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39 更新时间:2023/12/6 10:47:55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网络配图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网络配图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网络配图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何难忘纯元 李世民真爱文德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文德皇后,李世民

    相信看过《甄嬛传》的人们都知道,雍正一直念念不忘纯元皇后,宠爱甄嬛也仅仅是她的长相酷似纯元。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似乎并没有记载雍正有多么爱戴纯元皇后。而唐太宗李世民难忘文德皇后才是真,今天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吧。网络配图文德皇后在13岁时,便与时年16岁的李世民完婚。文德皇后从小喜欢看书,据说达到书不离

  •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爱惜才人 竖起招贤大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徵,李世民

    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被很多后来的帝王效仿,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无一学到精髓。现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乾隆、和珅、纪晓岚的故事,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存在,仅是戏说而已,是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想法。作为君王,李世民对魏徵赏识但不宠爱、威慑但有点儿害怕,说多了烦,没有了又想,是一种恨、敬、爱、怕、

  • 揭秘铁腕君王李世民如何用眼泪避免了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为铁腕君王,一生杀伐决断,杀兄逼父,这样的皇帝是如何用眼泪避免一场大祸的呢?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帝王李世民的眼泪更不会轻易流下来,且不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李世民爱兵如子也被广为颂扬。可如果战况危急,涉及到亲情、将士,以及未来的命运,李世民会如何抉择呢,他的眼泪又会为谁流呢?

  •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史上十大伪君子:唐太宗李世民欺骗国人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上十大伪君子

    中国史上十大伪君子,我们评选的标准是,他们虽是伪君子,但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因此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其次是那些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如今还受到称赞,至少存在争议,如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属于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因此也没列入。我们来看下这十大伪君子分别有哪些?伪君子

  • 揭秘: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为何会单单少了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兵变

    作为功绩足以与秦始皇赵匡胤齐名的君主,李世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估计就是发动了那场玄武门兵变。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起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对李世民来讲,自己当皇帝总比当个闲散王爷天天冒着被哥哥杀掉的危险提心吊胆的好,对后世来讲,一个开明的君主势必比即将即位的废柴好得多,至少保证了之后贞观之治的盛世。但这

  • 揭秘李世民的女儿为什么会爱上一个野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房遗爱才是羞耻。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是骄傲。辩机已死,已经不再骄傲了个性聪慧,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网络配图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三位僧道怂恿高阳公

  • 帮李世民横扫天下的神秘兵种:大唐玄甲军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玄甲军骑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汉光武帝扫平天下,幽州突骑功不可没。李世民纵横驰骋,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只玄甲军了。对于这只玄甲军,史书中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拼凑这只精锐骑兵的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

  • 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有何辉煌的历史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

    玄甲军的字面理解:玄指黑色,甲指盔甲。全称意思为穿黑甲的军队。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士兵身着黑铁盔甲,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不爱武则天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13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类似品质的还有徐贤妃,也受到唐太宗的宠爱。综合徐贤妃和长孙皇后这两个人的特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