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的智慧:每一次的选边站队,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贾诩的智慧:每一次的选边站队,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4/2/11 1:03:50

贾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除了一个个试图问鼎最高权柄的诸侯,还有驱马挥刀驰骋天下的武将,尤其是诸侯身边的谋士们,更是纵横捭阖,把自己的智谋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成就了诸葛亮这个民间智慧的化身。魏国由于地域广大,再加上曾经的汉朝廷在他们手中,所以更是人才济济,尤其是谋略人才,后人们更是各有各的喜爱。曹操把荀彧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就是把他比作汉初的张良;民间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说,就是说把郭嘉提到了比诸葛亮还要高的地步;更有人说若论谋士天下第一,绝对不是以上几位,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先后辅佐过多位“主公”,可谓是所言必从,所计皆中,这在三国没有人能比,这个人就是贾诩。

其实,贾诩这个人若说是谋略天下第一,的确是有点儿拔高的嫌疑,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他早期的谋略格调不高,并不见得对国家有利;二是在曹魏集团当中,他的地位和计策并不是不可替代,何况还有许多意见不被采纳,比如曹操破荆州后想顺势伐吴,贾诩劝谏的一番话,被《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称之为“未合当时之宜”。但这个人在三国确实有一项表现无人能及,绝对称得上三国第一,那就是选边站队始终正确,无一失策。

让我们来看看贾诩一生有多少次的选边站队。

贾诩早期任讨虏校尉,住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军中。董卓败亡,牛辅也死了,原来董卓的部众都很恐惧,李傕郭汜等人想解散兵众逃归乡里。贾诩对他们说:你们这样舍弃兵众单独行走,是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捆绑杀掉的。我看不如率众杀回长安,如果侥幸事成,我们就奉持国家来征服天下;事若不济,那时再逃走也不迟。李傕等人听从了贾诩的话,果然杀了王允、赶走吕布,把持了朝政。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也就是三辅地区其中一个郡的长官。

这可以算作是第一次选边站队吧!就这次选边站队来说,贾诩为的是自己保命,队倒是站对了,但对于国家不见得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李傕等人不过是一些草莽之徒,作为军人也不优秀,更不用说管理国家了,更何况他们因争权还相互杀伐。而李傕等人对贾诩表面上是敬重亲近,内心里却非常惧怕。贾诩可能知道这些人不会长久吧,于是借着母亲去世,需要奔丧守孝,辞去现任官职,回归乡里。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中争斗不休,李傕又将贾诩请出来,任命他为宣义将军。在促使李傕、郭汜等人言和、从军营中将汉献帝迎出、朝廷大臣受到保护等等大事,贾诩都出了不少力。等到汉献帝离开西安东行,贾诩也交还了官印。贾诩并没有跟随汉献帝东行,而是到了屯兵华阴的将军段煨军中。

这可以算作是第二次选边站队。这次站队,对于贾诩自己无疑是最为有利的,但扔下皇帝不管另投他处,也难说多么高尚,这也是贾诩其人一直评价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在依托段煨期间,贾诩已经有相当的名气,段煨的军众非常仰慕他,而段煨心里却是非常害怕,总担心军众被贾诩夺走。贾诩知道这种情况,心中也是不能自安。他知道段煨终不能容纳自己,就打算离开段煨前往驻扎在南阳的张绣军中。贾诩在暗中结纳张绣,张绣知道贾诩要离开段煨,就派人前来迎接贾诩。贾诩到了那里,张绣对他执以弟子之礼。

这可以算作是贾诩的第三次选边站队。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是董卓死后部众犯长安的将军之一,贾诩和张绣过去应该有些过从交往。段煨生性多疑,已经有了猜忌贾诩之心,时间长了难免不会产生龌龊。张绣正缺少谋略之人,愿意得到贾诩,而贾诩离开段煨投奔张绣,可谓是两全其美,各得其所。

到了张绣那儿,贾诩劝他联合刘表。在和曹操的交战中,张绣不听从贾诩的计策则战斗失败,而听从他的主张则取得了胜利,因此赢得了张绣的信任。而他也帮助张绣以及自己做出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选边站队。

建安四年(公元199),袁绍准备进攻许都的曹操,两家分兵驻守官渡,一场影响三国走向的大战即将上演。这时候,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并且还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要与贾诩结为外援。张绣想答应袁绍的要求,这时贾诩在座,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请回去代谢袁绍,他们兄弟都无法相容,还能容纳天下豪杰吗?”张绣本来是想答应袁绍的,顿时又惊又怕,事情弄成这个样子,一时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贾诩劝他依附曹操,并说袁绍强,曹操弱,强大的袁绍是不会重视咱们的。而曹操是有霸王志向的人,一定会抛却私怨来向天下表明他的恩德,我们也一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张绣听从了贾诩的话,在这年十一月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为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

这一次的选边站队为贾诩赢得最多。贾诩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扬,说:“使我信义在天下得到显重的,就是您哪!”曹操上表举荐贾诩为执金吾,封他为都亭侯,而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荀彧、荀攸等人,是在几年后才被封为亭侯的。

贾诩最后一次选边站队是在曹操选太子一事上。

当时,曹操在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谁为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而在两人的身边,似乎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拥立派系。曹植在才气上似乎更强一些,曹操一时间似乎也更倾向于曹植。由于当时的规定,王子不能与大臣私自来往,曹丕就派人向贾诩请教巩固自身地位的办法,贾诩告诉曹丕说,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表现出刻意追求;再就是先做好一个儿子该做的。曹丕接受了贾诩的建议。曹操也曾为此单独询问贾诩,贾诩沉默不答。曹操说:“我问你话呢,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属下刚才正好有个问题在思索,所以没有顾得上立即对答。”曹操说:“你在思索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呢!”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身后事业报废,曹操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会心大笑,于是决定立曹丕为太子。

这次选边站队也为贾诩赢得了许多,曹丕当皇帝后,贾诩升任为太尉,位居三公之列,爵位也由都亭侯升为乡侯。

纵观贾诩一生,每一次的选边站队,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不过,如果说这是智慧,总感觉有点儿狭隘,和那种为天下,或者是为一个集团谋利益的大智慧相比,似乎有点儿相形见绌,也就是说,他的智慧只在于为自己谋利益。有一种说法,魏文帝曹丕用贾诩为三公,孙权听了失笑,这应该是可信的。裴松之也认为,把贾诩和二荀编在一篇当中,是“失其类矣”,原因是贾诩的智谋功绩虽然可以和荀攸相比,但“质则异焉”。总起来就是一句话,这个“品质的不同”,就是贾诩的智慧,多用在为个人谋私利的选边站队上了,因此送给他一个选边站队天下第一吧!

标签: 贾诩曹魏

更多文章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延,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魏延是个军事奇才,此计深合兵家出奇制胜之道。有的说,诸葛亮反对

  • 为什么邓艾可以阴平偷渡而魏延子午谷奇袭就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魏延

    汉中在三国时期是块很活跃的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都能说出几个诸如葭萌关、阳平关的地名来,就算是魏迷,也津津乐道于邓艾的阴平偷渡计划,那么这些关口地名具体位置在哪,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汉中是一块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由汉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因为秦岭和大巴山的险峻,它与关中、巴蜀的交通

  • 三国历史上魏延和赵云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魏延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升迁来说明:赵云建安五年参加刘备军,直到建安十四年当了

  • 诸葛亮为何北伐?为何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魏延,子午谷奇谋,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一道夺取关中。但被诸葛亮所拒绝,后人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因过于谨慎,才拒绝魏延的提议。但其实这是一个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魏延,诸葛亮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

  • 三国猛将魏延和张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

  • 镇远将军魏延真的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

  • 马岱是怎么杀魏延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岱

    马岱杀魏延马岱杀魏延受到了当时朝中大臣杨威公的指示。那时,诸葛孔明去世了。在去世前,让魏延断后。杨仪让人去试探魏文长的意图,可谁知道他一点都不想听杨仪的指令。两个人都在主上的面前说对方谋反。《新三国》魏延剧照魏延率先攻击杨威公。可是众人都担保杨威公。魏文长只得逃走。杨仪派遣了马岱去追杀魏文长。马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