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的次子张绍: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

张飞的次子张绍: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4/3/11 15:28:49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

三国演义里面,张苞给人的印象是个少年英雄。白袍银铠,武艺高强,箭无虚发。刘备出兵伐吴,与关兴同为先锋,屡建大功。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张苞关兴同为得力将领。在三出祁山之役,追赶郭淮孙礼,连人带马,跌入涧内,跌破了头伤重而死。诸葛亮为此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以至此得病卧床不起。被迫中断北伐回成都养病。罗贯中还托后人诗叹曰:“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但在正史里,对张苞的记载只有“长子苞,早夭。”寥寥五个字。张飞死后,由次子绍嗣,张苞在张飞遇害以前已经不在人世。张苞关兴的故事,大抵是说书人觉得张飞他们死得可惜不值所编的一条尾巴,张苞关兴手刃仇人,替父报仇,听众也就心理得到平衡。

张绍后来官至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的重臣。当然,姐妹都是皇后,身为国舅,官是不能当小的了。汉代外戚、宦官把持权政,为祸不浅。刘禅身边有宦官作恶,却没有外戚干政的纪录,张绍这个人看来人还老实。只是张飞一代蜀汉名将,儿子却丝毫没有武将的影子。诸葛亮六出祁山,张绍可能年纪还小,但以后姜维九伐中原,阵中也没有张绍。

到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打到刘禅的家门口。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一帮太子党出兵抵抗。张绍还是没有出马。

诸葛瞻兵败绵竹,自刎殉国。同时战死的,有赵云的儿子赵广,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儿李球,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张苞的儿子张遵等人。

张绍在蜀汉亡国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刘禅派了张绍连同谯周、邓良作为代表团,到雒县魏营中向邓艾投降。

三国演义写道:张绍等至,艾令人迎入。三人拜伏于阶下,呈上降款玉玺。艾拆降书视之,大喜,受下玉玺,重待张绍、等。艾作回书,付三人赍回成都,以安人心。三人拜辞邓艾,径还成都,入见后主,呈上回书,细言邓艾相待之善。

真不晓得张绍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老爸张飞和侄儿张遵?

张绍后来跟刘禅到了洛阳,被曹魏封为列侯,继续其养尊处优的生活。

过去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话不现实。反而,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倒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张飞的后代张绍为何被历史忽略?

张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蜀汉巴西太守、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桓侯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能善终。正是因为他显赫的功绩和悲惨的结局使他成为世人和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三国人物,而张飞的后人及事迹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关于张飞次子张绍降魏之事,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均没有明确记载或提及,学者们也未曾著文论述,或许该问题早已有人发现,只是因为问题太小而不值得论述。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问题阐明并公布于众。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张飞次子张绍于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了曹魏。陈寿之所没有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是顾及张飞的声誉,是为尊者讳。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飞的妻室及子女状况:张飞于建安五年(200年)娶妻夏侯氏[《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夏侯渊传》(简记为《魏书九·夏侯渊传》)裴注引《魏略》],生有二女:长女为后主敬哀皇后,次女在敬哀皇后死后又被立为皇后。(《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飞还有两个儿子(是否也是夏侯氏所生待考):“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蜀书六·张飞传》)这里只记载了张飞之孙张遵战死绵竹之事,对于张飞次子张绍在亡国之际的情况没有说明。而同书《后主传》中记载:蜀汉炎兴元年(363年)冬,后主(刘禅)用光禄大夫谯周之策,遣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等“赍玺绶奉笺诣(邓)艾降”,魏咸熙元年(264年)三月,“後主举家东迁洛阳。丁亥,封安乐县公” ,“于是尚书令樊建、殿中督张通、侍中张绍亦封侯”。(《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参见《蜀书三·后主传》)这里虽未明言张绍与张飞的关系,但可以推断他就是张飞的儿子。

根据如下:第一、《蜀书·张飞传》中记载张绍官侍中、尚书仆射,与同书《后主传》、《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等书记载的侍中张绍是相符合的;第二、张绍是后主刘禅的妻兄(弟),也可以说是国舅。史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绍的两个姐姐(妹妹)都是刘禅的皇后,所以张绍是刘禅的亲信之人,完全具有出使的资格;第三、张绍是曹魏夏侯氏的外甥,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中引用《魏略》说:“初,建安五年(200年),时霸(夏侯渊之子)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种关系又使得张绍具有出使请降的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张绍和蜀汉皇族以及曹魏夏侯氏的特殊关系,刘禅才将其列为向曹魏请降的最佳人选之一;第四、从与张绍一同奉敕请降的驸马都尉邓良的身世也可以证明陈寿的回护笔法。据《蜀书·邓芝传》载:“(邓)芝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这里陈寿也没有指出邓良曾官驸马都尉,给人的感觉似乎这个邓良与《蜀书·后主传》所载的邓良是两个人。其实陈寿此举的目的同样也是为尊者讳,因为邓良之父邓芝是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同张飞一样亦官车骑将军,封阳武亭侯。

综上,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奉命向魏将邓艾请降的侍中张绍就是张飞的次子,蜀后主刘禅的妻兄(弟)。魏咸熙元年(264年)张绍又随同后主、后主张皇后迁到魏都洛阳,并被封为列侯,以后事迹不明。

那么,陈寿为什么不在《张飞传》或《后主传》中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或身世呢?而且后来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没有指出这一问题。陈寿在张飞传中不明言张绍降曹并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意有所属,别有用心,其目的是为尊者讳。因为陈寿原是蜀国人,曾官“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华阳国志·卷一一·後贤志》,参见《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而张飞是蜀汉名将,却为部下所害,张飞之孙张遵(张绍之侄)在与魏军作战时战死。张飞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而张绍的投降在崇尚名节的古人看来是对先人人格的玷污,是有损祖先名誉的,鉴于此,陈寿采用了回护手法,将张绍的事迹分别记载在《三国志》的《张飞传》和《后主传》等不同篇目中,这样做既顾及了尊者的颜面又基本做到了如实记载,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标签: 张飞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诸葛亮,刘禅

    首先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周瑜比诸葛亮有军事才华的原因。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大家想想南宋皇帝赵构为何杀岳飞,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想北伐迎回钦、

  • 刘禅老婆是谁:他为何是夫妻生活中最悲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

    提起刘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中国皇帝中耽于享乐的代表之一,只不过摊上有个好相父,才多混了几年。到了老诸死了之后就亡国了,最后还无耻的做了亡国奴,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混帐话来,可是这真的就是事实吗?隐藏在事实后面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刘禅,刘备之子也,其父以仁德闻名天下,以白衣

  • 刘禅本是三国一代英主:在位四十年 国中无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禅,三国

    诸葛亮等贤臣相继逝世后,蜀汉逐步衰落。后魏国大举伐蜀,皇帝刘禅屈服,被俘虏到洛阳。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区域的控制,封刘禅为安泰公,还把他的后代和本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本来蜀汉的大臣参与,宴会中特别叫了一班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后伤心地掉

  • 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三国

    阿斗扶不起是因为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翼狮兄仅能看到表面现象,不错, 刘禅在生死大权把握在司马氏手上明哲保身,手下郤正却劝他向司马公讲思蜀,或许还有机会回蜀地,然司马公第二次问刘禅,“安乐公可思蜀否?”刘禅按卻正所讲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昭曰:

  • “阿斗”刘禅被后人误解千年 是仁德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斗,刘禅,仁德之君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成语典故,对三国蜀后主刘禅作了无情嘲弄。不过,在提交15日举行的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暨诸葛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专家罗开玉和谢辉所著《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中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

  •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破产者寄人篱下的求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乐不思蜀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

  • “刘禅”是一个比刘备要好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刘备

    刘禅他本人在演义中和正史中,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好~大家多认为刘禅是个亲小人远~这也并非是刘禅的本意你们想想他一上来~顶头就有个猪兄~让他不能亲临政事~而且诸葛亮~姜微~还有蒋琬,费咦等等~都是把政权握在自己手里的~这样做不是吗?那你们在看看~这个刘禅的为人和处事方面~当然这也引用哦一些别人的文章啊

  • 后主刘禅究竟是怎样变“脑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诸葛亮,刘备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很久以来,人们对刘禅投降、蜀国灭亡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惋惜和愤慨。历史的笔墨,更是将谴责的矛头不约而同的指向了这个昏昧懦弱的“二世皇帝”,以至于民间有了“扶不起的阿斗”的说辞。之所以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导向,无非就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老人心态使然。因为刘禅是如此的幸运,不仅有

  • 诸葛亮为何不废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关于刘禅废立一事,争议颇多。小生不才,在此嚼舌一番,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一 先从隆中对策说起。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最高战略目标是“兴复汉室”,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师出有名,二是可以争取民心,无疑为刘备完成霸业提供条件。如此聪明之举为何曹操孙…关于刘禅废立一事,争议颇多。小生不才,在此嚼舌一番,还请各

  • 诸葛亮对刘禅有哪些建议 其中一条竟然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刘禅

    诸葛亮最初与刘禅结缘应该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刘备率兵伐吴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是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据三国志里所说,其实并不是像演义里那样,如果刘禅不才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其实刘备是这样对诸葛亮说的:先生的才能比曹丕十倍还要多,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事。如果阿斗能辅佐,你就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