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光武帝刘秀的两大绝技:一个助曹操稳定内政,一个助刘备天下三分

汉光武帝刘秀的两大绝技:一个助曹操稳定内政,一个助刘备天下三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4/2/17 17:34:57

三国时期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故事:

其一是曹操焚信。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爆发大战,史称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结果是曹操大胜,袁绍大败。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袁绍的辎重图书珍宝,意外发现许都官员和军中为了向袁绍表效忠,暗中写给袁绍的书信。

如何处理这些书信?

有人建议按照书信进行追查,曹操却下令将其全部焚毁。有人不解,曹操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三国志·魏武帝纪》)意思就是说:当时袁绍势头强劲,我曹操自己都难以确定能不能保住性命,何况是他们这些人呢?

其二是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在新野时,谋士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起初还不太了解诸葛亮的才能,便对徐庶说:“你去请他。”徐庶却说:诸葛亮是大人才,“不可屈致也”,你应该亲自去请他。刘备于是亲自去请诸葛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操焚信,体现了曹操的胸襟气度;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看完这两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感叹,曹操和刘备之所以能够与孙权三分天下,各成一方雄主,确实是有原因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焚信和三顾茅庐这两个故事被罗贯中演义得十分精彩,但那都是文学艺术的东西,我们不去说他。

有意思的是,曹操焚信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实际上很可能是学自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就是说,最早干焚烧书信和三顾茅庐之事的是汉光武帝刘秀,曹操和刘备只是偷学了刘秀的做法而已。

刘秀焚信

更始元年,即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任命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前去平定黄河以北地区。

原西汉已故赵缪王刘元的儿子刘林建议刘秀,在列人县境内决开黄河,用以淹没赤眉军。刘秀没有听从,前往真定。刘林等于是率领数百人进入邯郸城,立假冒汉成帝儿子刘子舆的王郎当皇帝,然后派出将领向幽州、冀州夺取土地,并把文告分送各州、各郡。赵国以北、辽东以西,都望风响应。

更始帝大怒,派尚书令谢躬领军与刘秀会合,讨伐王郎。刘秀围攻钜鹿,战事不利,一月有余不能取胜。

耿纯于是向刘秀建议说:“我们长期围守钜鹿,官兵将会疲惫。不如趁大军士气旺盛进攻邯郸,如果王郎被诛,钜鹿用不着战斗自会服从。”刘秀采纳。

更始二年四月,刘秀自率大军向邯郸挺进,一路势如破竹,不断获胜。

王郎派谏大夫杜威请求投降。杜威强调王郎确实是汉成帝刘骜的嫡亲骨肉,刘秀说:“假使汉成帝复活,也不能得到天下,何况他的冒牌儿子?”杜威又请求封王郎万户侯,刘秀说:“饶他不死已经够了。”杜威大怒离去。

刘秀接着对邯郸发动猛攻,历时二十余日,邯郸陷落。王郎乘夜逃走,王霸追捕擒获,就地斩首。

刘秀检查王郎的文书,发现有自己的官吏与平民的奏章数千,奏章上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还有谤毁刘秀的内容。但刘秀并不察看,他集合全体将领,用火烧毁奏章,说:“使背叛的人安心。”《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焚烧书信,大概就是从此处学去的。至于刘备三顾茅庐,也可能是学自汉武帝刘秀。

刘秀三顾茅庐

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会稽余姚有一个人叫严光,字子陵,少年时曾与汉武帝刘秀是同学,两人关系不错。等到刘秀称帝后,严光改名换姓隐居起来。

刘秀知道严光贤能,派人画了严光的画像,并四处寻找。后来,齐地有人报告说:“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刘秀怀疑这个人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少年同学严光,当即备安车,派特使前往聘请,“三反而后至”,聘请了三次严光才答应前往洛阳见刘秀。

刘秀见到严光,十分高兴,请严光到宫里叙旧,两人相谈甚欢。夜晚,刘秀留严光在宫里同床居住,不料严光睡姿不太好,睡熟之后竟然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刘秀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之后,刘秀想要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不肯接受,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

建武十七年,朝廷又一次征召他,严光仍不就。严光八十岁时,在家中去世。刘秀倍感哀伤,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严光。

由此看来,曹操和刘备都是十分善于学习的好学生,他们各自学了刘秀的一个技能,结果便割据一方。而刘秀一人拥有这两个技能,故而能统一天下。

标签: 汉朝刘秀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麾下五大高手排名!马超垫底,第一无人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马超,赵云

    五、马超马超,刘备手下的超级战将,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马超可以说是刘备的福将,就被能够入主西凉,马超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此外,马超出生将门之后,从小受到了优良的教育和打仗经验,因此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谋略型。但马超却是心计有所欠缺,因此数次被别人利用。四、赵云赵云,三国中最让人所喜欢的战将,被誉为不败

  • 刘备看似温文尔雅,却一言不合就斩杀对方,细数他的斩将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将刘备塑造成了温文尔雅的仁者形象,其实正史中的刘备还是很勇猛的,不仅亲自上阵打仗,还一言不合就斩杀对方大将,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三国志》中刘皇叔的斩将记录。在斩将之前,刘备就已经显示了自己暴烈的一面。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其实是刘备干的:“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 要是张飞不死,刘备伐吴能够成功?竟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张飞,关羽,刘备,

    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及张飞三人于桃园三结义,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三兄弟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开创了蜀汉之基业,在利益与权力全面,刘关张三兄弟的情谊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的坚不可摧。刘备夺取川蜀之地后,命二弟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对此安排相当担心。毕

  • 刘璋杀一叛臣,为何刘备会勃然大怒?难道犯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刘璋,曹操,三国,

    刘璋本想利用刘备前去替他征讨汉中张鲁,哪知道刘备志不在此,他觊觎的是益州人民地土。刘备屯兵葭萌厉兵秣马、收买人心,显然别有所图。白水关的守将杨怀、高沛对此有所察觉,数次进谏刘璋,希望刘璋早一日发遣刘备还荆州。如果不先解决了杨怀与高沛二将,刘备举事之后,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建安十七年(212)

  • 刘备喜欢做自我介绍,这个习惯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刘备,袁绍,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说法颇受人们赞同。虽有男人四十一朵花之说,但毕竟人生已经走完了一半。若你在四十岁之时,还发现自己碌碌无为,那也许就这样草草一生了。但人生总有奇遇,曹操曾感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这天下英雄,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又有如何传奇呢?刘备,他是一个喜欢做自我介绍的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这个忽悠别人的骗子,竟然有人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汉献帝,曹操,诸葛亮,

    虽然在陈寿所写的三国中魏朝是正统,但是大家更愿意把老罗写的演义中的蜀汉当成正统,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为刘备是皇室宗亲,其二是因为刘备为人仁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样的人物设定才能够让老罗的书籍有销量!刘备借着讨伐袁术之名,逃离了曹操的控制,占领徐州之后,并号称是俸汉献帝旨意讨伐曹操。很多人都觉得

  • 为什么刘备请的是诸葛亮而不是他,难道说他的名气不够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张飞,关羽,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收荆州取西川攻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才智的确称得上卧龙。我们不由得想起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谋士的是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说在水镜先生认为卧龙和凤雏的能力是不分上下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是刘备三次相请才请来的,而庞统是自己主动参加刘备

  • 诸葛亮的一句话道破了,刘备伐吴失败,为何落得惨败收场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伐吴,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是东征伐吴之战。虽然是以强打弱,但是最后以惨败告终。刘备不仅没有拿回荆州,还自损大半精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呢?诸葛亮一句话道破玄机,“若是法正尚在,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刘备出征伐吴没有带诸葛亮,许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反对伐吴计划的。其实不然,诸葛亮认

  • 因为诸葛亮刘备重用了他,却埋下了关羽被杀的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刘备,关羽,三国,庞统,廖立

    (一)刘备手下的长沙太守公元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派诸葛瑾去荆州,索要当初刘备所借的荆州诸郡。哪料得到的答复却是:等我刘备拿下凉州后,再还给你。孙权不听刘备那一套,亲自任命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的长史前去接收地盘,又都被关羽给“礼送处境”了。孙权望着狼狈不堪的三位长史,终于怒了,派吕蒙出兵!

  • 刘备孙权忙着抢地盘的时候,曹操在干嘛?做了一件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身上有非常的浪漫的一面。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名诗人。而他的身上也有非常注意实用的一面。当年打下荆州的时候,曹操发现刘表养了一头上千斤的大牛,每天需要吃很多的饲料,但这头牛却什么也做不了,他就把这头牛杀了,用来犒劳士兵。事情虽然不大,却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这是治理国家,征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