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篡改过国史吗?他为何要篡改国史

唐太宗李世民篡改过国史吗?他为何要篡改国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14 更新时间:2024/3/14 17:16:20

唐太宗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这样一位旷世圣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门兵变”内情历来让人生疑,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为后人议论不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修改国史呢?对此,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说法。《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隋唐卷》是这么写官修正史的——设史馆修前朝史制度的确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贞观君臣为唐皇朝的“长治久安”,十分注意“以古为镜”,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训。鉴于武德年间萧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唐太宗深感改组旧史馆、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从此以后,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职责,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的皇位并不是由合法继承得到的,而是其杀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不合乎封建法统和封建伦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也就不能贻示子孙,垂为法诫。

因此,唐太宗夺得皇位之后,就着手修改国史,为自己辩护。这种说法认为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时录》时,大肆铺陈太宗在武德时的功劳,竭力抹煞太子建成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功绩并极力贬低高祖的作用。但是这样仍不足以说明太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于是他们又把修改国史的着眼点放在晋阳起兵的密谋上面。他们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杜撰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目的在于把太宗说成是李唐业的真正奠基人,使其皇位的获得近似于汉高祖自为皇帝而尊其父为太上皇那样的合法性。

唐太宗究竟出于种动机要修改国史?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未有确定的答案,给历史留下了一桩疑案。

标签: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隋唐名将屈突通为唐太宗李世民做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屈突通,李世民

    屈突通,这个名字对于大家而言可能很陌生,关于屈突通的介绍也比较少,虽然介绍比较少,但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确是不可缺少的大将。屈突通是长安人,隋唐时代的名将,其父亲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长子。屈突通还有个弟弟叫屈突盖,他自己还有两个儿子。从其父亲就可以看出屈突通也是出生于名门世家,家族背景并不普通。

  • 刘洎因何而闻名的?刘洎为何被李世民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洎,李世民,唐朝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贞观七年,刘洎被授予为给事中。贞观十一年,刘洎又担任了治书

  • 揭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但是玄武门之变结束之后,李唐皇族的血却并未流够,这是怎么回事?今天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因为斩草

  •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原文】《经破薛举战地》作者:唐·李世民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注释】①《全唐诗》

  •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作者:唐·李世民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一作坻】。共乐还乡【一作谯】宴,欢比大风诗

  •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原文】《过旧宅二首》作者:唐·李世民【其一】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注释】①旧宅:指武功庆善宫。②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③苔古:全诗校:“一作台平。”④“四海”句:谓天下一统。《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

  • 李世民为何被称天可汗 仅仅是因为文治武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魏徵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大唐南方洪水滔天,边关烽火狼烟党和国家处在危急时分、紧急状态,本应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李世民为皇帝的大唐中央周围,抗洪救灾,一致对外。可偏偏有人不识时务,作死跳了出来,要去抨击时政,妄议中央。中牟即今天河南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妄议中央的三项

  • 李世民儿子李恪怎么死的结局十分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是隋朝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因为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他从小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骑马射箭,读书绘画,样样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个性敢作敢为,因此李世民对于子怡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欣赏和疼爱的。甚至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最后非但没有当上

  • 李世民为什么劝李渊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渊起兵造反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