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是兄弟就一起扛,颜真卿与颜杲卿

是兄弟就一起扛,颜真卿与颜杲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3/12/25 10:30:00

喜爱书法的人都知道,“颜鲁公”颜真卿为我国一大书法家。他写的字雍容、端庄,人称“颜体”。然而,颜真卿非但是书法大家,而且还是唐代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政治活动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同样为官清正,史书上说他“性刚直,有吏干”,在唐代历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11月,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军二十万起兵反唐。此时李唐王朝立国已一百余年,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致使安禄山的叛军“师行日六十里”,年底即攻陷洛阳,且兵叩潼关,逼近唐都长安。

当此危急时刻,颜真卿、颜果卿二人在河北地区起兵声讨安禄山,远近响应,大大牵制了叛军,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而被迫向东去对付二颜。

颜真卿、颜杲卿是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的五世孙。颜真卿勤于学业,为官清正,因为不肯依附权奸杨国忠,被逐出中央政府,调为平原太守(平原即今山东平原县)。颜真卿早已看出安禄山蓄谋造反,所以作了一些准备,以防不测。为着不惊动安禄山,颜真卿假托霖雨毁坏了城墙,借机加固城墙,又挖深了护城河,还悄悄地聚集丁壮,充实粮食。为释安禄山之疑,颜真卿每日与文士宾客泛舟游玩,饮酒赋诗。安禄山曾派人前往平原秘密侦视,果然认为真卿不过一介书生,不足为虑。及至安禄山正式反叛,颜真卿遂联络堂兄颜果卿共同起兵,断其后路,置安禄山于困境。

颜果卿当时代行常山太守职(常山即今河北正定),得到真卿起兵之约,大喜,以为平原、常山同时起兵,可成犄角之势,将挫败安禄山西进长安之兵锋。于是,他设计擒杀了安禄山的几员战将,又传

檄河北,言王师数十万将至。于是,河北、山东诸郡群起响应,杲卿、真卿兄弟兵威大振。

安禄山闻山东有变,急调史思明渡黄河进攻常山。常山城中兵少,杲卿率军日夜死战,直至“井竭,粮、矢尽”。天宝十五年正月八日,常山城陷,杲卿被俘。史思明威胁杲卿投降,他拒不从命。后被押至洛阳,安禄山亲自审讯,他怒斥安禄山的分裂反叛行径。安禄山大怒,把他捆在桥柱上,一刀一刀地将他肢解而死。

杲卿、真卿兄弟军威大振时,十七郡响应,得兵二十万,真卿被推为盟主。真卿特别注意经营平原及与平原毗邻的博平、清河等三郡。史思明攻陷常山等河北诸郡时,独此三郡固守。但是,寡不敌众,势难坚守,真卿不得不于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月西渡黄河,次年奔赴朝廷所在的凤翔(今陕西凤翔)。时玄宗早已弃长安狼狈奔蜀,其子李亨已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元至德。

到朝廷后,真卿由于秉性刚正不阿为权臣不容。代宗时,宰相元载欲擅权,提议百官论事皆要先通过长官,由长官通过宰相,再由宰相决定是否上达皇帝。真卿激烈反对,上疏皇帝说:玄宗时正因为一二权臣蒙蔽皇上耳目,使得“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指安史之乱)”,如按元载之法,则“从此人人不敢奏事,则陛下闻见,只在三数人耳”,“今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这义正词严的上疏很快被人们争相传抄。

德宗时,卢杞升任宰相,专权跋扈,愈加不容真卿。时正值方镇李希烈据河北叛乱,卢杞假惺惺地说:“颜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实则欲借刀杀人,置真卿于死地。果然,李希烈不听晓谕,反将真卿拘留,逼其从己。真卿正色叱之曰:“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守吾兄之节,死而克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后为李希烈缢杀,年七十七。

颜真卿身经玄、肃、代、德四朝,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尊称“颜鲁公”。他与颜果卿同为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正直官吏,应为人们所怀念。

标签: 唐朝颜杲卿颜真卿

更多文章

  • “断舌骂贼”流传千古!唐代忠臣颜杲卿不畏凌迟剐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颜杲卿

    历史是个大舞台,从来不缺英勇就义、不惧生死的硬汉,面对斩首前还能放声豪笑的人也有很多,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把他称为第一硬汉也不为过,他“断舌骂贼”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代表着正义的模范。他叫颜杲卿,和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同一辈的兄弟,初任范阳户曹参军,后来在安禄山手下办事。755年,颜杲卿升任常山

  • 纲举目张,一代忠良颜杲卿是怎么死的?颜杲卿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颜杲卿

    颜杲卿最初因父亲关系而得官,性情刚直,做官有才干。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年间,任魏州录事参军。颜杲卿能做到纲举目张,治理政事可称第一。起兵讨贼天宝十四载(755年),代理常山太守 ,当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郡正在安禄山的管辖中。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十二

  • 颜师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

    人物评价李世民:①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②体业淹和。器用详敏。学资流略,词兼典丽,职司图书,亟经岁序。朱紫既辨,著述有成。李治:颜师古业综书林,誉高词苑,讨论经史,多所匡正。前件书发明故事,谅为博洽。白居易:①吾闻武德暨开元中,有颜师古、陈叔达、苏颋称“大手笔”,掌书王命,故

  • 颜师古做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他的个人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颜师古

    主要成就史学汉书功臣在颜师古之前,已有多人为《汉书》作注,对此清人王先谦有个总结。他说:“颜监以前注本五种:服虔、应劭、晋灼、臣瓒、蔡谟也。”这五本中有集注本,如晋灼就在服、应二氏之外,又增伏俨、刘德等十四家,而臣瓒又增刘宝一家,总共有二十家,其中不乏像应劭、服虔、韦昭这样的名家。但颜师古《汉书注》

  • 颜师古是谁 其代表作品汉书注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颜之推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颜师古——《汉书注》,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在家学渊源的影响下,成为唐初著名的古文献学家。颜师古画像隋朝一代对文献购求不掇,嘉则殿的藏书达37万余卷,但在文献的校勘事业上却很少有成果,以至于揉杂错乱,无所取正。唐初以经义取士,但因儒家经典去圣已远,文字方面多所路驳,两汉以来

  • 历史上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南霁云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霁云,南霁云威武不屈

    历史上的南霁云是一个威武不屈的汉子,是唐朝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军队小领导,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却把中国人所谓的节操演绎得回肠荡气,让人看了之后都忍不住想要为之拍案称绝,那么南霁云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存在的呢?南霁云雕像其实人们认识历史上的南霁云大多是从安史之乱才开始的,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知中打得

  • 南霁云为何被人送外号“南八”?对南霁云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霁云,安史之乱,唐朝

    南霁云简介,他于公元七一二年出生于魏 州顿丘,它的别名南八,后来成为一名唐代著名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追随张巡取得不少军功。死于睢阳之战,他的像悬挂在凌烟阁里。南霁云出身贫寒,张沼起兵讨安禄山,南霁云参军,后被提拔为将领。南霁云到达睢阳后认为张是真心对待他,均定为他做事。受皇帝之命,张巡、南霁云

  • 南霁云简介 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南霁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霁云,唐朝,唐朝名将

    南霁云(712年----757年10月),勇武过人,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生于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镇守睢阳,屡建奇功。后睢阳陷落,南霁云宁死不降,慨然就义。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

  • 谁提出了“琴棋书画”的概念?张彦远还是辩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琴棋书画,辩机,张彦远

    琴棋书画,即古时所谓“四艺”(也称书房四艺、文人四艺)者也。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而非象棋或其它棋类;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而非油画、水彩画或其它画种。至于琴、棋、书、画四者的排列顺序,我认为从汉语语法角度讲,四者属并列关系,原则上是不分排名

  • 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活了两百年茂如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唐玄宗平生好神仙方技,时常征召一些全国各地会奇术异法的妖人到宫里来,像什么一行和尚、罗公远、不空、邢和璞、师夜光、叶法善等等,不胜枚举。除了因为《推背图》名流千古的袁天罡师徒,最有名的当属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了!这罗公远究竟是何方神仙?罗公远,又名思远,乃是晋朝时四川彭县人,也就是说唐朝时罗公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