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4/2/11 9:39:42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魏延是个军事奇才,此计深合兵家出奇制胜之道。有的说,诸葛亮反对魏延的计划,并非只是出于谨慎小心,而是从长远全局考虑,更为明智。由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最终没有实施,所以,我们很难判定它的结果是好是坏。

也许正是因为这是个谁也无法预知结果的奇谋,所以,这事恐怕永远无法盖棺认定。那么,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魏延的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呢?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看似深谙兵家出奇制胜之道,但其实严重背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很教条,纯属为奇谋而奇谋,不仅不高明,还有些滑稽可笑。当然,从战术上讲,魏延吃定当时的魏国主将夏侯楙是纨绔、无能之辈,绝料不到蜀军会行此险招,必然毫无防备,的确有可取之处。但魏延只想到打下长安之后的种种好处,却全然不想打下长安之后的凶险局面,可见,魏延在战略大局观上,头脑还是不够冷静,思维也有欠缜密,有些太想当然。

其一,从子午谷能不能突袭长安成功,是个大问题。子午谷栈道非常险峻,很难行军。道路难行,势必拖慢行军的速度。据史实记载,后来曹真、司马懿伐蜀的时候,也从子午谷走过,结果很不妙:魏军历时一个月,也没有走出子午谷,最后只能无功而返。而魏延和他的五千人马走子午谷,只带了仅仅十天的粮草,十天能走出子午谷吗?除非蜀军都两肋长了翅膀,要不然,这大概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呀!而一旦十天之后,蜀兵还没走出子午谷,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活活饿死。这条路,后世的司马勋和高迎祥也曾走过,可以说,在这点上来说,他们是魏延的忠实粉丝,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习了一回前辈偶像魏延的这个奇谋,演习的结果惨绝人寰:他们还没看到长安城的城楼,就全军覆没了。

其二,

即使突袭长安成功,魏延孤军深入,依然是个大问题。蜀国骑兵很少,基本上以步兵为主,而魏国的骑兵,数不胜数。假使魏延偷袭长安得手,一定亟需蜀国后援力量迅疾向长安一线靠拢支持。而魏国一旦获悉长安失守,势必大举反扑,他们的骑兵行军极快,速度至少是蜀汉军的五倍(司马懿平定孟达的时候,一千多里路,司马懿从得到消息到击败孟达,只用了八天)。两方兵力同时向长安集结,比的就是谁的速度快,谁最先到长安。以蜀国步兵的行军速度,加之蜀国艰难,加之粮草的拖累,势必异常缓慢。而魏国,且不算近在左右的郭淮雍凉兵,即便魏军从洛阳许昌出发到长安,以魏国骑兵的速度疾行军,不到一千里的路,三四天的时间也就够了。而蜀军,就算夏侯懋真的弱智到不战而逃并且留下粮草,就算诸葛亮大军抛弃粮草不要,后方急行军,最快也得20天赶到长安。到那时,恐怕魏延和他的五千人马早被魏军包了饺子。

其三,即便魏延突袭长安得手,而且蜀国的后援力量也及时赶到,最终的结果也只不过发展成两国在关中的大决战。刘备最强盛时期的兵力不过十二三万,经过关羽荆州军全军覆没,孟达东三郡叛降魏国,以及刘备伐吴全军覆没,全国所剩兵力绝不会超过五万。而刘备伐吴失败后四年诸葛亮就开始北伐,哪能有太多兵力去挥霍,第一次北伐所出动的也就三万人左右。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距离刘备败亡也不过11年,也不会有太多兵力,北伐出动四五万顶天了。这种国力下对魏国作战只能步步蚕食,一点点掠夺人口和地盘,消灭对方的兵力,而不是刚开始就大决战。用蜀汉全国的机动兵力孤注一掷,赌赢了不过得到小半个雍州,三面受敌,陷入消耗战,赌输了就是灭国。

其四,一旦不得不在关中地区和魏军打大会战,困扰蜀军的依然是那个老大难问题:粮草的供应如何解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粮草能否供应及时?万一蜀军主力被雍凉两州的魏军抄了后路,断了粮道,又怎么办?要知道按照魏延的计划,诸葛亮急行军的时候是根本来不及打下沿途的要塞城堡的,一旦雍凉的魏军固守这些沿途要塞城堡,并且封住蜀军的咽喉要道,断了蜀军的后路和粮道,那蜀军将插翅难逃,要么饿死困死,要么束手被擒。

其五,曹魏在和蜀军主力展开关中大会战的间隙,不排除魏国有识之士会利用蜀国后方空虚,导演一出从荆州的侧翼突袭蜀国的心脏地带的好戏,如果这样的局面出现,蜀军势必首尾难顾,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给蜀国带来的可能是灭顶之灾。搞不好,蜀国就完蛋了。

由此五点可以看出,所谓的魏延「子午谷奇谋」,其实严重脱离了魏、蜀两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颇有点赵括纸上谈兵的意思。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出色的战略家,对此一定洞若观火,所以,他岂会听魏延的?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假使诸葛亮用了魏延这条所谓的奇谋,恐怕还没等诸葛亮死,蜀国就灭亡了。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能是三国史上最大的一个陷阱,诸葛亮一旦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后果不堪想象,搞不好会让他身败名裂。

标签: 魏延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邓艾可以阴平偷渡而魏延子午谷奇袭就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魏延

    汉中在三国时期是块很活跃的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都能说出几个诸如葭萌关、阳平关的地名来,就算是魏迷,也津津乐道于邓艾的阴平偷渡计划,那么这些关口地名具体位置在哪,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汉中是一块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由汉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因为秦岭和大巴山的险峻,它与关中、巴蜀的交通

  • 三国历史上魏延和赵云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魏延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升迁来说明:赵云建安五年参加刘备军,直到建安十四年当了

  • 诸葛亮为何北伐?为何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魏延,子午谷奇谋,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一道夺取关中。但被诸葛亮所拒绝,后人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因过于谨慎,才拒绝魏延的提议。但其实这是一个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魏延,诸葛亮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

  • 三国猛将魏延和张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

  • 镇远将军魏延真的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

  • 马岱是怎么杀魏延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岱

    马岱杀魏延马岱杀魏延受到了当时朝中大臣杨威公的指示。那时,诸葛孔明去世了。在去世前,让魏延断后。杨仪让人去试探魏文长的意图,可谁知道他一点都不想听杨仪的指令。两个人都在主上的面前说对方谋反。《新三国》魏延剧照魏延率先攻击杨威公。可是众人都担保杨威公。魏文长只得逃走。杨仪派遣了马岱去追杀魏文长。马岱不

  • 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