很类似,都是为了功名敢豁出去的狠人。姜维的出身在曹魏属于寒门,是官场上的屌丝

  • 诸葛亮的兵法都被姜维继承,为何面对邓艾却屡屡受挫?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邓艾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说,兵者诡道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对战之时,诸葛亮就使了虚实战法,使司马懿吃了不少亏。比如上邽之战,在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率领了大军进攻祁山,为了保住祁山,司马懿就留下了郭淮和四千的兵力守着上邽,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去增援上邽。只是没想到,诸葛亮并

  •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年月蹉跎,我承认他不如三国演义里那样被拔高,也不如三国志里这般被贬低。他既非圣人,也非庸人,而是像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体味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武定邦国的那个,却

  • “臣等正欲战死,陛下何故先降?”,这也许就是姜维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诸葛亮一心辅佐刘禅。此时的诸葛亮深知,魏国的基础雄厚,决不能给它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旦魏国恢复了国力,蜀国距离亡国之日就不远了。所以,诸葛亮不顾众人的非议,多次出兵北伐,以此来消耗魏国的国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诸葛亮死后,姜维仍旧贯彻其北伐的方针,

  • 魏兵对姜维的尸体剖腹取胆,这到底有多大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三国

    对姜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在关中练兵,认为曹魏是要攻打蜀汉,赶紧上书刘禅,让刘禅早做准备,结果刘禅听信黄皓,根本没当回事,以致蜀汉群臣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同年夏,司马昭名钟会、邓艾率大军攻打蜀汉,姜维见状,赶忙率10万大军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