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明明可以当皇帝为何不敢取代刘禅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明明可以当皇帝为何不敢取代刘禅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2/17 16:08:33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的一首《八阵图》,将千古奇才诸葛亮的才能和遗憾概括的淋漓尽致,但是,仔细想一下的话以当时蜀国的实力,难道真的就可以吃掉吴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诸葛亮纵然有惊世之才,但是也要有国家足够的实力支持下。

蜀国在当时那种穷兵黩武国库空虚,而又人才断层的背景下,显然是打不赢实力稍胜一筹的吴国,诸葛亮的才能和谋略一直是世人所推崇和夸赞的,所以才会有刘备当时的“三顾茅庐”,在得到诸葛亮这位谋士之后,刘备对于诸葛亮可谓是尊敬至极,并且给予了他以极大的信任,让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主公刘备的厚望,竭尽所能为蜀汉赢得了一席生存发展之地,形成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

作为一位谋士,诸葛亮得到了来自统治者的信任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刘备极为推崇诸葛亮,对于他说的每一句话也是深信不疑

,凡是诸葛亮说的基本上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实施,但是,正是这种事无大小处理权全都被诸葛亮包揽的原因,所以才造成了后来的蜀国在人才上出现了很大的断层,其实,以诸葛亮的才华和实力对于刘备,完全是可以取而代之的,刘备虽然信任诸葛亮,但是也并非无一点疑虑之心,要不然也不会再白帝城托孤之时说出如果先生觉得我的儿子可以辅佐就好好指导他,如果觉得他难成大器就取而代之吧,这样一番话了身为臣子的诸葛亮,面对统治者对自己给予的极大厚望和信任,于情于理都不会做出寒了亡者之心的背叛之举的。

所以,他必然是在奄奄一息的刘备面前信誓旦旦的表明了自己辅佐幼帝的一番忠心,但是,诸葛亮也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以为他作为以为“忠心”的谋士,虽然没有将刘婵取而代之,但是,他也是实际上掌握有皇帝实权的第一人,自刘备去世以后,凡是的决策权全部落到了朱和亮的手中,而刘禅作为新一任的统治者,实际上不过是任由诸葛亮控制的一位傀儡,诸葛亮表面上借着辅佐刘禅的名义,实际上却将实际权力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后期的他为表忠心,追随仙帝遗愿痛哭流涕的对着刘备的灵位,朗读了《隆中对》并独断专行的,开始了蜀国的穷兵黩武之行。

连年的征战,使得蜀国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诸葛亮的扩张国土的征战之举哪里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呀,这明显是将蜀囯往绝路上逼,本来在三国之中蜀国就是最弱的,现在却又不现实的考虑自己的实力,跟强者夺地盘,它能夺得过才怪,而诸葛亮做出这样一种决定时难道就没有人反对吗?

哪怕刘禅一句话不同意,这决定难道不是立马就被否决了吗?其实,可能原因有两个,第一,诸葛亮聪明的借助了先帝的名义,所以获得了大家乃至刘禅的支持。第二,就是诸葛亮德高望重,为众人所服,在众人心中显然就是一个统治者的形象了,所以,即使刘禅说什么,

也是不为大家所赞同的,不管历史的真相怎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谋士,却被自己的上司给予了莫大的权力,甚至可以说实际上是掌握实际皇权之人也不为过,诸葛亮真的是史上第一人呀

!

标签: 刘禅诸葛亮刘邦

更多文章

  • 他是刘备和孙权两人眼中的重要人物!如果他沉溺于酒色英年早逝,也许关羽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鲁肃,刘备

    三国演义之中,对于刘琦的描写虽然不多,还多是不好的评价,比如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当时,刘琦却是一个能够影响刘备和孙权关系的重要角色,如果他不是沉溺于酒色英年早逝,刘备和孙权也许不会选择那个时刻开战,也许关羽就不会死。当时,赤壁之战中,周瑜打败了曹操,胜利的果实基本全被刘备得到

  • 汉光武帝刘秀的两大绝技:一个助曹操稳定内政,一个助刘备天下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秀,刘备,曹操

    三国时期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故事:其一是曹操焚信。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爆发大战,史称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结果是曹操大胜,袁绍大败。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袁绍的辎重图书珍宝,意外发现许都官员和军中为了向袁绍表效忠,暗中写给袁绍的书信。如何处理这些书信?有人建议按照书信进行追查,曹操却下令将其全部

  • 刘备麾下五大高手排名!马超垫底,第一无人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马超,赵云

    五、马超马超,刘备手下的超级战将,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马超可以说是刘备的福将,就被能够入主西凉,马超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此外,马超出生将门之后,从小受到了优良的教育和打仗经验,因此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谋略型。但马超却是心计有所欠缺,因此数次被别人利用。四、赵云赵云,三国中最让人所喜欢的战将,被誉为不败

  • 刘备看似温文尔雅,却一言不合就斩杀对方,细数他的斩将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将刘备塑造成了温文尔雅的仁者形象,其实正史中的刘备还是很勇猛的,不仅亲自上阵打仗,还一言不合就斩杀对方大将,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三国志》中刘皇叔的斩将记录。在斩将之前,刘备就已经显示了自己暴烈的一面。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其实是刘备干的:“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 要是张飞不死,刘备伐吴能够成功?竟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张飞,关羽,刘备,

    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及张飞三人于桃园三结义,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三兄弟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开创了蜀汉之基业,在利益与权力全面,刘关张三兄弟的情谊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的坚不可摧。刘备夺取川蜀之地后,命二弟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对此安排相当担心。毕

  • 刘璋杀一叛臣,为何刘备会勃然大怒?难道犯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刘璋,曹操,三国,

    刘璋本想利用刘备前去替他征讨汉中张鲁,哪知道刘备志不在此,他觊觎的是益州人民地土。刘备屯兵葭萌厉兵秣马、收买人心,显然别有所图。白水关的守将杨怀、高沛对此有所察觉,数次进谏刘璋,希望刘璋早一日发遣刘备还荆州。如果不先解决了杨怀与高沛二将,刘备举事之后,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建安十七年(212)

  • 刘备喜欢做自我介绍,这个习惯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刘备,袁绍,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说法颇受人们赞同。虽有男人四十一朵花之说,但毕竟人生已经走完了一半。若你在四十岁之时,还发现自己碌碌无为,那也许就这样草草一生了。但人生总有奇遇,曹操曾感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这天下英雄,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又有如何传奇呢?刘备,他是一个喜欢做自我介绍的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这个忽悠别人的骗子,竟然有人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汉献帝,曹操,诸葛亮,

    虽然在陈寿所写的三国中魏朝是正统,但是大家更愿意把老罗写的演义中的蜀汉当成正统,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为刘备是皇室宗亲,其二是因为刘备为人仁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样的人物设定才能够让老罗的书籍有销量!刘备借着讨伐袁术之名,逃离了曹操的控制,占领徐州之后,并号称是俸汉献帝旨意讨伐曹操。很多人都觉得

  • 为什么刘备请的是诸葛亮而不是他,难道说他的名气不够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张飞,关羽,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收荆州取西川攻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才智的确称得上卧龙。我们不由得想起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谋士的是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说在水镜先生认为卧龙和凤雏的能力是不分上下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是刘备三次相请才请来的,而庞统是自己主动参加刘备

  • 诸葛亮的一句话道破了,刘备伐吴失败,为何落得惨败收场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伐吴,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是东征伐吴之战。虽然是以强打弱,但是最后以惨败告终。刘备不仅没有拿回荆州,还自损大半精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呢?诸葛亮一句话道破玄机,“若是法正尚在,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刘备出征伐吴没有带诸葛亮,许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反对伐吴计划的。其实不然,诸葛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