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枋得为什么不愿入仕蒙元?原因是什么

谢枋得为什么不愿入仕蒙元?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20 更新时间:2023/12/7 17:52:55

南宋名臣谢枋得为什么绝食也不愿入仕蒙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史载谢枋得生于公元1226年,字君直,号叠山,今天的上饶弋阳县人,出生于一个仕宦的书香门第之家。因而受到家风的影响,自幼酷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

谢枋得为人十分豪爽,蔑视权贵,嫉恶如仇。天性喜欢直言,几乎每次与人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要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奋起,一副非常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为已任。

有着这样的性格必然会造就他爱国爱民的行为举动,从他后来的人生来看,谢枋得谱写的是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可谓自成一家。

谢枋得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南宋末期,宋理宗赵昀执政后期,封建统治内部极其的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的祸国殃民,南宋末年的政治可以说是十分的黑暗。

公元1256年,谢枋得进士及第(同年及第的还有后来著名的爱国名臣文天祥),他原以为按自己的水平来说,排在第一梯队,考中甲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哪知待到发榜时,其大名却出现在了乙科。

各位,此时可能有疑问了,难道是这个谢彷得又是和历史上那些大才子们一样,一到考试水平就不行了。非也非也呀,原来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对朝廷哦几位实权派高管有抨击的言行啦,因而才被降级录取的。

说真,从历史上一些类似的事件处理结果来说这还算是轻的啦。及第后不久,谢彷得便被任命为抚州司户参军,可我们这位谢大咖愣是没有去上任。直接等到第二年再考,这次分配的是担任建宁府教授。

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开始大举侵略南宋,谢枋得被朝廷升任为礼兵部架阁,也就是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以便保卫饶、信、抚三州。我们这位谢枋得同志可谓是身先士卒,先是主动变卖家产,而后又多方筹措,给后来的抵御蒙古的战争夯实了基础。

公元1264年,谢枋得被任命为考官,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奉行投降主义,曾主张给予蒙古军赔款求和,这就让谢枋得等爱国主义的主战派极其不满意了。因而,便以贾似道这件求和的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

这还了得,一个为朝廷招贤纳士的主考官竟然以此为题,公然抨击当今圣上的第一红人,绝对的实权派贾似道贾丞相。于是,自然会有一些想趁机晋升的官员把这件事情上报给贾似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结果是可想而知啦。贾似道便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几年前在担任礼兵部架阁期间曾冒领使用科降钱等莫须有的罪名,贬谪到今天的湖北阳新县去也。

直到三年后,即公元1267年,朝廷才赦免其罪,允许回到老家居住。不久被地方官吴潜招致府中,投入到组织民兵招募和抵抗蒙古军队的斗争中。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5年,元兵在大将伯颜的率领下大举进攻南宋,以期统一。

这一年,谢枋得再次被朝廷用,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没有因此前不公正的待遇而撂挑子,而是主动挺身而出,组织多方民间力量参与抗战。

但也许是南宋的气数已尽,更或是一个腐朽透顶的大厦终将会倒塌吧。不仅南宋的最高统治集团畏战,一大批高官们更是弃职逃跑,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吕师孟等封疆大吏和将领们是纷纷降元,致使南宋大片国土沦丧。

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打过长江,进入到了南宋的江南地区。虽然有谢枋得等一批爱国人士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了南宋的首都临安(今天的杭州),实现了前不久刚亡国的原金朝皇帝完颜亮提兵西湖,立马吴山的梦想。

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等一干南宋皇室和他们的老祖宗一样被俘押往元朝上都,和他们老祖宗所不同的是,这位谢氏曾下诏臣民们降元。这时的谢枋得等爱国志士却没有接受,

同年五月,宋端宗赵昰即位,谢枋得被任命为江东制置使。再次招集各路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回天乏术,南宋走上了灭亡之途。无奈的谢枋得为了躲避元军的追捕,被迫隐姓埋名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

元朝在统一中原后,为了达到长治久安,进而采用了拉拢大批原汉族士大夫的做法。由于谢枋得的才名和威望,自然是元朝廷要拉拢的第一号人物,结果是多次的诱降都被他严词拒绝。

公元1288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时任福建行省的参政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强行押送谢枋得北上大都。

到达大都后,谢枋得被特意安排到悯忠寺中休养。也许是命格,更或是性格所致,巧的是,在谢枋得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块纪念孝女曹娥的碑。原本就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他在看到碑文后,不禁的感叹道:“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

至此,开始绝食。五天后,时年六十四岁的谢枋得以死殉国。

纵观谢枋得的人生,爱国和忠君的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但他的忠君并不是迂忠,在接到太皇太后谢氏的投降诏命后并没有放弃抵抗,因而,他的这一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最为后人敬仰的。

标签: 谢枋得宋朝

更多文章

  • 谢枋得: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不屈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谢枋得,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谢枋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文天祥抗元过程中,有不少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与他走到一起。文天祥是1256年考中进士。当年与他同科考进士的,还有二甲第一名谢枋得,二甲第二十七名陆秀夫,均为宋朝末年有名的代表人物,忠节集于一榜,这是千古佳话。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

  •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玉带生砚。资料图片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

  • 谢翱是怎么死的?南宋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翱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 (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写给谁的诗句?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花。皇宫贵族更是在宫廷别院广泛栽种。至于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们移植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李

  • 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的北宋名妓花想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在古代,末代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出现的爱国英雄有很多,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龙的血性不容泯灭,妓女也同样爱国。可作为普通妓女又是如何报效国家呢,或是捐钱,或是捐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数以万计,有谁能横刀取得敌将的性命呢,她就是北宋时

  • 花想容是什么人?北宋名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

    金军攻破汴京,在掳掠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上的同时,也掳掠了大群的妇女北上,供他们奸淫,汴京城内的有名歌妓花想容也在里面。花想容生得很美,人们就用李白形容杨贵妃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她。当时汴京城中的妓女多如牛毛,但真正能 唱当时最为流行的宋词长词慢调,并能尽得词中意蕴的并不多,而

  •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内容是什么?如何赏析这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清平调·云想衣裳

  •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王弗,宋朝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

  • 王弗王朝云什么关系 王朝云的墓志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王朝云,王朝云的墓志铭

    王弗王朝云王朝云和苏轼的关系比较特别,王朝云原来是一位歌妓,在她12岁那年就决定更随苏轼,她和苏轼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尤其是在苏轼被贬的连个艰难时期,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安慰他。但是她却一直没能得到苏轼夫人或者妻子的名号,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她和苏轼一同生活了十一年,但是英年早逝,苏轼的第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