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点评李世民偷看国史:何必与天下人辩是非

乾隆点评李世民偷看国史:何必与天下人辩是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1/27 0:45:23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亲自抓的一项文化重点工程。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卷,记事上自伏羲氏,下至明亡,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因为亲自抓,于是抓得细,据说,书每成一卷都要抄好进呈御览,乾隆极负责任,沙里披金,留下了一千九百多条批注,十五万字之多,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乾隆江山坐得好坐得稳坐得久,读书当然也读得大胆别出蹊径。在他眼里,帝最有水平,因而是所有皇帝的学习典型。他欣赏尧帝什么呢?置谏鼓,立谤木,虚心纳谏,让提意见的人当面击鼓,还可以在意见簿上留下真姓大名。一个人、一个政府,无论做什么,听取意见大概是最主要的。

乾隆看皇帝:对李世民赵匡胤也是要批评的

乾隆读书广泛,但也有重点。他的重点自然是那些和他担当一样角色的皇帝们。他是以欣赏的角度看李世民的。他对唐太宗有如下的评价:一是唐高祖李渊没水平,如果他将李世民选为太子的话,就不会有玄武门事件。要是李建成继位,那么,乾隆断定,唐也脱不了隋的命运,绝对短命,所以责任还在唐高祖;二是李世民尽管目的正确,但达到目的的手段却有违做皇帝的职业道德,要是人人都像他这样(后来明成祖确实学样),那整个社会岂不是乱套了?

因此,他对唐太宗也就比较挑剔。我们仅举李世民想看起居注的故事,看看乾隆的反应。贞观年间的一天,李世民对褚遂良说:你负责记录我的言行,你都写了些什么啊,我能看看吗?褚答:这个恐怕不行吧,我们史官有规矩的,好的坏的都要记下来,这样和您说吧,这也是一种监督,因为要传下去给后人看的。李世民明知故问: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也要记下来吗?褚答:这个当然,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时,边上的黄门侍郎刘洎插嘴:即便褚遂良不记下来,天下的人也都记着它呢。

自然,李世民不死心。有一天,他又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我想看一下国史,了解我以前做过的不妥当的事,作为今后的教训,你拿来给我看一下。房真的很为难,皇帝想看一下国史,有错吗?可是,李世民明明是想打擦边球嘛。怎么办呢?李世民的这个心事,估计整个唐朝的干部群众都知道了。这时,谏议大夫朱子奢开始行使他的本职权力了:您好不好其实自己应该知道,您看一下起居注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但是,您想过没有,如果把这个规矩传给了后代的子孙们,有的人就会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短处,那时,就会有史官被诛杀,那么,哪个人还敢直言呢?千百年后,这些记载还怎么能说得上是真实可信呢?也许是有心结,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很固执,一定要看,非看不可!房玄龄他们绞尽脑汁,真要看,他们不执行,都要死,那么,就让他看吧,但是,全本绝对不能给他看的。于是,李世民看到的国史是删节后的。

乾隆对此的评论,倒也没有长篇大论,大意是说,我们做皇帝的,有意想不到的赞美,也会有求全责备的毁谤。作为人君,只要用心去做事就行了,怎么可以每天喋喋不休地和天下人辩论是非呢?对于和李世民同样类型的皇帝,乾隆基本上是同一个态度。赵匡胤陈桥兵变,对这种黄袍加身取得天下的手段,乾隆极不赞同,对杯酒释兵权,又多为赞赏,但他是从英明决断、勇敢有为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并不像有人评论说宋太祖耍的是雕虫小技。乾隆这样辩证分析:就取得政权的方式看,是下三滥;就治理政权的手段看,是大智大谋。

更多文章

  • 三千五百对十万: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虎牢关之战

    我不喜欢分析成功的经验,我讲过,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扭曲的。所以,不能够说你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你也能成功。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赢。就连李世民也一样。打不赢怎么办?跑。跑不掉怎么办?死掉。死掉怎么办?死掉就死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向死而生,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为什么能够打赢。一、是不是一点胜算都没

  • 李世民的权术:去世前贬谪重臣让儿子来召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的权术

    李世民虽然对李治进行了全面的太子教育,但由于李治忠厚温良的品质已形成,李治是否能面对严酷的政治斗争,是否能让跟随自己的大臣心甘情愿地辅助李治把“贞观之治”进行下去,这一切,使他对李氏王朝的未来忧心忡忡。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尽己所能为太子李治尽可能扫平前进途中的障碍,而这些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问

  • 揭秘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

    核心提示: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网络配图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

  • 揭秘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 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麴文泰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在去“取经”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唐僧也因之一路被称为“御弟”。然而,真实的玄奘与之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而是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国王麴文泰。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玄奘到来,遣使迎候,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他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得力助手们的后人命运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侯君集,长孙无忌

    贞观名臣与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政绩,当唐太宗的子孙沿着贞观的路走下去,走向开元盛世的时候,那些名臣的子孙在干什么?网络配图贞观名臣里下场最惨的,当然要数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侯君集被列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处斩。临刑前侯君集以个人战功名义乞求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火。太宗

  • 玄武门之变的诱因:李世民是怎么把老爸拉下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玄武门之变

    唐王朝是李氏父子兄弟们一起打拼,成功置下的巨大产业。家族企业,先天的弊端谁家都绕不过去,基业越大,利益和话语权的争夺越发厉害。玄武门之变,排行老二的李世民痛下杀手,一举要了他亲哥哥、亲弟弟的性命。这是这场皇权之争大戏的最高潮部分。尔后,连老爷子李渊也被二儿子的阵势吓蔫了,乖乖地交出国政、让出龙椅。历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宠爱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究竟美丽到什么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难落实。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等,均绘有武则天的像,但都是凭想象画成,且是中年今后的形象,不足为凭。蛛丝马迹,只能从文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武则天曾说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类己”,这首先指的是长得像自己。那么太平公主是个什么

  • 隋唐这位英雄为投降李世民 不惜老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杨弘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杨坚堂弟。杨宏爷爷早死,父亲打小没了爹,跟着杨宏奶奶郭氏住在杨宏父亲的舅舅家,于是就跟着舅舅家姓了郭。郭弘打小跟杨坚关系处得很好,杨坚看他可怜,就给他买了房子和田地,还给他娶了媳妇。郭弘这个朋友没白交。郭弘打小世事洞明,擅长察言观色,待人接物悟性很高。这可能就是他从小贫贱寄人篱下

  • 唐高宗绝非“窝囊废” 文治武功不逊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网络配图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

  • 探索唐朝: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反动“玄武门兵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元吉,迫使父亲唐高祖李渊交出政权。那为什么李世民要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此毒手呢?如此没有人性的他为何能开创贞观之治?实际上并非如此,李世民也是被逼发动政变的。网络配图其实唐王朝建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就集中反映在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李建成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