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4/2/14 13:10:32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他们能够聚拢这些能人异士为他们效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用驭人之术,能够因人而异领导这些能人异士。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就是一位深谙驭人之术的帝王。但就是这位帝王,一生戎马,却有一个人始终驾驭不了,他就是李绩。

太宗李世民凭借多年在外征战的有利条件,不断地吸收和拉拢各地方的势力,最终成功的夺取了皇位。利用驭人之术,使得他手下的能人异士各尽己能。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将唐王朝推向了中国历史的巅峰。

网络配图

让我们看看李世民如何驾驭他的那些股肱之臣。

公元632年,皇上大宴群臣。宴会上,尉迟敬德在喝醉酒之后,因为琐事将李世民的堂弟给揍了一顿,李世民听说后非常愤怒,但在当时,他还是理性的抑制了自己的不满情绪。等到几天后,李世民找来尉迟敬德跟他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向来对于诛杀那些帮助皇上打天下的功臣这件事情,是憎恨至极的。能够与自己的心腹之臣共享荣华富贵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可你们却偏偏利用我的这种心态干一些使我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个国家要想传承千秋万代,靠的就是严明公正的法律。过分的宠幸身边的重臣就会乱了纲常法纪。即使王侯将相犯了罪,一样要受到严惩。从今往后,你一定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不然别怪我没有提醒过你。

可见李世民还是很有办法的,他们之间的这一次谈话使得尉迟敬德不但没有怨恨他,反而检点自己的不当行为,并且对他更加地忠心了。

李世民对待不同的臣子用不同的驭人手段,武将直来直去,头脑相对要简单,他便用专治强硬的皇权来加以震慑。而文臣们一肚子的学问,吃软不吃硬。他则以安抚、封赏等手段来拉拢。

贞观年间,房玄龄因为犯了一点错误,惹得龙颜大怒,被李世民罢免了官职,赋闲在家。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出宫游玩,房玄龄便马上就将自己的府邸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恭迎圣驾。果不其然,皇上得到这个消息,就顺着这个台阶下了,没过多久,房玄龄便官复原职。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他们两人的都是聪明人,各自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一个表现出了一个明君的大度,以及对下属臣子的安抚之意。而另一个则表现出的是一个忠于圣上,识大体的老臣的形象。

网络配图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中,始终都在玩弄着他的权术。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没能够驾驭李绩(也就是隋唐演义的徐茂公)这个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将他发配到边关地区,并且要求李治日后将他再提拔上来,李世民认为他是个忠心的老臣,得让李治亲自给他恩惠,他就能死心塌地的为李治效劳了。在李治即位后,首先恢复了他原先的职位。而后,又给他加官进爵。可是让唐太宗万万没想到的是,李绩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正如俗话说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公元655年,皇上要封武媚娘为皇后,掌管后宫。但朝中的大臣却都不赞成,而当皇上问到他时,他却回答道:这是皇上您自己的家里的事,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于是,皇上便坚定了立武媚娘为后的决心,他也因为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和皇上皇后站到了一起,将唐王朝引上了一条惊险的不归路。这可能是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都不会想到,自己一辈子都在玩弄着帝王之术,通过驭人之术不断制衡他与大臣们的关系。开创了大唐江山的基业,被历代史学家尊为千古一帝。但却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看错徐茂公而致使他一手建造起来的大唐帝国转眼成为了武周的天下。

网络配图

但是唐太宗他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知道自己再厉害也有比不过各位臣下的地方,唐太宗是水,就像大海,势低才能万流归宗。但历史是公正的,绝它对不会因为些许的小瑕疵而抹杀掉唐太宗李世民的光环。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砸魏征的碑并没错?因其做错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和魏徵,一个是千古名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一个是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官至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个大肚能容,虚怀若谷,一个直言敢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深

  • 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之谜 唐太宗是不是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秦王,立下了赫赫战功。登基为帝后,他积极听取朝中众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

  • 野史揭秘: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为何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 全因李渊太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李渊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来的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两个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那么震惊一时的玄武门之变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小编为大家讲述: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李渊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爱好酒色,这些都使得他无法有更大

  • 李世民魏征不为人知的隐秘关系 并非如此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魏征乃是一个直谏死谏之人,李世民对于魏征也是忍无可忍,曾经对长孙皇后说:“我真想杀了这个乡巴佬。”魏征死谏起来,完全不给李世民台阶下。也就是在这种君臣的关系之下,其实还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隐秘关系。网络配图从历史中我们得知,李世民这个皇位来的并不是很光鲜,因为他弑兄杀弟,并且还杀了自

  • 为什么魏征经常顶撞李世民,反而越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思维异乎常人,经常在危险的时候用险招。比如发动玄武门政变,从当时情况来讲,他并不占优势,但他出人意料地下了险招。网络配图 在魏征的任用上,他有自己独特的考虑。首先,他需要一面知得失的镜子,方便随时矫正政策;其次,他要别开生面,树立从谏如流的好名声。被下臣揭批或者顶嘴,也许会使自

  • 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征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网络配图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

  • 揭秘: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爱过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碰过武则天,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没有性爱关系。理由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长达7年,竟然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而李世民死后,新皇帝李治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进后宫“幸”了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就是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的最直接的注解。这话说来就长

  •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 李渊起兵的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起兵的时间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