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不止书法出名 曾统帅20万大军平乱

颜真卿不止书法出名 曾统帅20万大军平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83 更新时间:2023/12/12 13:53:20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实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颜真卿曾统帅20万大军,横扫燕赵之地。颜真卿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在其任上,颜真卿上书唐肃宗,在全国设放生池81处,现在南京乌龙潭公园便是现存的一处。1982年,乌龙潭内的颜鲁公祠(颜真卿受封鲁郡公)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正在整修,即将开放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广州路走进乌龙潭公园,看到一座青砖黑瓦的中国传统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方方正正的门框上方,镶着一块石碑,上书“顏魯公祠”四个绿色颜体大字,书写者是清同治年间担任江宁知府的涂宗瀛。大门东侧的墙角,立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祠堂共有两进12间。只不过整座祠堂在重新整修,配殿和大殿内的物品几乎都已经搬走,空空荡荡,屋顶黑色的大梁和椽木清晰可见。大殿正中间,悬挂着中国当代画家王宏喜先生绘制的《顏真卿造像》,画像之上,悬挂着中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書壇泰斗”四个烫金大字,遒劲有力。画像两侧的楹联为曾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先生所书,内容为:“翰墨見精神兩間三塊帖功名垂竹帛千古一清臣”。这三样东西,也是整座祠堂仅存的展品了。

颜真卿曾统帅20万大军

《旧唐书·颜真卿传》记载,颜真卿,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曾4次被任命为御史。天宝八年(公元750年),颜真卿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调离出京,降为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太守。谁想到,这一调动成就了颜真卿的千古功绩。平原郡属于权臣安禄山管辖范围,颜真卿到任后,眼见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便私下整修城池、囤积粮食。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前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果然叛乱,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郡守备很好外,其它城池均失守。唐玄宗听闻安禄山叛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之后又听闻颜真卿独自坚守,又叹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仅仅33天后,安、史叛军攻破东都洛阳,屯兵于潼关,意图直捣长安。颜真卿趁机说服河北一十七郡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领20万大军,横扫燕赵之地,使得叛军不能急攻潼关。第二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为肃宗。颜真卿受封为河北招讨使,在河北平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颜真卿在凤翔见到了李亨,被授予宪部(即刑部)尚书之职,后加升为御史大夫。

升州刺史任内设置放生池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颜真卿调任浙西节度使兼升州刺史。此时安史之乱虽尚未平复,但长安、洛阳两京也已收复,为此颜真卿上书唐肃宗,请求设置放生池,以示皇帝贤明睿智、英明神武且广播慈爱。他在《天下放生池碑铭序》一文中称:“始于洋州之兴道,洎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西诸道,讫于升州之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现如今,1200多年过去了,这八十一处放生池,可以考证的,也仅剩南京乌龙潭这一处。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德宗派时任太子太师,已经74岁高龄的颜真卿作为使臣,前往淮西劝降李希烈。

颜真卿刚到淮西,便被李希烈囚禁。李希烈软硬兼施,试图劝降颜真卿,未果。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朝廷处死,李希烈大为恼怒,将颜真卿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终年76岁。第二年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护送回京,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坟。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并为此废朝八日。

20年后,唐宪宗李纯即位,唐朝逐渐从接连战乱所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史称“元和中兴”。为纪念颜真卿平定叛乱、设置放生池的功绩,南京人民在乌龙潭内建起放生庵。放生庵历经宋、元、明、清诸朝,历代均有修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乌龙潭内的放生庵也毁于战火。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国藩的门生涂宗瀛升任江宁知府。此时的南京城刚刚经历一场大浩劫,可谓百废待兴。涂宗瀛为显示自己慈仁且不忍杀生,在放生庵的旧址上建起祠堂,并亲题牌匾,纪念颜真卿。因颜真卿曾被封为鲁郡公,祠堂也被命名为颜鲁公祠,并保留至今。1982年,颜鲁公祠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颜真卿书法统帅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则天究竟用什么办法来平定徐敬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唐朝,徐敬业

    武后像走马灯似的换太子,换皇帝,目的是想自己当皇帝,她把自己五世祖宗一一加以追封,并在家乡建立饲庙,把娘家的亲戚,都安排了重要官职,把反对她的徐敬业、骆宾王等都贬了官。徐敬业是唐朝勋臣之后,从小就玩劣不驯。一次,徐敬业出外打猎,突然草原起了火,他的胆子真不小,把随行的马杀了,自己藏在马肚子里才幸免于

  • 唐代诗人骆宾王下落之谜:徐敬业兵败后神秘失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

    以一句“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而让武则天赫然变色的骆宾王,是初唐诗坛的活跃人物,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四杰中年辈最长、阅历最多之人,其遗闻也最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谜。骆宾王一生壮志飘零,沉沦下僚。唐高宗仪凤四年(公元679年)时,他被升任为侍御史,又因屡次向武则天上书

  • 徐敬业简介 承袭祖父李勣英国公爵位徐敬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敬业,唐朝,唐朝官员

    李敬业(?—684年),祖籍曹州离狐,李勣之孙,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贬为柳州司马。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临朝称制,他在684年九月起事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理由起兵,李敬业的部队很快增至十余万人。武则

  • 贺知章《断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断句,贺知章,落花,醉

    古诗《断句》年代:唐作者:贺知章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发响、鸾停止歌舞。画栋早晨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黄昏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长远,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阁中的滕王人现在在哪?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作品赏析刘昶是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子业即位,怀疑

  • 贺知章《答朝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答朝士,蛤蜊,丝,贺知章,味

    古诗《答朝士》年代:唐作者: 贺知章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作品赏析 贺知章在长安做了国子学四门博士后,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博学多闻、潇洒倜傥的永兴才子,姑表兄弟陆象先最喜与知章说天道地,写诗品文,甚至一日不见,便觉鄙吝之感顿生。时有苏州人顾况者,在京城以机敏善

  • 贺知章《送人之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送人之军,子,愁,雨,忧

    古诗《送人之军》年代:唐作者: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作品赏析诗写送人之陇西临洮戍边,并寄以厚望。“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是知所送之人乃两度赴长城西段戍防也。颈联之写边塞景物节候,是昔日所经见,亦

  • 封德彝:唐初官场上人脉最好的官吏死后评价却很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封德彝

    李世民因为常年统兵在外,注意人才的招募,在被封为天策上将后,建立的天策府,谋臣武将一抓一大把,更重要的,这帮人,效忠的,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李渊。势力庞大的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应对,李建成一方面积极要求,统兵镇压刘黑闼,另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培植亲信,杨文干就是太子安插

  • 隋唐乱世奸臣封德彝:隋朝的奸臣 唐朝的治世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宰相,封德彝,隋唐,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

  • 唐朝宰相杨恭仁:隋朝皇室和唐朝边疆问题特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恭仁,唐太宗,突厥,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杨恭仁原是隋朝官员,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黄

  • 唐初宰相窦威:隋朝老是被解职的麻烦构建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窦威,隋朝,唐高祖,

    窦威(?-618年),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早年曾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唐高祖太原起兵,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