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作者杜撰的还是有其历史原型的?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作者杜撰的还是有其历史原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63 更新时间:2024/3/11 15:32:22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貂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点樱桃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无端擅大权,焚烧宫阙废坟原。两朝帝主遭魔障,四海生灵尽倒悬。

力斩乱臣凭吕布,舌诛逆贼是貂蝉。世间造恶终须报,上有无穷不老天。

帷中敌国笑中刀,纤手能将贼命操。虽是司徒施巧计,论功首属女英豪。

貂蝉,一个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是罗贯中杜撰,还是有其历史原型?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王允的歌女,后被收为义女,之后,为了除掉董卓,她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最终,成功挑起了董卓和吕布的不和,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貂蝉的着墨并不多,写她的貌美用“闭月”来烘托,写她和董卓、吕布之间的故事,更多的则是用吕布的反应来表现出她的聪慧。

比如:貂蝉在凤仪亭和吕布会面,吕布很是担心被董卓撞见,着急想离去。于是,貂蝉假装要投湖,吕布哪舍得美人如此做,只得阻拦,果然,被董卓撞上了。要不是董卓女婿李儒劝阻,估计自此吕布就没了下文。

后来,学者考证,的确有现实版的貂蝉,但不是此女名字,她很可能是董卓的婢女。

当时,董卓深怕敌人暗害他,不论去哪身边都会带着吕布充作护卫。但是,董卓生性多疑猜忌专断,曾因一件小事,就拿出手戟想杀了吕布。还好,吕布反应快,躲过了一劫。事后,吕布向董卓陪笑脸道歉,二人才和好。当然,吕布心中肯定不痛快。

《吕布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董卓的内宅也是吕布在守卫,而他却和董卓的一位婢女私下好上了,很是担心事情败露。对此,学者认为,此女应是貂蝉的人物原型。其实,这个故事倒是和演义的故事比较贴切,毕竟,貂蝉是先入董府,再后来才有了这一系列的故事。

然而,貂蝉的美貌,应是来源于另一个人物形象,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妻子杜秀娘。因为,杜秀娘异常貌美,连关羽都多次向曹操请求。不过,曹操没答应,自己纳杜秀娘为妾了。

其实,董卓的死,的确是和王允有关。

历史上,王允使出反间计,说服吕布,除去了董卓。在《三国演义》中,这个计谋的背后依旧是王允,但却多了貂蝉,以她出面挑拨董卓和吕布二人的关系。由此,就将一个为国除害的故事,演变成了一出为情杀敌的故事。

历史上的吕布,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得失,认董卓做义父不过是“投机”之举。但之后,王允却相中了他,认为他是除去董卓的最佳人选,因此对他极好。不过,吕布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他还是很重视这段“父子”情谊。所以,经过王允的反复劝说,吕布才同意此事。

据说,他们之间的密谋被人知晓后,还被人用布以写“吕”字的方式沿街叫卖,来提醒有人对董卓不利。但董卓知晓后,并没有将其当回事。看来,董卓对吕布也是极其信任。被杀当天,董卓去上朝,吕布依旧是护卫,来到宫门前,马惊不愿前行,对此异相,董卓想返回,但吕布劝他进宫。

最终,董卓听了吕布的话,丢了自己的命。

本是一场没有女人的“谋杀”,为何有了貂蝉?

其实,连她的出场和结束,都可以说是语焉不详。其实,这应是作者的好手笔,将一则干巴巴的故事,说成了英雄难过美人关,倒也符合民间的心理,原来英雄也会儿女情长。

而反面的董卓,则是借由此故事,变得更加让人不喜。这不单单是剧情的需要,更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反派角色的一种看法。

本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除害计划,有了貂蝉的加入,就多了人性的描述。而这些恰恰是作者需要传递的,王允基本没有脱离历史原型,吕布则是有了“花心肠”,董卓倒成了众人都抛弃的那个人。

其实,对比历史原型来看,吕布杀义父,虽是为国家,但是,在道德层面,却是不容的。而且,吕布和貂蝉之事,也是道德上不允许的。当然,董卓是大家都骂的人,貂蝉不喜欢他也是自然。

其实,作者安排一个这样的美人出镜,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作品的需要,更是通过重塑每一个人物,来点评历史人物,只不过在热闹中,大家更关心貂蝉是哪里人罢了。

所以说,貂蝉的出处并不重要,至始至终,作者都是拿她来陪衬其他人物。只不过,貂蝉的相貌太美,反倒是让她成了备受瞩目之人。试想一下,如果貂蝉重要,作者能不交代她的结局吗?

可见,貂蝉不过是王允用来实现计划的一颗棋子,计划完成她也就该落幕了。而貂蝉和吕布之间,就如剧情“吕布戏貂蝉”那样,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只能看个人的理解了。

因为,在作者眼中,这一些列的安排只是为了推动剧情的需要。也大概因为是演义,露脸的美人着实不多,竟让貂蝉成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广为流传。

貂蝉一生命运多舛,让人叹其红颜不幸。虽然,她用连环计杀了汉室奸贼董卓,却终究无力回天,无法改变东汉亡国的下场。可是,说来说去貂蝉终究不过是权力角逐的牺牲品,纵然倾国倾城也不能自由的安身立命,这其实也反应了当时女子多数的身份处境。

标签: 貂蝉三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既然没有貂蝉这个人 那么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董卓

    对吕布杀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受电视剧和小说版的《三国演义》影响,都以为吕布之所以杀董卓,是因为貂蝉。其实不然,在正史上根本找不到貂蝉这个人,那真正的历史是什么呢?其实还是和这个“貂蝉”有关系的,但这个“貂蝉”并非名叫貂蝉,她只是董卓的侍女。在《三国

  • 著名思想家嵇康在文学和音乐上造诣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著名思想家嵇康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部对音乐颇有研究的著作,书中不仅对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做到移风易俗有介绍,还涉及音乐美学这一个大学问,他讨论音乐的本质和本体问题。提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哀乐是人们的情感被触动之后的表达。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音乐本身的动不动听,和人情感上对哀乐的认识是没有关系的,嵇康认为,之

  •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如何成魏晋最美最潇洒的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魏晋是美男辈出的时代,是唯美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个偏中性美,甚至是阴柔美的时代,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嵇康,别具一种独特的美。“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止》)身高至少一米八以上。他具体长什么样?魏晋时代描述美男,既不对五官做白描式摹写,也不予五官做喻体式形容,善

  •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如何成为魏晋最潇洒的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魏晋是美男辈出的时代,是唯美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个偏中性美,甚至是阴柔美的时代,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嵇康,别具一种独特的美。“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止》)身高至少一米八以上。他具体长什么样?魏晋时代描述美男,既不对五官做白描式摹写,也不予五官做喻体式形容,善

  • 嵇康是怎么成为曹氏和司马氏斗争的牺牲品的?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嵇康,三国

    每当一提起嵇康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嘉平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

  • 曹魏思想家嵇康,揭秘其对曹魏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嵇康,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嵇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魏晋时期,汉代董仲舒等所建立的一套以“礼教”为核心的文化维系体系经过汉末及三国时期的混乱,已经无法再维系人心了。天子不再代表天命,每个人的野心被点燃,社会便失去了人们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的失序必然带来政治规范的失序,

  • 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嵇康?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嵇康,曹魏

    你真的了解嵇康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平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逃到许昌,然后

  • 张飞的次子张绍: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飞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三国演义里面,张苞给人的印象是个少年英雄。白袍银铠,武艺高强,箭无虚发。刘备出兵伐吴,与关兴同为先锋,屡建大功。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张苞关兴同为得力将领。在三出祁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诸葛亮,刘禅

    首先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周瑜比诸葛亮有军事才华的原因。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大家想想南宋皇帝赵构为何杀岳飞,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想北伐迎回钦、

  • 刘禅老婆是谁:他为何是夫妻生活中最悲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

    提起刘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中国皇帝中耽于享乐的代表之一,只不过摊上有个好相父,才多混了几年。到了老诸死了之后就亡国了,最后还无耻的做了亡国奴,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混帐话来,可是这真的就是事实吗?隐藏在事实后面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刘禅,刘备之子也,其父以仁德闻名天下,以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