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洎因何而闻名的?刘洎为何被李世民诛杀

刘洎因何而闻名的?刘洎为何被李世民诛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3/12/18 14:35:57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贞观七年,刘洎被授予为给事中。贞观十一年,刘洎又担任了治书侍御史。贞观十七年,他被授予为散骑常侍。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刘洎和岑文本一起支持魏王李泰,而长孙无忌却支持晋王李治。最终,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五月,刘洎上书道:“太子应该勤学善问,对老师朋友友善。但是现在太子只要进入宫闱,动不动就是十天半个月,辅导东宫的大臣们,很少可以与太子应对答问,希望陛下能控制一下对子孙的怜爱,遵照以前的规章制度,这就是天下的大幸啊。”于是,唐太宗让刘洎、岑文本、褚遂良以及马周等人,轮番去往东宫,与太子谈论政事。

贞观十八年,刘洎升迁为侍中。当时,唐太宗要求大臣们共同指出自己的过失。长孙无忌、李绩、杨师道等人都说:“陛下并没有过错。”而刘洎却说:“最近大臣们的上书,凡是不符合陛下心意的,陛下都要当着他们的面,各种责备,上书者们没有一个不惭愧退下的,这样的做法,恐怕不能让大家敞开心扉进言啊。”唐太宗回答道:“你说的很对,朕一定会改的。”

刘洎卒于646年一月,因与褚遂良不和,被他陷害。武则天登位后,他的冤情才得到了平反。历史记载中,刘洎的评价还是非常多的。李世民曾经说:“自从朕统治天下,为人虚心并且正直的,有魏徵。他早晚上书进谏于我。自从他离世之后,刘洎、岑文本、马周等人也传承了他的这个做法。刘洎为人正直,和他交往很有益处。吴兢曾经评价道:“唐太宗喜欢听真诚的话,那时候经常有虞世南、李大亮、刘洎、褚遂良等人,用真切的话语劝谏。

卢文纪曾经说道:“我阅读了很多贞观时期的故事,见识了魏徵、马周的奏书,也看到了王珪、刘洎的奏折,要么讲古今的事情,要么就是分析政情,这些言论都是历代以来的正确对策,而不是胡言乱语。”刘昫也评价道:“刘洎一开始就凭借上书真切且正直而闻名,但是却因为与人不和而遭到诬陷。虽然皇上很后悔,但是事后却没有办法补救,这是良臣的悲哀啊!张昭评价道:“以前唐朝初期的刘洎、马周,从平民一步步发展起来,最终被唐太宗任用为丞相。之后又有柳璨、朱朴等人,一开始也是担任普通的官职,后来昭宗也对他们加以重用。这四个人,被明主赏识任用。但是唐太宗任用这些人,国家兴盛,昭宗任用这些人,国家却灭亡了。宋祁评价道:“刘洎性格刚烈,辅佐太子的时候,因为言语不注意,被谄媚的人陷害,最后被诛杀。唐太宗虽然英明,但还是被蒙蔽了!”

标签: 刘洎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揭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但是玄武门之变结束之后,李唐皇族的血却并未流够,这是怎么回事?今天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因为斩草

  •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原文】《经破薛举战地》作者:唐·李世民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注释】①《全唐诗》

  •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作者:唐·李世民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一作坻】。共乐还乡【一作谯】宴,欢比大风诗

  •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原文】《过旧宅二首》作者:唐·李世民【其一】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注释】①旧宅:指武功庆善宫。②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③苔古:全诗校:“一作台平。”④“四海”句:谓天下一统。《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

  • 李世民为何被称天可汗 仅仅是因为文治武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魏徵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大唐南方洪水滔天,边关烽火狼烟党和国家处在危急时分、紧急状态,本应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李世民为皇帝的大唐中央周围,抗洪救灾,一致对外。可偏偏有人不识时务,作死跳了出来,要去抨击时政,妄议中央。中牟即今天河南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妄议中央的三项

  • 李世民儿子李恪怎么死的结局十分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是隋朝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因为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他从小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骑马射箭,读书绘画,样样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个性敢作敢为,因此李世民对于子怡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欣赏和疼爱的。甚至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最后非但没有当上

  • 李世民为什么劝李渊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渊起兵造反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

  •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翻阅历史记录,赫然发现在晋阳起兵的过程中,李世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他究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从李世民所作出的贡献去评价他具备哪些过人的素质?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找寻出贞观之治之所以开创的内在原因呢?李渊起兵想

  • 他先称西秦霸王而后称帝 让李世民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薛举,薛仁杲,李世民

    霸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个意思涉及政治。霸字中含月字,但这个月不是满月,而是偏月或半月,引申为统治一方,而非全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虽然厉害,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他们只是代行周天子职权的一方诸侯,成不了天子,故曰霸。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打下了天下,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