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分别是如何部署的?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分别是如何部署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21 更新时间:2023/12/7 20:10:36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争部署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袁绍麾下的监军沮授、别驾田丰劝谏道:“近来讨伐公孙瓒,出兵长达一年,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有积余,赋税劳役正多,这是国家使人深为担忧的事情。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进献俘虏和战利品,致力于农耕,使人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达天子,就上奏说曹操阻隔我通达天子的路径,而后进兵驻守黎阳,逐步经营黄河南面,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骑兵,抄掠对方的边境地区,使其不得安宁,而我得到安逸。这样就可安坐而定天下。”治中别驾审配、谋臣郭图说:“兵书上的方法,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眼下凭藉明公的神明威武,会合河朔地区强大的军队,用来讨伐曹操,其势易如反掌。现在不及时攻取,将来就难对付了。”沮授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公迎天子安宫许都,如今举兵南向,是在违反义理。况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郭图说:“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公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将都竭力尽忠,民众都想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时早定大业,实在是思虑的过失啊。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王勾践之所以称霸、吴王夫差之所以灭亡的道理啊。监军沮授之计,确实很持重、牢靠,但这不是见机行事的灵活应变啊。”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于是,袁绍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许都的议臣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袁绍派遣使者招揽众人,遣使招诱兖州、豫州诸郡。

刘表则响应了袁绍攻曹的号召,派人策动诸州郡阴谋反曹,而阳安都尉李通则拒绝了袁绍、刘表的反曹号召。除了阳安郡之外,豫州的其余诸郡大多响应袁绍的号召。

关中诸将表示中立,既不助袁,也不助曹。

十一月,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被拜为扬武将军。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废后,为什么陈皇后能保全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皇后,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二十年间任用良材,南破闽越,北定匈奴。在制度改革上也颇有建树。为汉朝之后的发展和后世中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有是个性格暴虐,好大喜功的独裁者。他没有他的祖父辈那么体恤民生,致使民怨沸腾。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封建帝王之一。《沁园春·雪》中有

  • 张贵妃:宋朝最大胆的妃子,皇帝还在位她居然改嫁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贵妃,宋朝,宋朝,野史秘闻

    翻开《宋史·后妃传》,大宋王朝形形色色的妃嫔,她们的一生经历多有传奇色彩。比如摄政太后刘娥,女中尧舜高滔滔......然而,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的妻妾,却留下了相当令人费解,甚至可以称为震惊的记录:“又有张贵妃,亦旧侍东宫,次婕妤符氏,后出嫁于民间。”张贵妃和符婕妤,竟然从宫中出嫁到了民间!虽然后妃

  • 揭秘:蓝玉临死时为什么大骂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蓝玉,明朝,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要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避免不了中杀伐,也就是说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可谓是凭君莫话诸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也是这样,朱元璋与刘邦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出身于平民百姓,却建立了不朽功绩。他们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们的驭人之

  • 王翦对秦国有着大功劳,他又是怎么消除秦始皇心中的疑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害怕的就是怀疑,而产生怀疑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皇帝手下的臣子功高盖主,威胁到了皇帝的位置。可是,历史上却又这样一个人,自知功高盖主,想要退隐朝廷,但是皇帝却不允许,他就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王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翦是秦国的一员大将,小时候就对军事

  • 孙权北伐次数超过诸葛亮,每次结果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三国,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他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死于五丈原军中。第二个想到的大概是姜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先后“九伐中原”。其实还有一位人物,也执着于北伐,他就是孙权!据本人的统计,孙权先后是组织十次北伐

  • 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朝中势力纷杂,废立

  • 名妓马湘兰一生的爱恨情仇,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湘兰,明朝,野史秘闻

    秦淮八绝之马湘兰马湘兰,人如其名,一生爱兰,命运也如空谷幽兰,独守寂寞。在秦淮河畔,歌楼酒肆,美女如云。马湘兰容貌平常,眉目纤细,中等身材又如风中弱柳,皮肤白皙。并非绝色惊艳的那种美,却另有一番楚楚动人。马湘兰能诗善曲,又擅画兰,一叶兰独步画坛。文人名士,达官贵人争相求画,后来她的画传到日本极受重视

  • 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为何被称为白起的巅峰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知晓兵法,擅长用兵和打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战国时期,作为战国四大名

  • 魏延对蜀汉也是立有大功的,该如何真实看待魏延之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 汉中之战曹操占据优势地形,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汉中的重要性不比荆州差,刘备失去荆州还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艰难些;若是丢了汉中,蜀国相当于腹地对曹操打开,曹操随时就可以由汉中长驱直入攻打成都。汉中市魏蜀必争的地方,魏国占领后随时可以奇袭蜀汉老窝;而蜀国占领汉中,汉中则成为蜀国抵御曹操的第一道屏障。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关键就是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