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霍光与郭子仪同样功高盖主为何结局不同?

揭秘:霍光与郭子仪同样功高盖主为何结局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1/23 18:57:02

霍光郭子仪结局:霍兴和郭子仪分别是两个朝代都功高盖主的将领,但是两人获得的结局却不相同,霍兴惨遭灭门,郭子仪却用最完美的结局走玩了自己的一生,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他们的经历吧。

霍光与郭子仪,一文一武,堪称汉、唐两朝的中兴之臣,不过如果两人PK,只怕郭子仪会更胜一筹。无论古今,对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几个层次,霍光的失败之处恐怕就在于“齐家”。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沉静详审”,是武帝身旁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武帝晚年,体弱多病,对于死后政权的和平过渡深感担忧,因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储君位置一直悬空。

武帝偏重于让年幼的弗陵继位,然而幼子登基政局难免会发生变动,因此需要有一个中流砥柱坐镇朝纲。武帝在手下的一批干部中物色忠实可靠的人选,最后选中了霍光,他借用《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隐晦地表明了自己的用心。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去世。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接受汉武帝的家业之托后,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在西汉就出了包括霍光在内的两位极负盛名的人物,另一位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兄弟俩的功勋不相上下,一个驰骋沙场,一个辅政于内,前后在西汉风光了50余年。霍光忠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并凭着汉昭帝的信任粉碎了上官桀、桑弘羊、燕王旦等人的多次夺权阴谋。就在霍光安心治国、大汉平稳发展的时刻,才能不凡的汉昭帝却撒手人寰,时年21岁。

本来,霍光13年的辅政生涯已经快到了尾声,谁曾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或许命运开的这个玩笑有些戏剧化,不过也让霍氏族人欢欣雀跃,谁都不希望权力从这位霍家人手上溜走。之后,霍光的手笔更是大得让历史震惊,他废了不成器的新君刘贺,册立了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即汉宣帝。霍光辅佐汉宣帝6年,加上跟汉昭帝的13年,近20年的帝师生涯,他尽心尽力,大部分时间国家都处于安定兴盛的状态。

武帝的穷兵黩武使得汉朝国力空虚,“文景之治”和武帝前期积累下来的财富有减无增,民众在贫困线上挣扎,武帝身后留下的其实是一个庞大却又不厚实的壳子。霍光上台后的诸多措施都遵循一个原则:休养生息、藏富于民。长期的连贯性政策像一味温和的中药,缓缓调理着大汉亏虚的身体。20年的时间逐渐成就了“文景之治”后的又一个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但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没有跳出时代的圈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盘根错节,深深扎根朝廷,枝繁叶茂,“党亲连体”,而他的宗族多是为非作歹之徒,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霍光之于刘询,既有恩又有功,刘询对其既敬重又畏惧,一个“芒刺在背”成语的流传也形象地勾勒出君臣间的复杂关系。其实,如果真的让君主怕了你,对于一个没有篡权野心的忠臣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这也为霍光死后霍氏一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通常皇帝们的脾性便是:越想越气,秋后算账。不过,霍氏家族真正惹祸上身的根源,还不在此。

前面说霍光输于齐家,主要还在于霍光有个“贤内助”。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着他,而对于霍光来说,是有一个飞扬跋扈的女人在扯他的后腿。霍显原本是霍光正室的陪嫁侍女,妻死扶正,后生儿育女,成了一家主母。她骄奢淫逸,举止张狂,费尽心思将同自己品性如出一辙的女儿霍成君嫁入宫中,并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第三年毒死了有孕在身的许皇后。这是后来引发灭族事件的原因之一。妻子如此嚣张,下面的子侄、家奴便可想而知了。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近20年的帝师岁月是霍光谨慎侍从武帝的政治升华,他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宣帝给了他一个汉以来诸功臣无与伦比的隆重葬礼,安葬后,宣帝还先后两次下诏,称赞霍光“功如萧相国”。

然而,霍光死后霍家的奴才却依旧不知收敛。妻子、儿子、亲戚、家奴,宣帝一点点盘算着霍氏官场脉络,内家政不修,外根节众多,渐成体系,思虑到此,宣帝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公元前65年,宣帝操刀收拾了霍家。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霍显及霍氏女眷兄弟皆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诛杀者数十家,惨遭灭族大祸。过了十多年,汉宣帝才算给霍光做了轻度平反,只恢复了他的“职务”和姓氏,而没有恢复他的名誉。

再看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

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不止一次,许多国难危急,都被郭子仪一一化解。天下无事时,皇帝担心其功高盖主,命其归野,虽然朝中的文臣武将多半都是郭子仪的门生部属,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他就马上移交权柄,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圣旨,他又毫无怨言,化解危难,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于他。

单从齐家来看,同霍光一样,郭子仪的儿子、女婿、子侄也都加官晋爵,所提拔的幕府部属中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然而,郭子仪却言传身教,竭力不碰触皇权的禁区。

《醉打金枝》这出戏便是一次暗流涌动的君臣博弈。郭子仪的六子郭暧的老婆是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此事的导火索是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公主算起来比公婆的地位要高,现在要她向公婆行儿妇礼仪,升平公主不能接受。

在一次家宴之后,喝醉的郭暧指责升平公主高坐在公婆之上。升平公主对丈夫的愤怒反唇相讥。郭暧忍无可忍抬手就给了公主妻子一个耳光,要命的是他又说了一句:“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还轮得到你家?”一面是芒刺在背,一面是醉打金枝,虽然六儿子郭暧对自己的公主老婆说了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大实话,但郭子仪的负荆请罪无疑是看透了功高盖主的后患。郭子仪的战战兢兢消除了代宗内心深处的疑虑,最后换来了代宗四两拨千斤的一句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从郭子仪出山到终老,大唐的命运紧紧地和他绑在了一起。有郭子仪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仪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跄。比起安禄山的内藏阴谋的韬光养晦,郭子仪的不露锋芒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否则也难有人生起落后的善始善终。

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略微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的一生可以用几个数字勾勒出来:戎马一生,为国平乱,二复西京,八子七婿,尽仕朝堂,八五高龄而终,墓加十尺,生前死后,哀荣始终。作为历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史书对郭子仪的评议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对比霍光一族的树倒猢狲散,汾阳郭氏却一脉昌盛,可见,霍兴应向郭子兴学习的地方多着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点都要兼顾,“齐家”也是重中之重啊。

标签: 霍光郭子仪功高盖主结局

更多文章

  • 郭子仪简介 大唐名将郭子仪单骑退敌兵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大唐

    经历安史之乱不久,大唐国力尚未恢复,却又有人发动了叛乱。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以为功劳大,朝廷有负于他,竟唆使回纥、吐蕃举兵叛唐。十月初,回纥和吐蕃的军队一直打到了京都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朝廷大为震动,宦官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逃离长安。但因两年前,吐蕃、党项军曾攻进长安,代宗出

  • 大唐名将李靖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唐,李靖,儿子

    子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坐善太子承乾,流岭南,以靖故徙吴郡。靖兄端,字药王,以靖功袭永康公,梓州刺史。弟客师,右武卫将军,累战功封丹阳郡公。致仕,居昆明池南。善骑射,喜驰猎,虽老犹未衰。自京南属山,西际澧水,鸟鹊皆识之,每出,从之翔噪,人谓之“鸟贼”。卒,年九十,赠幽州都督。孙令问,玄宗为临淄王时与

  • 大唐名将李靖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唐,李靖,简介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常与他讨论兵法,曾称赞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隋朝炀帝末年,李靖出任马邑郡丞。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被俘,李渊欲杀之,在李世民说情下幸免一

  • 李白《慈姥竹》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姥竹,李白,石,岛,寒

    古诗《慈姥竹》年代:唐作者:李白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作品赏析【韵译】: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

  • 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李白,山,楼

    古诗《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年代:唐作者:李白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作品赏析【韵译】:往昔曾经为襄阳城外大堤的游客,也曾经过上山公

  • 李白《题宝圌山》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题宝圌山,李白,画,山水

    古诗《题宝圌山》年代:唐作者: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 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白居易

    古诗《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

  • 白居易《渭村酬李二十见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渭村酬李二十见寄

    古诗《渭村酬李二十见寄》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百里音书何太迟?暮秋把得暮春诗。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形容意绪遥看取,不似华阳观里时。

  • 白居易《醉后题李马二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醉后题李马二妓,白居易

    古诗《醉后题李马二妓》年代:唐作者:白居易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有风纵道能回雪,无水何由忽吐莲?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 “伪体”说出于杜甫 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龚自珍

    “伪体”一说,其源盖出于杜甫,而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他的《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很明白,所谓“伪体”,就是“不亲风雅”,也就是不遵循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那么,什么是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呢?简而言之,就是“文质彬彬”:既讲形式又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