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最不受宠的儿子是谁?杨暕直到死都以为是父亲要杀他

杨广最不受宠的儿子是谁?杨暕直到死都以为是父亲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3/12/17 6:26:30

各路好汉神仙们著野史,都把隋炀帝塑造得极其好色,整得隋炀帝是全身粉红都不为过。其实个人认为隋炀帝不好色,至少不算最。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皇家可不算多,他自己都有嫡亲五兄弟。他的长子杨昭次子杨暕都是萧皇后生的,老三杨杲是萧嫔生的。

估计是杨家基因好,杨昭杨暕都长得浓眉大眼,长相俊美。杨昭,天性仁德,又是嫡子,很得宠爱。杨杲虽是小儿子,也是爹娘最爱。只有杨暕,虽然长得不错,但杨广不是很喜欢而且也很无奈。

儿子多,有不喜欢的也很正常,但隋炀帝对这个儿子,有点怪。最先就体现在他的命名上。

咱国人取名是有讲究的,从古到今,都很重视。小名贱点,倒没什么关系,好养活。至于大名(与之相关的字),不但要喊得响亮,得端庄大气,还得寓意好,才算好名。万一父母文化不高,取得不太好,那也要把阿大阿二什么的改过来,比如咱大汉的刘邦。历史发展到后来,还讲究个避讳,不能同字,连音都不要同。到大隋这会儿,也没变。

(网络图)这和老二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因为隋炀帝连名都没给他好好取,或者说取的这名字不好。

杨昭的昭是个好字,彰明、显著,光明美好啊,这些解释都成,至于杨杲的杲字,也是日出明亮。只有齐王杨暕的名字有点怪。这个字俩读音,一读jiǎn,另一读lán,选哪个呢?读jiǎn时表示阴雨后的晴天,意思不错,读lán字,意思就是阴干,这俩字作为名字的意义上来说,肯定是前一个要好,但得考虑到避讳这回事。杨坚到底是不是弘农杨氏出身咱不论,如果是的话,那就要避到底了,如果不是,他当了皇帝也要把这捡起来,想当初他为了避父亲杨忠的讳,把侍中这官职都改成纳言了。这会儿到了孙辈,肯定也得一避到底。换句话说,暕就是阴干的意思了。

好好的一个名给整成个阴干,怎么都不舒服。好吧,就算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父母都是爱儿女的,也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那咱再看看以后杨广怎么对这儿子。

隋炀帝即位前怎么封,那是隋文帝的事儿。隋炀帝进位为皇帝后,他封杨暕为齐王。公元606年,他担任豫州刺史。但是这年八月,镇守长安的太子杨昭死了。所以,公元607年,杨暕转任雍州刺史,河南尹等官职。

元德太子杨昭一死,太子之位空缺,此时杨杲才刚出生,也就是说隋炀帝的成年儿子就是杨暕一个!想当然的,这位子非他莫属。事实上隋炀帝也很无奈,没得选。隋炀帝只好把原太子属下的两万多名官吏,包括兵卒,全部划归给杨暕。为保证他能够坐好太子这把椅子,炀帝为他精心挑选僚属。任命光禄少卿柳謇之为齐王的长吏。柳謇之家学渊源,他伯父柳庆更是隋朝少有的最正直的臣子,柳謇之本人也是极为公正,让他来担任齐王僚属第一人,隋炀帝自然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

炀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成年,对他的期望然很高。但是事实上齐王很不争气。

怎么说呢?

第一:亲近小人,骄傲放纵。

他身边的乔令则,库狄仲等人各路打听美女,假借杨暕的名义抓来,第二天再放走,隔三差五就会来这么一出。如果第一次这样还情有可原,就当齐王不知道吧,但是事实上这样的事隔三差五就会发生,说齐王不知内情鬼都不会信。杨暕的做法,真是壮了他们的胆,到后来,他们不但是抢美女,还到陇西去,用各种方法勒逼胡人交出良马。说得好听叫进献,说的直白点,就是抢劫了!堂堂一国太子爷,竟然干这样勾当,真是反了天了。

第二:占有皇帝中意的女人

乐平公主曾经向炀帝说看中了个柳家的姑娘,想把她进献给皇帝,皇帝当时没答应,过很久后想起来,再问公主那个姑娘的事。乐平公主原本是想投机,可她没想到皇帝不乐意,于是就把柳氏转手献给了齐王,这也正常,齐王不就是日后的皇帝嘛。可令她没想到的是,炀帝想起了这么一回事,现在,柳氏已进齐王府,早已清白不保,如何能侍奉皇上?乐平公主自然没了筹码,只好把齐王给供出来。这事吧,也说不上多大,不过一个女人的事,隋炀帝虽然不高兴,却也没怎么样,太子嘛,多有几个女人也可以为国家储备人才。

强占民女,亲近小人,甚至是享受皇帝想要的女人,都不是什么事儿,毕竟那女人也不是妃子,最多有点心疼,不会死人。但是就算他是太子,一旦触及到了皇权,那么他就会死得很惨。

第三:汾阳宫狩猎

杨暕曾经跟随皇帝前往汾阳宫狩猎。奇怪的是,杨广一只都没打着,而杨暕却打了许多。炀帝开始挺高兴,可是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齐王派了一千骑兵把所有的动物都给拦住了!炀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开始对这个儿子下手了。

风起于飘萍之末。伊阙县令皇甫诩是杨暕的亲信,在杨暕的授意下,进入了汾阳宫,汾阳宫是皇家重地,而且县令不得无故出境,这两样,这县令都沾着了。谁给他胆子?杨暕,于是御史韦德裕参了他一本,严查之下,竟然还发生了了不得的事情。

原来齐王妃韦氏早死,她的姐姐元韦氏竟然与齐王生了一个女儿!这本来就是不合理法的事情,必须藏着,但杨暕竟然还敢叫个看相的人,看看他府中的姬妾哪个是皇后命。居然还有人报告说他曾用左道妖术诅咒元德太子的三个儿子!明明该藏着的事,他还就这么做了,明明该放在心里的不能说的话,他也说了,你说这象谁啊?杨广和萧皇后都是极能装的人,杨昭也是很能忍的,怎么这儿子就这么不象呢?

在种种不利证据之前,杨暕也无话可说,炀帝很伤心,他儿子不多,杨杲年纪太小,杨昭早死,但这个儿子又何其不争气!他伤心无奈之下,只好留了他一条命,却不让参与时政,为防止他再作怪,炀帝派专员日夜监视,只是父子亲情,早已磨灭。隋炀帝在江都时,宇文化及率领乱兵入宫,炀帝还对萧皇后说,难道是阿孩(杨暕小名)干的?可见父子已全然不信任了。

至于杨暕,自从被剥夺政治权益之后,心里从来没有安宁过。他直到宇文化及派人来抓他时,他还大喊:“诏使且缓,儿不负国家!”他直到被拖到街上砍头,他都以为是自己的父亲要杀他,真是可怜。

标签: 杨暕

更多文章

  • 隋朝杨暕的故事:历史上如何评价杨暕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

    杨暕生于公元58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第二个儿子,其生母是萧皇后,他的同母哥哥就是当朝的太子杨昭。杨暕字世朏小字阿孩,长得很是俊美,浓眉大眼,非常有帝王家的气质。从小备受宠爱,隋文帝杨坚非常喜欢杨暕,但是杨暕做起事来却常常不合法规,很是骄纵,经常亲近小人。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隋文帝任命杨暕为内史

  • 隋朝杨暕的故事 历史上如何评价杨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杨暕

    杨暕生于公元58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第二个儿子,其生母是萧皇后,他的同母哥哥就是当朝的太子杨昭。杨暕字世朏小字阿孩,长得很是俊美,浓眉大眼,非常有帝王家的气质。从小备受宠爱,隋文帝杨坚非常喜欢杨暕,但是杨暕做起事来却常常不合法规,很是骄纵,经常亲近小人。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隋文帝任命杨暕为内史

  • 苏孝慈墓志,文物研究、碑文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六〇三)。墓志正方形,边长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

  • 韦云起不费一兵一卒,从突厥借兵打服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韦云起

    隋朝猛将如云,韩擒虎、杨素、高颎、张须陀、史万岁、贺若弼等都是万中选一的百战之将。其中有这么一位将领,其貌不扬,其名不显,在隋朝的存在感极低。但他不花费隋朝一分钱军费,也不动用一兵一卒,竟然单枪匹马从突厥借兵两万,然后征伐契丹,将契丹打得服服帖帖。他叫韦云起。直言不讳批驸马韦云起是雍州万年(今陕西西

  • 韦云起是翻译祖师爷 仅凭一张口灭掉一个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云起,翻译,隋朝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此诗借汉朝两位呼韩邪单于归顺的典故,气势豪迈,神采飞扬,能写出此诗的,非大隋天子杨广不可!实际上,当年杨广刚即位时,不知好歹的契丹人听说大隋新皇帝登基,就出兵攻打辽西营州,想趁

  • 魏德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隋朝官员魏德深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

    隋 巨鹿(今属河北)人。初为文帝挽郎,迁贵乡长。为政清廉。炀帝出兵辽东,赋役苛重,加以官吏赃贿,民不聊生,而贵乡则较安定,寻转馆陶长,贵乡人请留,两县争讼,断归贵乡,馆陶居民有因而迁居贵乡者。郡丞元宝藏嫉其能,迫令率千人增援东都,后与李密军交战时阵亡。生平经历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

  • 《北史魏德深传》原文及翻译,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魏德深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

  • 魏德深隋朝好官,调任后数百家跟随搬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魏德深

    唐朝大臣魏徵、大儒颜师古、孔颖达等人共同修史,编撰《隋书》。他们在循吏传中提到:“古语说,善于治水的人,引导水流使之平缓;善于教化百姓的人,能安抚百姓使其安宁。水流平缓,就不会冲毁提防,百姓安宁,就不会触犯律法。”治理好国家,除了需要贤明的帝王之外,还需要公正廉明的能臣干吏。明 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

  • 北汉勾结辽国兵临城下:周世宗郭荣为何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世宗,郭荣

    由于在乾佑之变中,郭威的子女都被汉隐帝杀光了,所以柴荣就过继给他的姑父郭威,更名为郭荣,立为皇太子。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镇宁节度使郭荣继位,即为周世宗。这下郭威死了,剩下郭荣这个毛头小子,刘崇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立即集结兵马,并且向辽国强烈要求派出大军助阵,

  • 大隋高僧灵裕法师为何看到韭菜气得扭头要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灵裕法师

    灵裕法师,隋代高僧,定州(河北省)钜鹿曲阳人,俗姓赵。十八岁(一说十五岁),从赵郡应觉寺明、宝二禅师出家。二十岁(一说二十一岁),前往邺都,从道嚫习地论学。三年后,返回定州受具足戒。依昙隐学律;随安、游、荣三师学《杂心》;从嵩、林二师学《成实》。此后,致力于着述。师通达《华严》、《涅盘》等大小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