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内阁首辅杨溥简介:为人谨慎,上朝时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明朝内阁首辅杨溥简介:为人谨慎,上朝时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58 更新时间:2024/1/7 20:35:55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溥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溥 (1372年-1446年8月6日 ),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 )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 、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 (明仁宗 )。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明宣宗 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 九年(1434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 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正统 三年(1438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 士。杨溥在内阁供职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1444年-1446年)。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有《杨文定公诗集》、《杨文定公奏疏》等传世。

人物生平

东宫僚佐

洪武 五年(1372年),杨溥 出生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 同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 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 》,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 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 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高兴。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南京任职。

诏狱十年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成祖北征回师,朱高炽遣使迎驾稍迟,汉王朱高煦乘机进谮,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成为继解缙 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当时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系成祖“靖难”旧人而幸未被祸。金忠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他不顾触怒成祖,以身家性命力保太子,才使太子未遭废罢,但是作为东宫宫僚的杨溥、黄淮 等人却因此事件而被关入诏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成祖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

仕途高升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杨溥获释出狱,仁宗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后来,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在思善门左侧建弘文阁,在群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杨士奇 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授予陈继博士,杨敬编修,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数月之间,连授三职,足见仁宗对于杨溥的关切之心。

同年,明宣宗 朱瞻基 即位,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务。四年后,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宣德 九年(1434年)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三杨当国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驾崩,由太子朱祁镇 (明英宗 )即位。英宗刚即位不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张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非常高兴。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张太后将这五位老臣作为了正统 政治的核心。太后又特意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流泪,太后也流泪,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当初,仁宗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差点死去。仁宗常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太后又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皇帝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皇帝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共同商议。”

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修成,杨溥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 士。杨溥比杨士奇、杨荣晚二十年入阁,到此于是与他们并列。

孤立无助

正统六年(1441年),杨溥回乡扫墓,不久回京。 此后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分别在1444年及1440年),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之人,名望不高。杨溥独木难支,权宦王振便开始进一步专权用事。 晚年时,杨溥屡因年迈请辞,但都未获准许。

身后议论

正统十一年(1446年)七月十四日(8月6日) ,杨溥逝世,终年七十五岁。英宗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 。授予他的孙子杨寿为尚宝司丞。十二月二十七日,杨溥归葬故乡。

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引导英宗北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包围,遭遇惨败(土木之变)。时人因而怀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但也有人争相揭露三杨的短处,认为正是他们违心执行中旨,才导致了王振的权势膨胀进而为祸国家。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清军在明末进入山海关时,吴三桂拥有官兵大概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拥兵,文史百科

    清军入关时,吴三桂拥兵大概5万,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是由于满清对于汉人的打压,吴三桂还有约20万辽民的跟随,拥有约七万的兵源补充,依据宁远还有山海关之险,吴三桂虽然野战上打不过清军,但是据边城之险抵御清军入关还是没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在崇祯朝时屡立战功镇守一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分别是如何部署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战争部署建安四年(199

  • 同样是废后,为什么陈皇后能保全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皇后,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二十年间任用良材,南破闽越,北定匈奴。在制度改革上也颇有建树。为汉朝之后的发展和后世中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有是个性格暴虐,好大喜功的独裁者。他没有他的祖父辈那么体恤民生,致使民怨沸腾。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封建帝王之一。《沁园春·雪》中有

  • 张贵妃:宋朝最大胆的妃子,皇帝还在位她居然改嫁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贵妃,宋朝,宋朝,野史秘闻

    翻开《宋史·后妃传》,大宋王朝形形色色的妃嫔,她们的一生经历多有传奇色彩。比如摄政太后刘娥,女中尧舜高滔滔......然而,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的妻妾,却留下了相当令人费解,甚至可以称为震惊的记录:“又有张贵妃,亦旧侍东宫,次婕妤符氏,后出嫁于民间。”张贵妃和符婕妤,竟然从宫中出嫁到了民间!虽然后妃

  • 揭秘:蓝玉临死时为什么大骂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蓝玉,明朝,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要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避免不了中杀伐,也就是说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可谓是凭君莫话诸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也是这样,朱元璋与刘邦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出身于平民百姓,却建立了不朽功绩。他们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们的驭人之

  • 王翦对秦国有着大功劳,他又是怎么消除秦始皇心中的疑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害怕的就是怀疑,而产生怀疑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皇帝手下的臣子功高盖主,威胁到了皇帝的位置。可是,历史上却又这样一个人,自知功高盖主,想要退隐朝廷,但是皇帝却不允许,他就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王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翦是秦国的一员大将,小时候就对军事

  • 孙权北伐次数超过诸葛亮,每次结果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三国,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他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死于五丈原军中。第二个想到的大概是姜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先后“九伐中原”。其实还有一位人物,也执着于北伐,他就是孙权!据本人的统计,孙权先后是组织十次北伐

  • 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朝中势力纷杂,废立

  • 名妓马湘兰一生的爱恨情仇,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湘兰,明朝,野史秘闻

    秦淮八绝之马湘兰马湘兰,人如其名,一生爱兰,命运也如空谷幽兰,独守寂寞。在秦淮河畔,歌楼酒肆,美女如云。马湘兰容貌平常,眉目纤细,中等身材又如风中弱柳,皮肤白皙。并非绝色惊艳的那种美,却另有一番楚楚动人。马湘兰能诗善曲,又擅画兰,一叶兰独步画坛。文人名士,达官贵人争相求画,后来她的画传到日本极受重视

  • 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为何被称为白起的巅峰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知晓兵法,擅长用兵和打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战国时期,作为战国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