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枋得: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不屈绝食而死

谢枋得: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不屈绝食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20 更新时间:2023/12/7 17:57:53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谢枋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文天祥抗元过程中,有不少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与他走到一起。文天祥是1256年考中进士。当年与他同科考进士的,还有二甲第一名谢枋得,二甲第二十七名陆秀夫,均为宋朝末年有名的代表人物,忠节集于一榜,这是千古佳话。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著名诗人、抗元将领,江西弋阳人。《历代名人生卒录》载其“宝庆二年(1226年)二月二十四日亥时生。”

1274年7月,年仅3岁的宋恭帝继位,谢太后垂帘听政。次年,元军沿长江兵锋东下,大宋王朝摇摇欲坠。

谢太后随即号召各路军民起兵勤王,结果奉诏起兵的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

在这种情形下,经历大起大落,又曾在朝中被奸臣陷害的谢枋得,毅然出任信州知州、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奋起救国。

曾有一则经典故事《谢枋得母讥元兵》千古流传:

南宋末德祐年间,元兵大肆南侵,势如破竹,谢枋得起兵勤王,战败后溃散逃亡。元兵攻至上饶,仍无法找到谢枋得,就将他的母亲桂氏关押起来,企图以她为诱饵抓住谢枋得。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元兵,谢母大义凛然,面不改色,从容不迫地说道:“老妇今日当死,不合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死。”元兵将领奈何不得她,只好下令把她释放。

真可谓有其母必有其子子。谢枋得自幼聪明伶俐,刻苦专研,读书过目不忘,《宋史·谢枋得列传》称赞他:“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宝祐四年(1256年),谢枋得参加进士考试,在答卷里,将丞相董槐与奸臣董宋臣批评得惨不忍睹。其文透露出一股庞大、凌厉的力量,还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让看过之人受到极大震撼。

可是,他那直言的个性,还是惹出了祸事。

宝祐五年(1257年),谢枋得参加教官考试,中兼经科,出任建宁府(福建建瓯)教授。还没到任,就遇上蒙古兵大举南下。

当时朝廷调遣江东、江西宣抚使赵葵守卫饶州(江西波阳)、信州(江西上饶)和抚州(江西抚州),抵御南犯的蒙古军队。

赵葵很了解谢枋得的忠贞与才干,就邀请他担任干办公事。

谢枋得随即动员组织上万民兵投入抗击蒙古兵的战斗,还变卖家产,四处奔走,筹集众多钱粮给养,供给前线兵民,协助赵葵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进攻。

久攻不下,蒙古军队只能撤围而去。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队卷土重来,谢枋得被朝廷起用为兵部架阁,担当起保卫饶、信、抚三州的任务。

当时,贾似道当权,他欺上瞒下,整日蹲在地上玩斗蚝蜂,号称为“军国大事”,却将真正的军国大事抛在一边。贾似道喜欢吃草蕈,特别是天台山上的蕈,可是蕈是离不开桐木的,一离开味道就变了,于是一些为巴结贾太师的官员乡绅,劳师动众,从天台山上将桐木连草一块儿搬下来,让贾似道开吃。

除了山珍,贾似道还偏好一种鳊鱼,尤其是茗溪中的鳊鱼,会拍马屁的赵与可养了数千条鳊鱼,还雇大船,每天忙着运鳊鱼。

坏事做尽的贾似道,却非常好面子,当时一般人为投其所好,竟将他称为“周公”。谢枋得对这位“周公”,实在叫不出声来,

景定五年(1264年),朝廷命谢枋得在建康(南京)主持漕闱考试,恰逢象征灾变的彗星出现在东方,他立即抓住这一自然现象,以贾似道政事为题,借以发策十问,痛斥奸相贾似道专权误国,惹得天怒人怨,宣称权奸当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必“天心怒,地气变,民心离,人才坏”,“兵必至,国必亡”。

有个名叫陆景思的漕运使,早就看不顺谢枋得了,就趁机暗中将试卷底稿呈送给丞相贾似道。

当时的贾似道权倾朝野,闻讯大怒,立即给谢枋得罗织了在乡里横行不法、战时胡乱下拨军费、冒用钱粮款项、数次讥笑诽谤朝政等罪名,罢免官职,押送到兴国军安置。咸淳三年(1267年),谢枋得遇赦放归故乡。

德祐元年(1275年),贾似道率13万大军抗击南侵蒙古军,却兵败丁家洲,乘一小船亡命扬州,群臣请诛,贾似道被罢黜流放。

此时,朝廷起用蛰居八年的谢枋得,赴任江东提刑兼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但是,当时蒙元发起的灭宋战争接近结束了,蒙古大军横扫南宋残军,宋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防线全面崩溃。

次年正月,吕师夔率一支蒙古军进攻信州。谢枋得闻讯十分气愤,要知道这吕师夔正是他早年的一个朋友,如今却投降了蒙元。

谢枋得亲率民兵迎战。

由于蒙古军太多了,谢枋得不得不退守安仁县,立即调张孝忠等在信州北面的团湖坪阻击吕师夔。张孝忠部箭射完了,张孝忠本人就挥舞双刀,冲入蒙古军中,斩杀敌军百余人,不幸中箭而死,队伍也被冲散。

谢枋得连忙回守信州,但是信州也被蒙古军占领了,他只好改姓埋名,隐居于福建建宁的唐石山里。

很快,蒙古军就攻陷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宋恭帝、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被元军俘虏。太皇太后曾下诏书,让南宋臣民投降,但谢枋得拒绝。

同年五月,赵昰在福州称帝,即宋端宗

因隐居在山里,谢枋得听到临安陷落,以为南宋灭亡了,就每天穿着麻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痛苦亡国之痛,不认识的人都以为他神经有毛病。

为了谋生,谢枋得只能在建阳市中卖卜。只要有顾客上门,谢枋得就照着出生年月时日的干支八字,配合阴阳五行相生克之理占卜吉凶。

因为他以为国已亡了,心早已死了,还有什么做不得。

由于他算得蛮准的,找他的人就多起来。可是有一点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顾客算命完事,付钱站起来要走之时,谢枋得总是拿起一枚铜币道:“这就够米钱了,其余请拿回去。”

顾客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身要走,谢枋得又叫住他,说道:“拜托,请把多余的钱带走。”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建阳的老百姓都知道街上有一个奇怪的算命先生,而且很快人们又发现他谈吐不俗,气度不凡,就将他请到家里当私塾老师,谢枋得也很乐意。建阳的老百姓却不知道,这位算命先生可是进士出身,出身不凡。

南宋灭亡后,元朝为了利于统治,开始笼络宋朝的贤能志士。

于是,集贤学士程文海推荐22名南宋大家给元朝,元朝行省丞相兀台亲自来访谢枋得,请求他出山帮忙,谢枋得推脱道:“上有舜,下有巢由,谢枋得名姓不详,不敢赴诏。”

最后,兀台悻悻而归。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朝又派人到江南搜罗人才,时任元朝礼部尚书留梦炎再次举荐谢枋得。留原是南宋大臣,后投降元朝,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讥讽他的投降行为,说:“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是一个快死的人了,决不再做元朝的官。”

当时,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得知朝廷搜罗人才,也想举荐谢枋得,就派人将他骗到府中,想逼迫他投降。

谁知,谢枋得“及见天枯,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

魏天佑大怒,就将他强行押送到了大都。

次年四月,谢枋得被押送至大都,住在外城西南已被废弃却依旧繁华的旧金中都城池里。

于是,他随即参拜了同样被押解到大都的亡宋谢太后和赢国公之墓地,并在坟前长跪坳哭不起……“不久,谢催病,后迁入悯忠寺(法源寺)”。

在这期间,谢枋得开始绝食。“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仿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就这样,在1289年,谢枋得于悯忠寺后绝食而死,至死未降为元臣。

标签: 谢枋得南宋

更多文章

  •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玉带生砚。资料图片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

  • 谢翱是怎么死的?南宋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 (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写给谁的诗句?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花。皇宫贵族更是在宫廷别院广泛栽种。至于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们移植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李

  • 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的北宋名妓花想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在古代,末代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出现的爱国英雄有很多,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龙的血性不容泯灭,妓女也同样爱国。可作为普通妓女又是如何报效国家呢,或是捐钱,或是捐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数以万计,有谁能横刀取得敌将的性命呢,她就是北宋时

  • 花想容是什么人?北宋名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

    金军攻破汴京,在掳掠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上的同时,也掳掠了大群的妇女北上,供他们奸淫,汴京城内的有名歌妓花想容也在里面。花想容生得很美,人们就用李白形容杨贵妃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她。当时汴京城中的妓女多如牛毛,但真正能 唱当时最为流行的宋词长词慢调,并能尽得词中意蕴的并不多,而

  •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这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清平调·云想衣裳

  •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王弗,宋朝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

  • 王弗王朝云什么关系 王朝云的墓志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王朝云,王朝云的墓志铭

    王弗王朝云王朝云和苏轼的关系比较特别,王朝云原来是一位歌妓,在她12岁那年就决定更随苏轼,她和苏轼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尤其是在苏轼被贬的连个艰难时期,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安慰他。但是她却一直没能得到苏轼夫人或者妻子的名号,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她和苏轼一同生活了十一年,但是英年早逝,苏轼的第二任

  • 王弗怎么死的 王弗墓志铭上记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怎么死的,王弗墓志铭

    王弗怎么死的王弗,梅州青神人氏,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原配妻子,十六岁便嫁给十九岁的苏轼,王弗沉着冷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关怀备至,夫妻二人情深,恩爱有加,但是王弗仅仅跟苏轼在一起11年便香消玉殒了,令人遗憾。王弗死的时候只有27岁,那么她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王弗不同于苏轼的另两个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