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事实证明赵德昭并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赵匡胤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事实证明赵德昭并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3/12/13 9:53: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和弟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储君之位都是父亲传给自己的儿子居多的,但是为什么赵匡胤却要传给自己的弟弟呢?难道是因为赵匡胤其实更偏爱弟弟吗?

其实不见得,宋朝建国初期,是以五代十国的乱世为背景,是一个以能力,以武力说话的年代,但是赵匡胤的儿子,显然没有他的弟弟那么狠。

第一,从继承人的顺序来说

首先来说,赵德昭其实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赵匡胤顺位的顺序应该是,晋王开封尹赵光义,京兆伊赵廷美,最后才是不封王的赵德昭。所以赵光义继位之后,赵廷美以齐王尹京,赵德昭封王,开始向前走一步,而赵匡胤其实也从来没有在弟弟和儿子之间取舍过,赵匡胤的想法一直都是先传弟弟,再由弟弟传给自己的儿子。

并且当时可是五代十国为传统背景,皇位的继承人是不是皇太子根本没人关心,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能力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赵光义后来封了皇太子呢?因为赵光义心眼多啊,赵光义不想再遵守誓约了。

赵匡胤上位以及顺位的时候,都还是天下尚未完全平定的时候,所以一切还要按照五代时期的规矩来,但是赵光义不一样啊,经过两代皇帝的江山基本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这个时候需要的君主才是守成之主。所以这也就是赵光义能顺理成章的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的理由啦。

至于赵德昭,其实一直到赵德昭临死的时候,他连第一顺位都都不是,因为他当时都没有坐上亲王尹京的位置,太子什么的就更是不可能了。虽然赵德昭理应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但是奈何自己的叔叔变了心,不想履行约定,所以即使就算是赵德昭后来还活着,赵光义其实也不会把皇位传位赵德昭的,但是对于赵匡胤的死,一直众说纷纭。

第二,从能力方面来看

自从赵匡胤计划陈桥兵变,要黄袍加身的时候开始,出力最多的就是赵光义和赵普,赵匡胤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要把皇位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赵匡胤直传的只能是他弟弟,要不然绝对不会一生都没立太子。

在五代背景的乱世之下,什么仁义道德其实都做不得数。只有谁的能力强,谁的本事大,谁才能做老大的位置。

如果赵匡胤当时立太子之位,那么势必就会发生赵光义与赵德昭争夺皇位的问题。并且赵匡胤一开始给赵光义的这个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这个位置,就是隐形储君。而赵光义也借着这个位置,在赵匡胤的眼下,大肆招揽党羽,大肆结交禁军。

由此可见,赵匡义十分的信任自己的弟弟,无论是从感情,还是从能力。并且从赵匡胤对待赵匡义的态度来看,赵匡胤根本就不介意自己的弟弟早日着手,为自己日后上位做准备。

五代时期传位幼子,基本没有能撑的过去的,这个的确是是事实发生的。,而北宋在刚刚建国的时候,赵匡胤的儿子也是年幼,而弟弟则是跟着自己一路血雨腥风,金戈铁马走过来的,并且常年一直都是参与在政治活动当中。

赵匡胤虽然没有让赵光义领军,但是绝对默许赵光义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这个时候,即使是赵匡胤想要后悔,慢慢见到自己的年纪大了,想要改立储君,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为弟弟的已经发展的很强大了,之后在想改立储君,无疑就是把自己儿子往火坑里推,不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无论是从赵匡胤个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大环境的角度来讲,其实赵德昭都不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在记上自己的叔叔之后又变卦了,所以就轮不到他,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吧。

标签: 赵匡胤弟弟

更多文章

  • 赵德昭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德昭,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德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是华夏封建时代四位最杰出的皇帝,但四个王朝里北宋是却不是大一统王朝,一个没有统一天下的朝代,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赵匡胤再活5年一定会统一天下。但最令人不解和疑惑的就是赵匡胤驾崩以及为何不传

  • 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25岁时皇位被夺,28岁选择了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德昭,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次子,他上面有个哥哥,不过哥哥在5岁时得病死了,赵德昭实际上是当做太子被老赵加以培养的。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生前并没立德昭为太子,甚至没来得及封儿子为王老赵就“挂”了。出现这种结果都是老赵死得太突

  •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以前学《中国文学史》,当翻到宋代时,开篇总写的是这王禹偁,诗有《村行》,词有《点绛唇》,记有《小竹楼》,传有《唐妪传》,集有《小畜集》,可以说是宋初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记得当年一个人呆在川北大山中过清明节时,虽然知道杜牧那最著名的"雨纷纷",但口中吟诵地却是王禹偁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

  • 王禹偁到底有多聪明 他的学识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做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在官场。王禹偁,北宋人,出身寒微,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但是这位寒门的孩子却天资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宰相毕士安当年做过济州的从事,也就是王禹偁的家乡,听说有个如此聪明的孩子赶紧召来一见,当场让他做一首《磨诗》,王禹偁张口就来“但存心里正,无限眼下愁。若人轻着力,便是转

  • 王禹偁在政治及文学上的主张是什么 他的词和诗歌提倡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诗人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主张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

  • 王禹偁在史籍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 相关个人作品选录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史籍记载《宋史·王禹偁传》: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

  • 有关于王禹偁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有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散闻轶事邵氏闻见录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即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间讲学。一

  • 才华横溢的王禹偁为何得不到朝廷重用,反而三次被贬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士,又召试王禹偁,面对皇帝出的题目,王禹偁“赋诗立就”,宋太宗又提拔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担任自己

  • 王禹偁:北宋诗人兼直臣,因敢于直谏遭到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王禹偁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

  • 王禹偁是什么人?他的仕途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王禹偁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士,又召试王禹偁,面对皇帝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