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宗李治简介 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高宗李治简介 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0 更新时间:2023/12/17 6:43:44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人物简介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字为善,汉族人。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是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岁。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

唐高宗共在位34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初谥)/天皇大圣皇帝(749年加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754年加谥)。

评价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应该说,作为一个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当人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贞观之治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武则天,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差不多被历史忽略的高宗,却平稳地做了34年的皇帝,这在唐朝所有皇帝当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时间最长的。高宗从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永徽以后,在位期间,一共14次改元;除了他身后的武则天因为经常会在一年当中数次改元而有18个年号外,高宗又是唐朝皇帝中拥有年号最多的一位。

大事年表

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

贞观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薨逝,李治与同母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太宗亲自抚养。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22岁。

庚戌年(650年)永徽元年5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617-650)卒。9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是年雍、绛、同等九州早蝗,齐、定等十六州水灾。

辛亥年(651年)永徽二年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7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讨之。8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闰9月诏义仓改令率户出粟。

壬子年(652年)永徽三年正月牢山之战,唐军大败贺鲁军。吐谷浑、新罗、高句丽、百济并遣使入贡。3月建大雁塔。7月户部计,全国380万户。1月驳马国遣使朝贡。是年孙思邈著《千金方》。

癸丑年(653年)永徽四年3月颁孔颖达《五经正义》。废瑶池都护府。4月林邑国王遣使贡驯象。10月睦州女子陈硕真与章叔胤起义。11月颁新《唐律疏义》。睦州义军为唐军崔义玄镇压失败。是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卒。

甲寅年(654年)永徽五年3月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命阎立德领丁夫四万筑长安外郭。11月“和雇”京兆百姓四万一千人板筑京师罗郭,三十日而罢。12月楼国献琥珀、玛瑙。是年洛州刺史贾敦颐掠获豪富籍外占田三千余顷,以给贫乏。

乙卯年(655年)永徽六年3月程名振破高句丽于贵端水。6月大食遣使来唐。8月始置员外同正官。京师东西市置常平仓。10月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年日本医师惠日三度来唐。

丙辰年(656年)显庆元年5月长孙无忌进史官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9月诏户满三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以上为中州。12月置算学。程知节破西突厥。是年李淳风撰孙子十部算经书成。

丁巳年(657年)显庆二年3月李义府任中书令。7月放还天竺方士。12月苏定方击西突厥阿钵罗可汗,大破之。分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

戊午年(658年)显庆三年5月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月遣程名振、薛仁贵攻高句丽。9月废书算律学。11月许敬宗任检校中书令。是年褚遂良卒(596-658)。尉迟恭卒〔585-658)。

己未年(659年)显庆四年6月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升后族为第一,余悉以官品高下为准。7月杀长孙无忌,大官僚贵族集团分子多被削爵贬官。以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9月诏以石、米、史等十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是年李延寿上所撰南北史。苏敬等编成《唐修本草》五十三卷。

庚申年(660年)显庆五年3月发神丘道军攻百济。8月苏定方等攻占百济,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10月皇后武则天决百司奏本。

辛酉年(661年)显庆六年(二月改元龙朔)5月命苏定方等率军再攻高句丽。6月以吐火罗、波斯等十六国都城置都督府,并隶安西都护府。是年波斯为大食所侵,卑路斯来投。

壬戌年(662年)龙朔二年正月东都初置国子监。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2月改百官名。3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九姓乃定。4月复置律、书、算三学。7月唐军刘仁愿破百济于熊津。12月苏海政杀兴昔亡可汗,突厥诸部有离心。

癸亥年(663年)龙朔三年正月郑仁泰击铁勒尽平之。2月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部落,改名为瀚海都护府;其旧瀚海都护府,移置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4月下李义府狱,除名,流隽州。5月郑仁泰等分屯凉、鄯备吐蕃。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曷钵帅数千帐请徙居内地。9月唐军孙仁师、刘仁轨灭平百济,并败倭兵于白江。

甲子年(664年)麟德元年正月改云中都督府为单于大都护府。2月僧玄奘卒(约604-664)。12月杀上官仪(约608-664),政权悉归武则天,天下称“二圣”。

乙丑年(665年)麟德二年5月颁行李淳风所造《麟德历》。10月高句丽王高藏遣子聘唐。是年岁大稔,米斗五钱,麰麦不列子市。时太仆有马七十万匹。废陕西铜冶四十八。吕才卒(600—665)

丙寅年(666年)乾封元年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禅,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4月还京师。5月铸乾封泉宝钱。6月高句丽泉盖苏文死,诸子分争。10月命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以征高句丽。是年令狐德棻卒(583-666)。

丁卯年(667年)乾封二年正月罢乾封宝钱,复行开元通宝钱。2月生羌十二州为吐蕃所破。3月李绩拔高句丽十六城,薛仁贵破金山,拔三城。是年禄东赞卒。

戊辰年(668年)乾封三年/总章元年2月薛仁贵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下。9月唐军陷平壤,高句丽王降。凡下城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是年京师及山东、江、淮早饥。

己巳年(669)总章二年5月徙高句丽民三万余户于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7月冀州大雨,毁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区,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8月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9月大风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余家。11月发九州人夫转运太原仓粟入京。12月定铨注法。李绩卒(594-669)。

庚午年(670年)总章三年/咸亨元年正月于辽东地置州县。4月吐蕃入侵吐谷浑,唐将薛仁贵击之。7月吐蕃大败唐军,吐谷浑尽没,余众内迁灵州。12月诏前改官名复旧。是年天下四十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诏令任往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米赈给。狮子国遣使来唐。

辛未年(671年)咸亨二年7月高侃破高句丽余众于安市城。是年义净浮海赴印度。

壬申年(672年)咸亨三年正月昆明蛮十四姓内附,置殷、敦、总三州。6月于洛州柏崖置仓。12月高侃大败新罗兵于横水。

癸酉年(673年)咸亨四年3月诏刘仁轨修改国史。7月婺州暴雨水泛,漂溺居民六百家,诏令赈给。10月阎立本(601?-673)卒。12月弓月、疏勒国王入朝请降。是年李淳风卒(602-)。

甲戌年(674年)咸亨五年/上元元年2月遣刘仁轨征新罗。8月高宗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改元上元。12月于阗王阇伏雄、波斯王卑路斯来朝。武则天上表十二条。是年李治召见孙思邈,思邈辞疾请归。

乙亥年(675年)上元二年2月刘仁轨大破新罗。新罗遣使至唐召谢罪”。3月李治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则天多引文学之士密参政事,时人谓之“北门学士”。12月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是年武则天令元万顷、刘祎之等撰《列女传》、《乐书》、《百僚新戒》等书。

丙子年(676年)上元三年/仪凤元年2月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3月吐蕃攻鄯、廓、河、芳等四州。8月置南选使。青、齐等州海泛溢,漂溺居人五千家。

丁丑年(677年)仪凤二年4月河南、河北旱,诏赈给。5月吐蕃玫扶州。12月敕关内、河东诸州招募勇敢以讨吐蕃,募兵制始此。是年册卑路斯为波斯王。

戊寅年(678年)仪凤三年正月百官、“四夷”朝武则天于光顺门。遣曹怀舜等分往河南北募猛士,不问布衣及仕官。9月唐军李敬玄与吐蕃战,败绩。

己卯年(679年)仪凤四年/调露元年2月东都饥,宫出糙米赈饥,时钱物渐贵。7月安西都护王方翼筑碎叶城,五旬而毕。裴行俭护送卑路斯归还波斯,不得入其国。8月设安南都护府于交州。

庚辰年(680年)调露二年/永隆元年3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8月废皇太子李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9月遣使赈恤河南、河北诸州水灾。10月文成公主(625-680)卒。12月李淳风进注释《五曹》、《孙子》等十部算经。永隆中王方翼在夏州都督任内,以牛疫无法耕作,造人耕之法。

辛巳年(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正月突厥侵原、庆等州。7月夏州群牧使奏:自调露元年九月以来丧马十八万匹,吏卒为胡所杀者八百余人。8月河南、河北大水,许灾区往江淮以南就食。

壬午年(682年)开耀二年/永淳元年正月以年饥令关内诸府兵于郑、绥等州就谷。6月关内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是年孙思邈卒(581-682)。

癸未年(683年)永淳二年/弘道元年4月绥州部白铁余起义据城平县,寻被镇压。12月高宗卒(628-683)。李显即位,政事决于武则天。是年薛仁贵卒(614-683)。

标签: 唐高宗李治唐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李旦简介及一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睿宗,李旦,简介,经历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武则天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李旦当了皇帝。而这个李旦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当了第一次皇帝之后,被母亲武则天废去,在他当了第二次皇帝之后,又被儿子李隆基赶下了台,当起了太上皇。

  • 唐睿宗李旦是史上让位次数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睿宗,李旦,让位

    姓名:李旦姓别:男民族:汉职业:大唐帝国第五、第七任皇帝生卒:公元662年~公元716年工龄:6+2=8年父亲:李治母亲:武则天王位继承人:李隆基最大爱好:清闲无事最大特长:能让则让最大缺点:没有大志最大优点:没有野心最大成就:成为史上让位次数最多的皇帝最大错误:没有得到犯错误的机会最大快乐:终于将

  •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肃宗,李亨,简介

    唐肃宗在位6年,死于762年5月15日,时年52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建陵。与唐玄宗相继病死。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武则天除外),他的母亲是元献皇后,为中国的唐朝唐玄宗的贵嫔。出身于弘农华阴。公元710年(唐朝景云元年)八月,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

  • 李亨是谁的儿子揭秘唐肃宗李亨的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亨,唐肃宗,身世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之子,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他在位五年(756年~762年),终年50岁,死于宫廷政变,其执政期间李唐中央政权逐渐瓦解,是唐朝走向没落的开

  • 唐肃宗李亨简介 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肃宗李亨,唐朝皇帝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人物简介唐肃宗李亨(公元711-

  •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代宗李豫个人基本资料介绍姓名:李豫(李俶)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6年12月25日)卒年:大历十四年(779年6月10日)享年:54岁职业:皇帝(762年-779年在位)主要成就: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陵寝:元陵父亲

  •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朝第一个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帝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

  • 唐德宗生平 历史上将五姐妹一起纳入后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德宗,皇帝

    唐德宗生平:在中国历史上,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够像唐德宗李适那样,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怕是只有他一个了。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也想过发愤图强,中兴唐室,然而他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虽然实施革新,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

  •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德宗,唐朝皇帝

    导读: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

  • 唐德宗李适简介 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德宗李适,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