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49 更新时间:2023/12/7 18:04:42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

玉带生砚。资料图片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凭玉带生砚墨写就悼文相名篇

景炎元年(1276)五月,宋端宗在福安登基,时义士云集,勤王之师为文天祥信国公等所辖,谢翱激于义、倾家资、率义兵,仗策文相门下,署咨议参军,随之转战闽、赣、粤。据元代杨维祯《玉带生传》载:“玉带生者,宋文丞相家藏研也。后传于其客冬青谢先生翱,翱殁,幸归于予。”文丞相“提刑浙西,器而聘之,呼以玉带生而不名。”清代徐沁《谢皋羽年谱》载:“初,文公有端砚一方……后赠先生(注:指谢翱)。”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玉带生歌》有“玉带生,文信国所遗砚也……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参军谁?谢皋羽……”砚背上镌有文丞相亲赋篆文砚铭:“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囷囷,外之泽兮日宣。于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造”共44字,铭文对端砚玉带生的外表、质地、用途等极尽赞美之词。清代于敏中《西清砚谱》卷九载玉带生:“砚高5寸许,宽1寸7分,厚如之。形长而圆,旧端溪子石也。下砚面3分许,周界石脉一道,莹白如带。”“文山既相适罹国难,征兵岭海间,仓黄相失。闽谢翱,文山客也。间道携生往来桐庐山中。”(杨维祯《玉带生传》)

谢翱受赠玉带生后,一直随身珍藏,未曾离弃。他在《文房四友叹》诗中则称玉带生为“石君”,如“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郯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1282年12月文丞相死节,谢翱闻讯,悲不能禁,写下了《哭所知》《西台寄所思》《书文山卷后》《登西台恸哭记》等多篇怀念文丞相的有名诗文。这些声情悲切诗文,多是用玉带生所研之墨写就。“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连洏,手击玉如意,生时亦相随。”(朱彝尊《玉带生歌序》,“竹如意”见《登西台恸哭记》)谢翱“生时亦相随”玉带生,揽物而思人,思人而悼故国。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1310~1381)在其《谢翱传》说谢翱:“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履,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张丁《西台恸哭记注》说:“若其恸西台,则恸丞相也;恸丞相,则恸宋之三百年也。”指出谢翱对文天祥的感情,实质上是对宋室乃至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和丧亡之痛。清代江苏常州举人周仪暐(1777~1846)《忆谢皋羽》诗:“谢公三尺竹如意,老伴端溪玉带生。一片浮峦一拳石,怎教风雨不凄凉?”对文丞相的知遇之恩和赵宋的亡国之痛,是谢翱至死不易、刻骨铭心的两种情感。

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景炎三年(1278)11月五坡岭兵败后,谢翱为避元兵缉捕,将妻儿(毌氏及怀壶)留置潮阳海门,独与玉带生“结伴”远行,自粤辗转至闽,后寓于浙之杭,隐名埋姓,结交志士,继续抗元护宋。如《书文山卷后》:“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广惜往日》诗序中则自称“粤人”,《元旦立春》诗有“闲庭忆粤乡”句。元贞元元年(1295)谢翱卒于杭州,挚友按其遗嘱表墓碑为“粤谢翱墓”。谢翱为避元网离粤远行时,结伴相随的仅是玉带生,他留置在潮阳海门的妻儿,也成为他难以忘怀的思念。据载,宋景炎二年(1278)4月13日,谢翱之妻毌氏在潮阳海门舟中产下一子(怀壶),在其诗《废居行》(“经年废屋无居人,孕妇夜向船中产。”)《商人妇》(“抱儿来拜月,去日尔初生。已自满三岁,无人问五行。”)均有所流露。这些思念远在粤的亲人的诗篇,难道没有谢翱随身所携的“石友”——玉带生襄助之作?毌氏母子先立籍潮阳海门,后迁揭阳玉滘村(今榕城),子孙再迁创翔龙、桃山等地,瓜瓞绵长,人才辈出。1995年揭阳建市之初,为弘扬谢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招商引资,促进揭阳经济的发展,在黄岐山麓岐泽湖北侧建造了“谢翱纪念堂”,成为揭阳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翱对于玉带生,不但“生时亦相随”,去世后也随葬于墓地(一说收藏于谢翱在杭讲学的月泉书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转归杨维祯(铁崖)(其门生张宪受命作《玉带生歌序》),明代则乏载,清时为乾隆帝所得并于砚底镌铭,现代则几经辗转而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谢翱所传《晞发集》等诗文遗篇多是他自潮阳海门返闽至浙寓居时之作,清代《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其时玉带生长伴相随,可以说“见证”了谢翱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爱国诗文的问世。正是:

念动无时思信国,恩施有自肇潮阳。

文山气节汗青照,晞发诗文玉带彰。

标签: 谢翱

更多文章

  •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

  • 谢翱是怎么死的?南宋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 (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写给谁的诗句?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花。皇宫贵族更是在宫廷别院广泛栽种。至于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们移植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李

  • 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的北宋名妓花想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在古代,末代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出现的爱国英雄有很多,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龙的血性不容泯灭,妓女也同样爱国。可作为普通妓女又是如何报效国家呢,或是捐钱,或是捐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数以万计,有谁能横刀取得敌将的性命呢,她就是北宋时

  • 花想容是什么人?北宋名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

    金军攻破汴京,在掳掠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上的同时,也掳掠了大群的妇女北上,供他们奸淫,汴京城内的有名歌妓花想容也在里面。花想容生得很美,人们就用李白形容杨贵妃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她。当时汴京城中的妓女多如牛毛,但真正能 唱当时最为流行的宋词长词慢调,并能尽得词中意蕴的并不多,而

  •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这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清平调·云想衣裳

  •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王弗,宋朝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

  • 王弗王朝云什么关系 王朝云的墓志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王朝云,王朝云的墓志铭

    王弗王朝云王朝云和苏轼的关系比较特别,王朝云原来是一位歌妓,在她12岁那年就决定更随苏轼,她和苏轼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尤其是在苏轼被贬的连个艰难时期,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安慰他。但是她却一直没能得到苏轼夫人或者妻子的名号,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她和苏轼一同生活了十一年,但是英年早逝,苏轼的第二任

  • 王弗怎么死的 王弗墓志铭上记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怎么死的,王弗墓志铭

    王弗怎么死的王弗,梅州青神人氏,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原配妻子,十六岁便嫁给十九岁的苏轼,王弗沉着冷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关怀备至,夫妻二人情深,恩爱有加,但是王弗仅仅跟苏轼在一起11年便香消玉殒了,令人遗憾。王弗死的时候只有27岁,那么她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王弗不同于苏轼的另两个妻子,

  • 宋朝苏东坡和他的三位夫人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人的婚姻难以捉摸,有的两相厮守白头偕老,有的骤然生变劳燕分飞……苏东坡属于某种另类婚姻,请听笔者细细道出。(一)第一次婚姻幸福美满,夫人芳年早逝苏东坡和王弗原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好玩伴。至和元年(1054年)春,苏东坡奉父母之命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