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孙权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为何全部死于非命?

揭秘:孙权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为何全部死于非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4/1/20 8:16:20

孙峻是被自己梦境吓死的,真是做了亏心事,半夜鬼敲门。像他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紧张到崩溃的边缘,说明他也知道冤死的太多,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

孙峻死后弟弟继任

公元256年,执政才3年,孙峻派兵伐魏,他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送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厌恶,借口心口疼痛回家了。就在这天深夜,他从梦中醒了过来,惊恐大喊:诸葛恪的冤魂来杀我了,我被他的剑刺中了。

随后胡言乱语,精神失常,怎么治都无力回天。

类似美国电影《盗梦空间》里的情节,一人在梦中被对方击毙,现实中也惊惧而死。

临死前,他把后事托付给孙綝。只活了38岁。孙綝和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只有26岁,东吴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他就接替孙峻,掌握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结果引来又一轮的相互残杀。

吕据和腾胤都反对孙綝

孙权死后,有五个顾命大臣,孙弘、诸葛恪、孙峻三人已死,还剩滕胤和吕据。两人听到孙綝做一把手大怒:哪里冒出来的小兔崽子,我们打天下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现在骑到我们头上了。

吕据是名将吕范的儿子,多次征讨山越,基本上属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型。曾有一次狂风大作,长江水涨泛滥,渐渐淹到城门。孙权也亲临抗涝一线,看到大伙都在忙着救灾,只有吕据在派人备置大船,防备魏国突然进犯。孙权一看,这个人警惕性高,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啊,立即任命他为荡魏将军。

孙綝继位时,吕据正在领兵北伐魏国,还没有到达淮河,一听消息,立即带兵返回。他和前线的各个将领联名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防止孙綝大权独揽。孙綝自然不可能答应,但他究竟属于晚辈,对这两个元老还是要尊重的,上表改任滕胤为大司马。但是要他远离朝廷,镇守武昌,代替病逝不久的吕岱。吕岱是东吴的名将,战功显赫。死时已96岁,是东吴最长寿的大将。

因为武昌位置极为险要,所以孙綝以此为借口想支走滕胤。滕胤也不傻,拒绝离开建业。吕据听到消息后,派人通知滕胤,两人决定联手推翻孙綝。

滕胤浪费了进攻机会

孙綝做了硬软两手准备,一面派兵攻打吕据,一面拉拢滕胤。

他派手下华融等人去找滕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认清形势,站在朝廷一边,和吕据划清界限。滕胤立场坚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想到了谍中谍的计策,磨破了嘴皮劝说华融等人反水。但华融拒绝做卧底。

华融带的人太少,滕胤把他们全部杀了。孙綝上书说滕胤谋反,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激情沸腾、全力冲刺的最后时刻,滕胤又一次软了下去。他终究是温柔的偶像派,只能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缺少不顾一切的粗暴和狂野。

他的部下劝他:我们应当长驱直入,攻进宫中,控制关键点,抓住孙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滕胤说:大臣攻打皇宫不太合适吧。你们不要急躁,慢慢来,还要再等等。

士兵问:千钧一发,还等什么?

滕胤答:吕据就要带兵回建业,我们合兵一处,十拿九稳。

滕胤侃侃而谈,面色不变。手下的人也被他的从容自如镇住了,他一定胸有百万兵,胜券在握啊,否则怎么会这样淡定呢?于是大家都放松了神经,坚定地团结在滕胤的周围,愿意拼死保护他。

滕胤、吕据被夷三族

时光一点点地流逝,始终没有吕据大军的消息。滕胤渐渐变得焦躁不安,却依然毫无举动。手下人也慌乱起来,每个人都在问,我们到底还在等什么,等到春夏秋冬都过了难道还不够。

终于等得花儿都谢了,等来了从前线逃回的吕据士兵。带来了沮丧的消息,孙綝派出的军队因为捧着皇帝的诏书,道义上占了上风,吕据无力抵抗,很快溃不成军。吕据的士兵劝他投降魏国,吕据说:我耻为叛臣。随即自杀。

滕胤崩溃了,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手下的人终于醒悟,他的挥洒自如中看不中用,全部四散逃跑。孙綝很快包围了滕胤,下令诛灭滕胤、吕据的三族。

至此,孙权的五名顾命大臣全都不在了。

此后又有东吴的豪强起兵反孙綝,都被他镇压。按理说,他的处境要比他哥哥好多了,因为再没有抗衡的政治对手。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有了新烦恼,而且是他意想不到的。

那就是孙亮长大了,再不是10岁的娃娃了。

257年,孙亮亲政,已14岁。这是一个叛逆的年龄,他自己认为已是成人,而别人总说他是小孩。

那么,孙亮和孙綝究竟鹿死谁手呢?

标签: 孙权孙峻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孙权派出东吴一万精锐为何在辽东被砍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孙权,东吴,公孙渊

    孙权打下交州(今两广等地区)后,尝到了荔枝的味道,但孙权的胃口还没有得到满足。他异想天开,踮起脚尖眺望遥远的东北。当时东北和东吴隔着千重山、万重水,平时过惯了杏花春雨江南的生活,为什么会突然梦到冰天雪地的塞北呢?原因很荒唐,辽东的公孙渊想脱离曹魏,自立山头,要找另一个人当靠山,找的人就是孙权。公孙渊

  •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10年 向曹操阿谀奉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称帝,曹操,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

  • 受孙权赏识的如皋名将吕岱:屡建军功 清廉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名将,吕岱,三国,东吴

    乱世出英雄。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古海陵因地处魏吴两国边境,一度成为人烟稀少的空旷之地。但就在这个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舞台上,走出了一位载入史册的如皋名人——吕岱。吕岱,三国时东吴名将。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勤于国事、一生廉洁,为东吴的安邦兴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今人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历史悠久的如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从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三国,吴国,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解密:曹操如何凭一条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诸葛亮,孙权,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

  • 三国演义中忽略的历史:周瑜一直支持孙权抗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周瑜,孙权,

    历史上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诸葛亮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

  • 解密:曹操用什么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孙权,三国,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三国历史上曹操什么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孙权,三国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刘备合解之后,也赶紧班师,集中10万人企图吃掉合肥守军。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在出征张鲁前,曹操派护军薛

  • 三国的帝王们:曹操刘备孙权三帝王谁更有气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孙权,刘备

    中国人讲究一个气节,尤其是古代士子,这会被看成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因此才会有“杀身成仁”、“宁折不弯”、“士可杀不可辱”等说法。但在三国鼎立之前,有一个特殊现象,将军士子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有人说成是一种投降文化。实际上,这种现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汉朝的名存实亡。名存,就是还有一个汉献帝,不管是董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孙权,曹操,关羽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