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之谜 唐太宗是不是胡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之谜 唐太宗是不是胡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4/2/14 13:42:20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秦王,立下了赫赫战功。登基为帝后,他积极听取朝中众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因为身世之谜引起了后人对他的猜测和争议。有考古学家推测,根据《步辇图》留下来的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显示,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很久以前,王、卢、崔、李、郑这五大姓氏是山东太行山地区五大名门望族的姓氏,其中李姓是鲜卑族的一大姓氏。有人认为,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氐,还有人据此判断李氏一族是没落的贵族。那么,李世民的祖先究竟是哪个民族呢?这还要从他的家世祖籍和先辈们的情况说起。

网络配图

李世民的祖籍是如今河北省赵县,父亲李渊生于关陇,并自称祖居关陇,因此,民间流传他们就是西凉王李皓的后裔。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还是李渊为了自抬身价才说自己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呢?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胡人的血统呢?

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历代朝臣里也有很多是少数民族。这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两点:第一,因为文化状况不同从而承担各民族交融纽带的作用,只要是对文化发展有利,不管是哪个少数民族,都会采取接纳的态度;第二,南北朝时期,本身就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根据对上述两个原因的分析得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划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在此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国力鼎盛的巔峰时期,民族之间的融合现象就更为普遍了。而唐太宗李世民又是我国历史上众人称颂的明君楷模,因而人们不会出现种族歧视现象,也不会对李世民的身世产生疑虑,更不会去探究李世民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这个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和隋文帝的皇后是姐妹,她们是鲜卑贵族。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李渊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并非汉人,由此得出一个较为确切的说法就是:“李世民是深受胡人影响的汉人。”这种说法相对来说比较中立,原因在于魏晋时期很多人都长期同胡人往来,所以深受胡风影响。另外,从唐朝女子的服装以及当时骑马打猎的行为来看,当时女子的行动是非常自由的。

网络配图

同时,李世民还是一个好战的人。贞观年间,李世民平定了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解除了北部边疆的威胁,五年后,平定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到了晚年,还亲征高句丽。一生都过着戎马生涯。这些是不是也间接证明了李世民的血统呢?

后世考古学家针对李世民的身世之谜,曾对昭陵做过详细考证,从中找到新的证据。昭陵是李世民的墓穴,分为内外两城。外城现已无法考证,内城有当年所建筑的献殿,存放着李世民生前所用物品。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十四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陵墓中,仅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难道这些也只是巧合吗?

网络配图

不管怎样,几百年后,我们已无从得知那十四个不知去向的“蕃酋”石雕的具体来历。但是闻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至今还依然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众人皆知,马作为突厥人形影相随的伴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李世民一生都非常爱马,把马视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在突厥人的丧葬习俗中,就有把马作为随葬品的习俗。这些是否可以成为我们考证李世民身世之谜的一些参考呢?

至今,我们都无法断定李世民究竟是不是纯粹的胡人。后世的史学家们也对此争论多年,每一个说法似乎都言之成理,因此难以推断谁才是正确的,因此这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野史揭秘: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为何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 全因李渊太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李渊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来的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两个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那么震惊一时的玄武门之变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小编为大家讲述: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李渊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爱好酒色,这些都使得他无法有更大

  • 李世民魏征不为人知的隐秘关系 并非如此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魏征乃是一个直谏死谏之人,李世民对于魏征也是忍无可忍,曾经对长孙皇后说:“我真想杀了这个乡巴佬。”魏征死谏起来,完全不给李世民台阶下。也就是在这种君臣的关系之下,其实还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隐秘关系。网络配图从历史中我们得知,李世民这个皇位来的并不是很光鲜,因为他弑兄杀弟,并且还杀了自

  • 为什么魏征经常顶撞李世民,反而越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思维异乎常人,经常在危险的时候用险招。比如发动玄武门政变,从当时情况来讲,他并不占优势,但他出人意料地下了险招。网络配图 在魏征的任用上,他有自己独特的考虑。首先,他需要一面知得失的镜子,方便随时矫正政策;其次,他要别开生面,树立从谏如流的好名声。被下臣揭批或者顶嘴,也许会使自

  • 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征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网络配图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

  • 揭秘: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爱过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碰过武则天,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没有性爱关系。理由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长达7年,竟然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而李世民死后,新皇帝李治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进后宫“幸”了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就是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的最直接的注解。这话说来就长

  •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 李渊起兵的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起兵的时间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文人为什么爱李世民 文人为什么喜欢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文人为什么爱李世民,在中国古代人眼中,皇帝是一个无比崇高的职业,能够坐上皇位的人肯定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人。对此历史中的一些杰出皇帝尤其明显。接下来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李世民以及文人为何如此喜欢皇帝吧,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

  • 魏征死后李世民做出此事真的寒了忠臣们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征

    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不用我多说什么,我只想说,其真实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掉魏征的墓碑。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但是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