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段成式是什么人?唐朝小说家段成式生平简介

段成式是什么人?唐朝小说家段成式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3/12/10 22:02:14

段成式青年时期为官宦子弟,英俊潇洒,彬彬有礼,活泼好动。他的好友周繇《嘲段成式》诗中写道:“蹴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报仇惭选耎(怯弱),存想恨逶迟。促坐疑辟咡(交谈时侧着头避免口气触及对方),衔杯强朵颐(鼓着腮颊嚼食之态)。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色授(睹貌动情)应难夺,神交愿莫辞。”此诗写了他年轻时的风貌。段成式自幼即力学苦读,博学强记,少好猎。其禅见洽闻,为时人所叹服,自言:“成立以君子耻一物不知”,故他的博闻在唐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成式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吉州、处州、江洲刺史,直至太长少卿。成式为官期间,曾为故里修七孔拱桥,架通南北之路。乡人为记段氏功德,遂将相邻的段、加、马、乔四村改名为“段桥”,并刊石立碑。

段成式年轻时随父亲段文昌(曾任四川节度使等职)转徙各地,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开拓了生活视野,加之他精研苦学,博览了包括官府秘籍在内的大量图书。他以读书为嗜,博学强记,矩识渊博。段成式和当时的诗人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周繇结为朋友,往来密切。这对他的诗文创造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段成式曾因父亲段文昌的关系,就任秘书省校书郎,居府第“修行里”。他自己说:“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这是公元843年,他大约40来岁的事情。后来他“累官迁尚书郎”,又出任江州刺史,至“大中中归京,仕至太常少卿”。他居长安时,“以闲放自适”,“尤深于佛书”,这正是他晚年生活的概括。他于懿咸通四年六月卒,享年约六十一岁。

在唐代晚期文学家中,段成式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能诗善文除代表作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传于后世外,在《全唐诗》中还收入他的诗词30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11篇。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号称“三十六”(段、李、温均排行十六,故称)。现存段成式的诗,多是绝句和律诗,十分讲究词采的艳丽,风格清丽秀美。晚唐社会“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势,忧在旦危”,皇帝仍旧终日宴游,不理朝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段成式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评价

《全唐诗》收录其诗词30多首,多华艳之作,也不乏清丽之篇。其文学成就主要不在诗歌,而是体现在所著代表作《酉阳杂俎》之中。这部书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术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诸如李白高力士脱靴、王勃写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很广。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这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对此曾予以高度评价,以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驾齐驱”。后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对这种文体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这部书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清代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指出:对于这部书,“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

贡献

段成式在当时文名颇著,与著名诗人李商隐、温庭筠号称“三才”,但其诗歌艺术成就远逊于温、李。所著《酉阳杂俎》,分类记载各种异事方物,被《新唐书·艺文志》列入了小说家类。书以内容广博,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学者多所征引。所记古代中外传闻、神话、故事、传奇,丰富多彩,有些篇章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为研究唐传奇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同时,书中还辑录了南北朝和唐代的若干史料,其中记述了唐代统治阶级的秘闻轶事,南北朝交聘使者的应对和仪礼,以及民间婚丧嫁娶、风土习俗,旁及中外文化、物产交流,这些或得之于传闻,或采之于遗文秘籍,为我们研究古代史和中外关系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关于陨星、化石、矿藏的记载,动物、植物形态、特性的说明,也极富科学价值。

《酉阳杂俎》在国外,也颇受重视。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所著《中国伊朗编》,英国作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曾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李更摘引书中不少材料。当然,书中也有诡怪不经、荒诞无稽之谈,是其糟粕。

另外,段成式的诗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时号“三十六”,因段、温、李三人皆排行十六,故有“三十六体”之称。三人皆为晚唐文之高手。研究段成式的诗文,可与其笔记小说相互参照,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大有裨益。

故里

段成式故里在今明集镇段桥村。清代邹平著名诗人张实居《长白竹枝词·十五》写道:“连年亢旱绿波消,一望平湖种麦苗。旧迹欲寻柯故里,居人遥指段家桥。”王渔洋在该词后注“段太长故里”。《玩湖顶》诗云:“更忆断桥柯古迹,夕阳一片远香红。”晚于张实居而同为张延登之孙的张尔奎,有《柯古堂诗文》四卷行于世。很显然,诗人张实居、张尔奎皆十分仰慕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同时也佐证了段成式故里确实是邹平县明集镇段桥村。

标签: 段成式

更多文章

  • 唐朝第一记者段成式,爱写怪诞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段成式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东牟人,祖籍邹平。尚书左仆射段文昌之子,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段成式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他出生官宦世家,父辈

  • 秦楚对决 百万秦军为何在九万楚兵面前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百万秦军

    秦朝是我们中华历史重要的朝代,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为华夏的文明不可缺的朝代,虽说秦朝的历史很短,但想起当年的秦军精锐,那可让当时的六国闻风丧胆,其强悍无比,横扫了六国,但是秦朝的末年,秦楚对决,百万秦军为何在九万楚兵面前不堪一击?网络配图决战前,秦国出动了章邯,王离,李由,王龄,王讫,杨雄,赵贲

  • 项羽两万楚军战胜章邯四十万秦军,始皇帝的军队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章邯

    项羽是灭秦的头号功臣,奠定他这一功勋的便是巨鹿之战。本来,自从章邯大破项梁以后,各路起义军已经呈现极大的颓势,如摇曳在风中的火烛,随时有可能会被扑灭。但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破秦军,继而又坑杀二十万降军,使得秦军主力损失殆尽。如此一来,秦帝国的瓦解已无人可以挽回。可以说,是项羽以一举之力

  • 孙武3万歼灭20万楚军 10天竟然就灭亡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武

    写作孙子兵法的这位孙子,也就是打败楚国,占领郢都的孙武,被称为兵圣。而吴国攻灭楚国之战,吴国当时出动的军队也就3万左右,而主力就是孙武率领。而当时光迎战的楚国军队就有20多万,那么孙武是如何凭借3万军队歼灭20万楚军,10天内直接打到郢都,使得楚国差点灭亡的呢?网络配图“长途迂回奔袭”吴国攻楚取得大

  • 写聂隐娘的那位文人,历史上的裴铏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铏,唐朝

    都知道,唐代文艺的繁荣不仅是拥有大量传颂后世的诗歌,同时,传奇小说也有划时代意义。不论从文体、内容、思想、语言等各方面,唐代小说已经步入很成熟的阶段,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正是以代表作家裴铏留下的名著《传奇》一书命名。裴铏生活在晚唐,除了小说造诣之外,生平事迹并不算显著,新旧《唐书》的文人传记中并没

  • 除了聂隐娘 唐代传奇中还有哪些侠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聂隐娘,传奇故事,侠女

    唐代传奇里,聂隐娘是一个绝对出类拔萃的女子。她武艺高强,能飞身悬崖之上,用五寸的匕首刺击飞鸟,无不中;能化为蠓虫,藏在人的肚子里;她深明大义,为仁义所感,挺身保护自己要刺杀的人……她的传奇既光怪陆离,又惊心动魄。不然侯孝贤也不会选择她的故事。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不是聂隐娘,而是和聂隐娘一样,来自唐代

  • 揭秘刺客聂隐娘:历史上真实的聂隐娘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刺客,聂隐娘,唐朝

    导语:侯孝贤导演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就要上映了,编剧除了导演本人之外,还有阿城与朱天文。这使此前大众并不十分熟悉的唐传奇人物“聂隐娘”一时间成为焦点。她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唐代传奇聂隐娘的故事是裴铏所撰《传奇》小说中的一篇。聂隐娘为魏博大将聂锋之女,10岁时被一女尼用法术“偷去”,教以剑术,能白日刺

  • 《刺客聂隐娘》戛纳获奖 揭秘大唐第一女刺客的前世今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聂隐娘,古装剧

    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侯孝贤凭借电影《刺客聂隐娘》一举拿下最佳导演奖。其实,这部电影的创作蓝本源自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存在于奇幻小说中的聂隐娘,是否真有其人无从考证,但她已然成为“女刺客”的一个代表符号。在走近电影《刺客聂隐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历史著作里

  • 致命的信仰:吕用之高骈与广陵妖乱的特殊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吕用之

    广陵的妖乱绝非普通的诈骗,一个“鄱阳细民”吕用之,在自诩学仙得道之后,用如簧巧舌结合江湖伎俩,将行骗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曾扫荡西南叛军、颇有才干的一代名将,从此沉溺于吕大师及其同道的骗术当中。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点,在唐朝为淮南道治所,其富庶繁华,蜚声中外。图出《历代舆地沿革图》。作者:邢天宁公元

  • 唐代女诗人晁采送情书给邻家男子表达思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女诗人晁采

    唐代女诗人晁采别名是小字试莺,是唐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其代表作是《子夜歌》。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的时候,江南吴郡有一户姓晁的人家,晁家事书香世家,以诗文传家。家中的男主人常年在江北做官,家中的女主人因为留恋故土所以不愿意和男主人一起去北方,于是便带着唯一的女儿在家乡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就是晁采。晁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