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独孤天下中的独孤曼陀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独孤天下中的独孤曼陀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9:19

《独孤天下》讲述了重臣独孤信门下般若、伽罗、曼陀三姐妹因“独孤天下”的占卜预言,一步步从名门闺秀历练蜕变成王者女人的故事。剧中独孤曼陀一角备受关注,那么独孤曼陀在历史上存在吗?独孤曼陀最后的结局如何?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

唐元贞皇后独孤氏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她的姐姐是明敬皇后独孤氏,妹妹是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独孤曼陀的原型就是她。

网络配图

独孤曼陀的历史原型是唐元贞皇后独孤氏,孤独信第四女,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四姐,北周皇后独孤氏四妹。嫁给唐国公李昞,生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李洪、唐高祖李渊和同安长公主。唐高祖武德元年六月六日。

四女独孤曼陀贪慕富贵,不愿与未婚夫杨坚成婚,反而抢走了妹妹独孤伽罗的未婚夫,嫁给了唐国公,后来生下李渊成为大唐之母。

标签: 独孤天下

更多文章

  • 《独孤天下》独孤曼陀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天下

    唐元贞皇后独孤氏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她的姐姐是明敬皇后独孤氏,妹妹是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独孤曼陀的原型就是她。网络配图独孤曼陀的历史原型是唐元贞皇后独孤氏,孤独信第四女,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四姐,北周皇后独孤氏四妹。嫁给唐国公李昞,生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李洪、唐

  •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泰陵在哪里?文献皇后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文献皇后,泰陵

    独孤伽罗死后,隋文帝纵欲致病。他感叹说道:“如皇后在,当不至此。”于是,为了补偿皇后,一向节俭的隋文帝开始为独孤伽罗营建陵墓,工匠力作就有数万人。陵墓命名为“泰陵”,是隋文帝认为,有了独孤伽罗这样的贤后,才能国泰民安。隋文帝为自己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修建的泰陵位于今陕西扶风县东南的扬凌区五泉乡双庙坡村

  • 独孤皇后独孤伽罗简介 与杨坚同辇而行辅助政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独孤皇后,杨坚,独孤后

    导读:隋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独孤伽罗,不仅仅出身好、相貌好、才德好,是一个三好女性,更是辅佐这隋文帝杨坚,帮着他开创了隋朝,稳固这江山。她是一个让历史上人物颇为尊重和敬仰的皇后。独孤皇后独孤伽罗个人资料简介:中文名:独孤伽罗国籍:中国隋朝民族:鲜卑籍贯:河南洛阳人出生地:秦州上封(甘肃天水市)出生日期

  • 隋唐时期大臣皇甫无逸简介:他死后的谥号为何是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甫无逸,隋唐

    皇甫无逸(?~627年),字仁俭,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洛阳七子之一。隋唐时期大臣,并州司马皇甫诞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以门荫,起家员外郎。仁寿末年,其父反对汉王杨谅谋反,惨遭杀害。隋炀帝即位,念及其父忠诚殉国,册封平舆县侯,出任淯阳太守。

  •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慧龙,北魏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

  • 《魏书·王慧龙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王慧龙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书》,北魏

    《魏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

  • 王慧龙生平简介 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慧龙

    生平简介王慧龙(?—440年),东晋时期人,自称是太原晋阳人。王慧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幼聪慧,王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慧龙。王愉以前对刘裕不礼貌,刘裕得志后,王愉被族灭。慧龙年十四岁,为沙门僧彬所匿。王慧龙从南方来到了北魏。崔浩之弟崔恬将女儿嫁给他。王慧龙的鼻子宽大

  • 杨玄感叛乱:隋末反叛大潮中一个失败的先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玄感,隋末,叛乱,

    杨广回国后,面对已成燎原之势的民变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满脑子充斥的只是再次东征,一雪高句丽之耻。毕竟,连那么个弹丸小国都奈何不了,以后还怎么在东、西突厥面前称雄?至于那几个老百姓造反,交给地方政府处理就行了。于是,他再次下诏,命令全国军队到涿郡集中,准备第二次东征。具体准备过程不再细说,参照第一次

  • 历史的复刻:李密为何重蹈杨玄感的覆辙而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长安,杨玄感,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

  • 杨玄感造反事件:一群隋二代的武装闹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玄感,隋朝,造反,

    隋炀帝杨广执政期间,对国民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对干部猜忌暴虐,杀了很多高官。就连帮他设计执行阴谋、害死亲爹获得政权的大臣杨素,他也暗下杀心。好在杨素死得早,在官位上去世。他死后,杨广对身边人说:“他要是不死,早晚得是全族屠灭。”这话后来传到了杨素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耳中。作为高干子弟的杨玄感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